■楊青松,廖 佳,賈丙普,李禾珍
■1.中國電建集團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14;2.中國藍星集團化工部長沙設計研究院,湖南 長沙 410116
安全管理是企業管理中第一位的管理[1],項目則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因此,項目生產過程中的安全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項目工程的安全管理指的是項目工程在施工過程中,組織安全生產的全部管理活動。在保障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前提下,通過對生產過程因素具體的狀態控制,使生產過程中不安全的行為和狀態減少或消除,不引發事故,使工程項目效益目標得以實現。
水電工程安全監測項目屬于水電工程眾多項目的其中一種,主要目的是通過監視掌控水工建筑物及周邊環境的狀態變化,及時發現異常情況以驗證設計數據、指導施工、保證工程質量、確保安全,從而發揮水電工程的最大效益。
監測項目安全生產涉及施工行業的各個方面,在水電工程建設周期中貫穿始終。由于監測工作具有實時性、周期性、作業環境復雜和條件艱苦等特點,給項目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難度。
在生產活動中,來自人員或人為性質的危險和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心理、生理和行為性危險和有害因素。人作為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在項目的安全生產中占據了最主要的影響與作用。在項目生產過程中,領導、基層工作人員、領導與基層工作人員的之間的關系,任何一個環節都有可能引發安全事故的產生[2]。
機械、設備、設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險和有害因素。在監測項目生產過程中,物的不安全狀態極易出現。一是儀器設備的影響:設計,安裝上的缺陷,需要使用者釆取彌補,修正和調整;儀器設備的陳舊、老化和破損,不能正常運行需要使用者及時采取生產改進措施;人對儀器設備的違規操作和超負荷運行需要嚴格制止。二是其他生產要素的影響:勞動保護用品的配備和使用,原材料、產品的擺放及管理等,處理不當都將為安全生產埋下事故隱患。
針對生產中物的不安全狀態的形成與發展,在實際工作中,必須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把物的不安全狀態消除在生產活動進行之前,或引發為事故之前,這是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務之一。
生產作業環境中的危險和有害因素。監測項目的環境因素主要是環境條件對施工現場安全施工的影響,包括濕度、臺風、暴雨、嚴寒、酷暑等惡劣環境,對項目中人員、車輛以及儀器設備的安全施工影響極大。所以要根據工程的特點和施工的具體條件,對影響安全施工的環境條件采取相應的、有效的安全措施來預防,并建立相應的應急機制,預防事故、減少損失。
管理和管理責任缺失所導致的危險和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安全組織機構不健全,安全責任制未落實,安全管理規章制度不完善,安全投入不足職業健康管理不完善。
領導認識不到位、安全發展認識不足,不能正確處理安全與生產、安全與效益的關系,把安全與生產對立起來,安全措施不落實,安全資金投入不足,安全教育與培訓不組織,片面追求經濟效益都能給安全生產帶來巨大的災難。安全如果在基層工作人員心中是一項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概念,基層人員不提高自身的安全素質和意識,不按安全生產規范操作,蠻干,違章冒險作業,在遇到危險時缺少自我防護意識和應變能力,那么安全制度的設立也僅僅是形同虛設。
生產一線是安全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基層人員是與安全生產直接相關的人員,安全與他們自身息息相關,密不可分。
(1)加強安全教育與培訓,不斷提高安全意識。從安全意識、安全規程、安全行為規范等方面對職工進行全面培訓,把安全意識教育為先,以提高安全技能為重,以養成安全生產行為規范為目的,同時,培養員工的安全行為規范,全面提升安全防范技能。(2)嚴格操作規程。不斷加強勞動技能培訓,嚴格施行科學的儀器設備操作規程規范,正確的儀器設備使用方法,能避免事故的發生。
在監測項目安全生產過程中,必須把安全投入作為一件必不可少的工作來抓。從設備儀器、作業場所、勞動保障設施等方面改善安全生產條件。積極推行車輛、儀器以及相關設備的狀態檢修,提高可靠性。通過有效的設備狀態檢修管理,防止設備過維修和欠維修,從而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提高設備利用率。從根本上消除、控制危險和有害因素,實現監測項目安全生產良性循環。
安全性評價和風險評估是安全管理現代化的一項重要內容。開工前應根據工程情況,制定詳細、可靠的施工方案和安全保障措施。通過安全技術交底,對施工現場存在的環境因素(臺風、暴雨、嚴寒、酷暑等)和職業健康危險(滑坡、泥石流、高處作業等)進行評價,針對重大的因素和危險采取相應的管理方案和應急預案措施,將風險降低到最低可控范圍。
(1)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建立安全生產管理領導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3]。由項目經理負責,將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列入員工考核內容,并進行嚴格考核;將安全責任層層分解,落實到人。貫徹“誰主管,誰負責,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原則;充分發揮組織在安全生產中的監督作用,使安全生產工作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絡體系。(2)加大監督、檢查力度。一是要加大對各類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法律、行政法規等的貫徹執行的監督,二是要加大儀器設備本質安全可靠性的檢查,發現事故隱患,及時整改,三是要加大作業現場安全檢查,及時發現和糾正不安全行為,四是要加大安全檢查的頻率,充分發揮兼職安全員的作用,將安全檢查貫穿于生產經營活動全過程。(3)建立安全生產激勵機制。充分發揮安全管理的制約和激勵機制作用,把工資、資金分配,績效等與安全生產緊密掛鉤。充分利用經濟處罰與獎勵這一手段,約束各類人員的不安全行為。一是將安全與經濟利益結合起來,直接與職工的切身利益掛鉤,讓職工明白安全就是經濟效益,二是激發職工自覺學習安全知識、規范安全操作的能動性和自覺性,真正體現我要安全操作的能動性和自覺性。
安全生產是一件貫穿項目始終的工作,監測項目管理中應緊緊圍繞“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統合治理”的主題,通過對安全生產統一的高度的認識,通過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控制,使安全生產的制度真正實現落地。
[1]馬小明,甄亮,田震.企業安全管理[M].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
[2]劉作鋒.對建筑項目的安全施工的管理探討[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18).
[3]任玉霞.淺析安全生產管理措施和方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