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改革開放以及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水利工程施工全過程造價管理也越來越有規范可循,比如已經實施成熟的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度和監理制度等。然而依然存在各種問題,比如施工各階段造價管理脫節嚴重、整體性不強等。現在國內水利工程施工項目有以下特點:投資金額大,回報周期長,且一次性投資巨大,這就決定了水利工程施工全過程的造價管理必須有所改變。通過研究確定符合現實需要的水利工程施工全過程造價管理體系,減少施工各階段的損失及浪費,增大投資回報,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研究水利工程施工全過程造價管理研究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做得最早、最好的是美國。美國成立了工程造價協會(AACE),水利工程造價管理有如下特點:業主負責、專業人員評估、全程管理一體化、服務功能強。英國的水利工程施工全過程造價管理歷史悠久,早在18世紀就已經產生萌芽,19世紀20年代確定了工料測量的規則。60年代形成了統一的工程量計量規則以及水利工程施工全過程的工程造價管理體系。
國內研究始于新中國成立后,這時水利工程造價管理體系有了極大的發展,然而還沒有形成獨立的學科。從80年代開始,隨著經濟改革不斷深入,水利工程施工全過程造價管理的體系逐步成熟。80年代中期我國成立中國工程建設概預算定額委員會,而后90年代初期成立中國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協會。現在,隨著實踐不斷深入,我國在水利工程造價管理方面的一些專家和一線工作者對水利工程施工全過程造價管理提出了新的理念和看法。他們認為水利工程施工全過程造價管理體系強調了水利工程施工需要著眼于整個過程,其造價的評估與控制也需要從整個過程考慮,且具有較強的動態性。從過去在水利工程施工全過程造價管理上的“分段控制”、“事后控制”轉變成“全過程控制”與“事前控制”,以抓住水利工程造價管理的主動權。
水利工程全過程施工造價管理是集技術性、專業性和政策性于一體的工作,貫徹于項目投資決策階段、設計階段、施工階段到竣工決算階段及之后評價的整個過程,因此,合理地控制水利工程造價,不僅要控制某一個階段的造價,而且要對水利工程項目施工全程進行造價評估和管理。還需要促進相關單位對水利工程施工過程的管理監督,促進施工、設計、審計、監理等單位相互配合,減少甚至避免造價管理中出現的暗箱操作、脫節等違紀違規問題,同時通過加強對水利施工全過程的造價管理,把項目造價控制在預期的投資金額以下,實現提高經濟效益,降低施工總成本的目的。
造價評估是控制水利工程施工全過程造價的先決條件,是進行造價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水利工程造價評估,是在施工的各個階段合理計算預期投資額、設計可行性、承包合同價、工程圖預算、施工預算價以及竣工決算價。項目評估階段: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初步估算,經有關部門審批后作為擬建水利工程項目來開展工作前期的造價控制;可行性分析階段:按照有關規定進行深入估算,經有關職能部門的審查和批準后,即為該水利工程項目的控制造價;初步設計階段:按照有關規定來編制大概的設計概算,經有關部門審批后即為改擬建水利工程項目工程造價最高限額;工程圖的設計階段:按照相關規定制定工程圖預算,以核實工程圖的設計階段的預算造價,評價是否超過了批準的設計概算;水利工程開工階段:按照承包方完成的工程量,以合同價作為基礎,同時考慮由于通貨膨脹等原因引起的設計中很難預計、但是施工階段卻發生的工程費用,合理地確定結算價;完工驗收階段:從各方面匯集水利工程項目在建設過程中產生的所有費用,是定竣工決算,確定水利工程的最終實際造價。
水利工程施工全過程造價控制指在不斷優化施工方案的基礎上,在水利工程項目施工的各階段采取有效措施,把水利工程施工全過程的造價控制在預期的投資金額內,并且隨時糾正實際操作中出現的超支現象,同時合理安排使用人力、物力和財力等一切可用資源,以追求更高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投資效益。因此,水利工程施工全過程的造價控制必須遵循如下幾個原則:合理設置水利工程施工全過程造價控制的目標、以投資的初步評估及設計階段作為重點來進行水利工程施工全過程的工程造價控制、將水利工程造價從被動控制變成主動控制、將技術和經濟結合在一起是做好水利工程施工全過程造價控制的有效措施。
水利工程造價管理的重點應當明確,在施工全過程的造價管理控制中,項目評估以及工程涉及階段是特別需要重點關注的兩個階段。目前,我們往往把造價控制的重點放在工程圖設計上,卻普遍忽視水利工程施工全過程中前期工作階段的造價控制,往往事倍功半,效率極低。要實現將水利工程造價控制在預期投資額之內甚至使用更少的資金,需要將重點從工程圖設計轉到前期工作上,抓住項目評估和工程設計這兩個重點。
建設項目需要投入資金,建設的基本目的是以更少的資金獲得更大的產出,這也是我們進行工程造價管理的目標。由于種種主管原因或者客觀原因,水利工程施工全過程普遍存在“三超”現象。投資超過預期金額對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的進行往往產生負面影響。它不僅會降低了水利工程項目預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還可能造成項目決策上的失誤,同時水利工程基本建設投資的超支現象為相關單位的管理以及經濟計劃的安排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在我國社會主義性質的市場經濟環境下,造價工程師必須同時兼具建設技術和經濟學知識,并且向造價管理程序化、制度化發展。現階段,我國水利工程施工領域,由于長期實行計劃經濟,造成了了技術與經濟脫節。在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把技術與經濟作為一體來考慮,通過技術比較、效果評價和經濟分析,正確處理二者之間的矛盾關系,將造價管理滲透到施工技術措施中,以實現提高工程造價效益為目的。
水利工程施工全過程的造價管理,就是在各個階段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財力,用最少的投入換取最大的收獲,節約投入資金,提高經濟效益。
[1]鄒薔.工程項目管理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6.
[2]雷海紅.國內外工程項目管理模式對比分析研究[D].南昌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