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是隨著社會快速發展和進步的必然方向,而近些年來,農村一些剩余勞動力逐漸開始向非農產業以及城鎮轉移,這也逐漸開始成為了城鎮化發展的顯著特征。目前我國新農村建設還基本上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并沒有非常健全系統的新農村建設機制,其中存在大量影響新農村發展的不利因素,因此在城鎮化背景下,該如何發展和建設新農村成為了大家普遍關注的焦點內容[1]。
具體來看,首先是新農村建設是促進城鄉一體化的有效手段,城鄉一體化實質內容就是將城市作為核心,全面的體現小城鎮的橋梁作用和效果,將農村作為發展的前提條件,將
城市作為是發展的舞臺,這樣才能夠更加有助于城鄉相互之間的協調發展和進步。這就是說,城鄉一體化必須實現城鎮以及農村的整體規劃,全面系統的考量城鎮建設,只有通過這樣的手段才能夠更加有利于實現公共資源的科學化分配,進而防止出現過度浪費的情況,提升資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是新農村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城鎮化公共服務的平等化,由于當前我國農村基礎設施存在諸多方面的問題,面對各種各樣的困境,因此新農村建設才是處理城鎮化過程中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平等化的高效方法。因為新農村建設利用集中建房,進而防止出現分散性的過度建設問題,同時利用集中建設基礎設施,提供系統的公共服務,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建設費用,讓資源進行了科學化的分配。
最后新農村建設是國家農村政策傾向的重要表現,一直以來國家對于新農村建設非常的重視,制定了大量的可行性政策和措施來改善和促進新農村建設。因此構建以農村為基礎的服務提供制度,研究服務于農村居民的方式,這也是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內容和要求[2]。
盡管近些年來,我國新農村建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是還是可以看出其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入手:首先是新農村建設資金不充分,同城市建設相比較而言,新農村建設涵蓋的建設方面,就非常的豐富。譬如一些基礎設施建設等需要大量的資金作為保障,在資金成本投入方面,雖然官方自身也在新農村社區建設方面投入非常多的資金,不過實際同新農村建設的資金所需總量相比較而言,可謂是小巫見大巫。資金的不足,對于新農村建設來說,不但會很難進行其他一些全新的項目,另外對于之前的成果也無法維計;其次是新農村建設方式非常簡單,在我國很多地區的新農村道路上,具有非常高的積極性,不過因為沒有制定詳細的具體目標,因此導致新農村建設的具體效果不顯著。在一些地區的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建設模式非常簡單,只是一味的追求表面化的效果,很少注重內在的內容,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對于新農村未來發展而言,會造成不利的影響,降低新農村建設的效率;再其次是基礎公共服務稍顯落后,我國保守的城鄉傳統結構導致我國公共服務的供給以及資源分配非常不均,這就使得我國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落后性。盡管當前我國在財政方面,加強了對于農村不同方面的投入力度,不過這同城市相對比來說,還是稍顯劣勢。;最后就是收尾管理工作不到位,在我國很多地區的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雖然前期的建設工作做得非常好,不過由于對之后的管理工作沒有形成重視程度,導致新農村建設無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具體來看,新農村之后管理工作必須要從土地矛盾處理,農民的就業安排等不同方面進行全面的考量。
從我國目前城鎮化新農村建設的問題和現狀來看,可以從以下方面提出相關的措施和手段。首先是統一城鄉制度,健全有關制度規章,在新城鎮化背景下的新農村建設,如果要想徹底的優化和調整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鎮同農村的發展相吻合,那么必須要在制度內容上做文章。因此應該在這樣的機遇之下,將城鎮同農村的阻隔進行消除,實現城鎮和農村的共同發展。全面充分的考量城市居民同農民的福利,給予相同的福利,讓農民具有同城市居民均等的權利,從而實現城鎮同農村的自由流動,建立一個人口自由流動的人口管理機制。全面考量城鎮同農村的勞動就業問題,以期實現城鎮同農村社會保障均衡化發展。
其次強化新農村的規劃設計,新農村建設必須要注重規劃設計,堅持科學規劃的原則,首先,必須要改變之前城鎮同農村阻隔的規劃機制,進而確立城鎮同農村的空間規劃機制。具體來說可以將縣城作為規劃單元,全面的考量城鄉經濟社會不同方面內容,具體制定中心縣城到小城鎮再到新農村的科學化規劃,以此來展現出新農的規劃與設計,實施詳細的措施和手段,按照制定的程序進行實施。另外就是必須要將新農村的建設歸入到城鎮規劃機制內,這樣才能夠為城鎮化的良好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再其次是加大對于新農村建設的投入資本,對于新農村的建設而言,其發展最大的影響因素就是資金的不足,因此如果能夠有效的解決資金問題,才是維持新農村良好發展的前提條件。這就需要在具體建設新農村過程中,不但要充分的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同時還應該有效地借助市場的手,從而實現新農村建設的多元化發展,有效的確保新農村建設的資金保障。另外就是充分的利用不同的形式的農業資金,提升資金使用效率,這就需要就對涵蓋農業的資金管理制度進行創新,另外還必須對不同的相關資金進行有效的融合,充分的發揮這些資金的力量,以此來有助于新農村建設的發展。
最后補充和健全新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健全的新農村基本公共服務,這是提高新農村生活水平的基礎,也是提升構建新農村的有效途徑。因此就需要將新農村的居民需求作為主要內容來抓,在新農村公共服務供給過程中,必須從農村居民的實際情況入手,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務。另外需要不斷強化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力度。依據公共服務平等化的需求,強化新農村公共服務機制建設,只有這樣才能更加建設一個良好和諧的新農村。
綜上所述,對于城鎮化背景下新農村建設而言,道路是充滿曲折的,不過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光明的。只要不同的地區從各自實際發展情況入手,制定系統科學的規劃和方案,這樣才能夠更加有助于推進新農村建設力度。
[1]張艷.城鎮化背景下新農村社區建設研究[D].湖南大學,2013,(1):14-22.
[2]郝玉林.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管理制度創新研究-以山東省為例[D].山東師范大學,2013,(20):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