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月,任 娟,張 凌 ■鄭州市城鄉規劃編制研究中心,河南 鄭州 450051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逐漸加快,國內各中小城市在城市規劃方面普遍都投入了相當一部分的人力和物力。與此同時,一些城市的規劃工作存在著主觀性、短期性的特點。因此,本文集中對城市規劃的時空動態評價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進一步提升我國城市規劃工作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顧名思義,城市規劃的時空動態評價,就是以時間、空間為評價標準,來對整個城市規劃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進行動態評價,從而達到進一步提升城市規劃工作整體水平的目的。
以北京市為例。截止到目前為止,北京市共實施了五版城市總體規劃。因此,要實施城市規劃的時間動態評價,就要在這五版城市規劃的基礎之上進行有效的動態分析。由于北京市固有的、獨特的政治、經濟、文化特點,因此,對其城市規劃時間動態評價進行分析,目的在于為其他一些大中城市提供參考。因此,一些具體的結論性信息可能并不適用于普通大中城市,國內各大城市在實施城市規劃時間動態評價工作時,要從實際出發,結合自身特點,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北京市的城市規劃,按照時間動態標準劃分,可以分為五大階段:即1947~1976、1976~1981、1981~1991、1991~2004、以及 2004~2008。通過對以上不同時間段的城市規劃方案進行分析。
各時間階段的Logistic回歸設置中提到的Logistic是一種動態的城市規劃評價方法。簡而言之,就是通過對不同階段城市規劃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函數關系進行分析,從而實現城市規劃方案的時間動態評價。而其中的 l_tam、l_cty、l_twn、l_rvr、l_bdtwn、g_agri、g_conf以及 s_rrl指的是北京市城市規劃中的區位變量,簡單來說,就是城市規劃方案中各規劃項目的吸引力,也可以稱為規劃影響程度。以上區位變量分別對應:天安門吸引力、新城中心吸引力、鎮中心吸引力、河流吸引力、鎮行政邊界吸引力以及農業用地適宜性等等。
通過以上時間動態評價分析,可以看出:
在北京市的城市規劃過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城市擴展的驅動力也在逐漸變化,不僅如此,市場和政府在城市擴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在不斷地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政府對城市擴展的驅動力在逐漸降低,而市場對城市擴展的驅動力則在逐漸提升,這也正好符合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體制不斷深化的大環境。
除此之外,對于北京市的城市規劃來說,時間的推移并沒有改變其吸引力中心,即無論哪一時期,北京市的城市吸引力中心都位于城市主中心。與此同時,以上時間動態評價也反映出對農業用地的保護不夠,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一些原本的農業用地,也逐步實現了城鎮化的開發。
與時間動態評價相同,城市規劃空間動態評價的作用同樣在于了解城市規劃過程中產生的空間異質性。通常而言,城市的空間動態評價與時間動態評價是緊密聯系的,不可以單獨進行,只有將兩者有機結合,才能更為全面地了解整個城市的規劃效果。
北京市的城市規劃空間動態評價,以區域的劃分為主要方法。以2004-2008年的城市規劃為例,首先,對整個市域進行空間劃分,規劃變量系數,與上文提到的區位變量相同,即城市規劃方案中各規劃項目的吸引力,也可以稱為規劃影響程度。
可以看出,不同空間區域的規劃變量系數都不同,而且差異較大。其中,順義區的規劃影響程度最低,而延慶區的規劃影響程度最高。除此之外,遠郊區縣的規劃作用效果要明顯高于近郊和中心地區。以上分析結果表明:隨著城市規劃發展整體戰略的逐步實施,各遠郊區縣與城市中心區域的城市發展差距正在逐步縮小。這說明北京市在城市規劃的實施過程中,更加重視區域間的協調發展。除此之外,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快速發展,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不斷增多,導致主城區周邊區縣的開發壓力較大。隨著周邊區域人口的減少,區縣規劃的影響程度雖然在逐漸提升,但是區縣發展的難度在逐漸增大。因此,要實現區域間的協調發展,需要能夠突破規劃控制的推動力。因此,對于城市周邊的遠郊區縣來說,要充分發揮其區位優勢,減小開發壓力,這樣才能更加合理的實現遠郊區縣的城鎮化。
在實際的城市規劃空間動態評價過程中,還要考慮到不同區域的重點規劃項目,如容積率、建筑高度等。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城市規劃空間動態的整體性評價。對于遠郊區縣來說,要針對其具體的區位特點,制定相應的具體評價標準,在普遍城市規劃空間動態的評價標準之上,制定一些符合自身區位特點、有利于發揮自身區位優勢的城市規劃方案。將時間動態評價與空間動態評價結合起來,把握好城市發展機遇,依托主城區的發展,從而實現帶動發展。這樣不僅能夠加快遠郊區縣的城市化進程,而且能夠更好地推動城鎮一體化項目的實施,進而提高遠郊區縣人民的生活水平。
綜上所述,城市規劃的時空動態評價,是一項長期的,需要全面考慮的總體評價項目。城市規劃時空動態評價的城市狀態為規劃城市形態,以后可以采用類似的方法針對控制性詳細規劃所確定的其他城市狀態進行評價,包括容積率、建筑高度、綠地率等等評價項目。與此同時,在識別城市規劃在城市擴展中的時空動態效應后,則可以模擬如果規劃缺失、弱化實施或強化實施的狀況下,城市發展的可能的狀態,進而有望對規劃實施的效果進行“可視”的了解。
[1]呂曉蓓,伍煒.城市規劃實施評價機制初探[J].城市規劃,2010,30(11).
[2]孫施文,周宇.城市規劃實施評價的理論與方法[J].城市規劃匯刊,2012(02).
[3]龍瀛,何永,劉欣,等.北京市限建區規劃[J].制訂城市擴展的邊界.城市規劃,2013,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