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公路養護與安全管理,國內現階段還沒有展開針對性的探究,也未能建立配套的法律法規。在全國范圍內適用的養護安全管理體系尚未建立,各地交通機構只能參考公路安全管理標準。然而擁擠的交通狀況也提高了公路養護和安全管理的要求。
各地交通負責機構應結合當地具體路況,對雙向車道施工制定有針對性的安全標準。隨著車流量與日俱增,原先的四車道會被雙向六車道或八車道取代,因此有關部門應基于四車道的標準,并考慮到當地的地形特征,創建適用于山區或平原的多股車道的施工標準。
有些地區在公路養護區交通組織領域尚未頒布相關的準則,僅僅遵循國家交通機構制定的公路養護技術規范。各地在參考此規范的前提下,有必要從當地公路養護所面臨的詳細狀況出發,頒布適用于不同地形與氣候條件的養護區交通組織細則。同時對公路標志與安全裝置的地點及數量提供限定值或范圍,并規定在施工開始之前和結束之后如何設置或收回標志牌與保護區域。
在大部分地區,每條公路由一家施工單位承包,其養護項目也存在各自的安全運行標準。因此各地公路管理機構必須聯合各家單位,綜合考量并最終制定出施工安全管理、技術細節、裝置調控等整個流程的標準。
(1)在施工前進行監管。在養護公司施工之前,公路分管機構必須參照章程對此公司的施工步驟進行一一排查,同時進入工地一線進行勘查,提出建設性意見。一旦發現任何個人或團體在沒有經過準許的前提下進行作業,一概予以不同程度的處罰,并在行業內作出公告。如果觸犯了基本條例,可以考慮無限期撤銷其營業執照。
(2)養護企業自行檢查。公司必須健全工地內的作業規范。吊車操作手應按部就班地根據手冊進行操控,交通協管員應以規范化動作指揮車輛,不同崗位的工人應配有相應等級的防護裝備。養護管理者所乘坐的巡邏車輛也要符合工地的安全規定。工人們必須穿著辨識度高的衣服。在視野不夠清晰的時段或地區,這種衣服就展現出其重要性。為了讓其他車輛和路上行人在第一時間發現工人,他們的衣服應當與工程車顏色有所區別。嚴令制止工人或車輛隨意穿越公路或護欄,以防車毀人亡的慘劇。
為了按時交付公路養護項目,各家公司都應建立健全獎罰分明的機制。在公路養護項目的每個工序中,都應把安全性當成獎懲的第一原則。管理方式也要從預防的角度出發,在管理項目的同時加強安全管理。懲罰手段也應當基于具體情況,在建立此制度之前參考工人們的建議,同時保證其可行性與權威性。
(1)建立健全的公路安全生產責任制。公路養護監管機構應遵循責任制度對各個工作明確其對應的責任人。項目部必須對每個工序分配負責人,制定詳細的責任機制。公路養護工程機構應當建立安全生產管理分隊,隸屬于安全科,此分隊的隊長級別為部門經理。同時應基于公路養護工程的規模,制定安全人員機制,明確分配專職安全人員的責任。公路養護工程依靠專職安全人員,能夠強化對養護安全生產的監管。
(2)明確各級人員的責任。對于負責方在養護工程中所承擔的責任,安全生產管理分隊必須予以細化。這個分隊要定期對公路養護安全作業進行監管。此工程經理作為首席負責人,兼職隊長,帶領隊員們制定安全管理的具體細則。此項目中分管安全生產的人員帶領安全生產管理隊伍對養護過程中的不合理工作予以制止,情節惡劣者予以通報。養護工地人員是一線的施工人,對安全性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1)公路養護管理部門應急救援機制。公路養護單位依照事故導致的影響,以最快的速度展開援助,同時借助已存在的交通網,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救助方案,與應急救援保障組織及時溝通,以便在第一時間得到救援必備物資。
(2)養護企業應急救援機制。養護承包方必須對經常進行修復的公路予以重點監控,同時在極易出現事故的地方設立預警信號,而且配備全天候值班電話,以便在第一時間對事故進行報告和處理。公司負責人要向上級或政府報告,單位應當通知安全負責機構。一旦發生事故,養護單位依據備用的救援預案,分清事故等級,有關項目部在其他救援組織來臨前,借助一切力量展開有序的自救。企業的應急救援部們應當把實時的現場狀況告知上級負責機構,時刻關注事故是否惡化,對超出救助能力范疇的事故,及時向更高級別的救援單位尋求救援。如出現不可挽回的緊急狀況,在咨詢有關專家意見后,可以采取緊急方案,以防事態擴大。
公路養護需要種類繁多的設備,而操作技工的操控方式直接關系到養護設備的安全性和使用壽命。因此單位必須對操作工人進行培訓,依照生產商提供的手冊進行指導,延長設備的年限。單位還要定期對設備進行維護保養。悉心的保養能夠大幅延長養護設備的年限,同時能夠確保設備施展出最佳的性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安全生產是公路養護單位生產發展的根基。隨著國家對公路養護投入的逐漸加大,公路養護業迎來了發展的高潮。然而近些年來,公路養護施工安全事故層出不窮,不但嚴重限制了公路養護企業的發展,還給許多家庭帶來了深層次的打擊,嚴重制約了社會的發展。所以必須重視安全生產文化的建設和安全文化的落實。公司應定期開展安全文化教育活動,普及安全知識,以PPT或視頻等形式達到警示的作用,加深員工對生命價值的重視,增強安全工作的自律性。同時結合養護工人的成功經驗或教訓編寫出帶有方言的順口溜,以加強宣傳力度,從而培養公司的安全文化。
總之,各地應建立健全公路養護和安全管理評價相關的法規,并依照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驗和當地的情況對體系進行構建,加強有關機構的管理力度和企業自查行為,完善獎罰機制,對責任進行細化,建立行之有效的應急救援機制,并發展安全生產文化,從源頭上解決安全生產面臨的問題,這樣才能建立完善的公路養護安全生產管理評價體系。
[1]張穎.高速公路養護管理制度體系探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
[2]付漢江.公路工程施工項目安全管理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