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悅,張廣平 ■吉林建筑大學建筑與規劃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8
我國建筑耗能約占社會總能耗的1/3,建筑領域的節能改造對于建設集約型社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如何管理北方寒冷地區建筑采暖的能耗是降低建筑能耗的關鍵,中西方對此都采取了相應的策略并進行了深入的探索。
“十一五”期間,我國建筑節能管理日益規范化,相應節能服務產業持續快速發展,節能服務產業總產值年平均增速在60%以上,成為用市場機制推動我國節能減排的重要力量。截止2012 年2 月,發改委公布備案節能服務公司共2354 家,其中涉及建筑節能服務業務公司約占近70%。節能服務公司的總產值增長迅速,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投資逐年增加。建筑節能服務企業數量增長迅速,行業規模快速擴張。
首先,建筑節能服務行業尚未建立起基本規范、科學統一適用的建筑節能評價體系和收費標準。加之缺乏公正的第三方評判,節能效果無法確認。因此,建筑節能服務企業從客戶收回投資會遇到諸多風險,限制了能源管理的發展。
其次,目前國內的合同能源管理項目都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技術通則》附錄A 的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參考合同作為項目簽約的合同模版,該合同模版適用于工業節能、建筑節能、交通節能等各個領域,為加快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建筑節能中的推廣和應用,急需在建筑領域節能改造的能源管理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另外,對能源管理服務公司的調研表明,注冊資本低于500 萬元的公司約占70%,建筑節能服務年產值1000 萬元以上的公司僅占15%。由于缺乏資質認定和市場準入機制,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整個能源管理行業的發展。
最后,與工業領域相比,建筑節能服務有自身特點,享受國家節能服務產業優惠財稅政策的實施細則有待研究制訂。
在歐洲,以北歐四國和德國為代表的建筑節能先進國家里,都較早建立了法律依據和節能條例。德國早在1952 年就提出相關建筑的最低保溫要求。在資金方面,聯邦政府CO2建筑物改造計劃所資助的德國復興信貸銀行為居住建筑的節能和CO2減排投資提供長期融資。新建或改建房屋申請資助貸款最高可達建造成本的100%,其具體資助評估標準視節能效果而定,節能越多資助越多。在對既有建筑進行改造中,申請人可在貸款期前十年內享受聯邦貸款的優惠利率。截止2009年11 月該銀行已提供低息貸款和補貼264 億歐元,利用此資金節能改造住宅近140 萬套,采暖季CO2減排超370 萬噸/年。
此外,用前瞻性的判斷來評估建筑項目當前和未來價值,能耗大的建筑將會貶值,使得節能型建筑更吸引投資。
1992 年美國聯邦政府通過EPAct 議案,要求辦公建筑至2005 年節能30%,并要求政府機構與ESCO 合作進行合同能源管理,達到既不需要增加政府預算,又取得節能效果的目的。同時“聯邦政府能源管理計劃”啟動,該計劃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幫助ESCO 在聯邦政府的辦公樓宇實施合同能源管理。為指導政府機構與ESCO 的合作,發展節能服務市場,政府通告了已通過美國能源部資格審查的ESCO 名單,并制定發布了各種類型合同的標準模式,編制了“聯邦政府能源項目的方法和驗證指南”和能源審計標準,并舉辦了各種類型的培訓班和研討會,發行了大量的錄像培訓教材。此外,美國政府鼓勵融資機構為節能服務公司提供相對寬松的放款條件,法律允許長達10 年甚至以上的長期貸款,只要是有聲望的ESCO 拿出的合理的能源審計報告驗證和測試計劃都能成為放款的依據。立法要求州內政府建筑須用EPC 方式進行節能改造,規定EPC 最長合同年限,為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投資的有效回收期得到了法律依據。此外,美國加州還通過法案規定,ESCO 以節能效益分享方式所應得到的資金回收,可直接從政府機構原應向能源供應部門交付的帳單中收取,使ESCO 資金回收更有保障。
加拿大聯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十分重視節能服務市場的發展,在聯邦政府的支持下,魁北克省政府與電力公司合作成立第一個ESCO。該ESCO 是商業性服務公司,經過幾年運行顯示了它的盈利機會和生命力,此后該類公司迅速發展。為支持節能服務市場發展,加拿大政府實施了“聯邦政府建筑物節能促進計劃”,制訂了在2000 年前聯邦政府機構節能30%的目標,幫助各聯邦政府機構與ESCO 合作進行辦公樓宇節能工作,進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節能改造示范。同時要求國內六大銀行支持節能服務公司,也對客戶項目進行評估,提供資金支持。
一方面,由政府組織銀行和各信貸部門執行的能源扶植基金項目是現行建筑節能實施的資金支持,另一方面,結合廣大民眾對于環境質量的關注,發展多種渠道能源交互使用途徑。例如2011 年成立的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其資源碳減排項目個人開戶數已超21 萬,使得環境能源領域的物權、債權、股權、知識產權等權益交易更直接地對社會開放,民眾參與和支持政府節能管理的熱度也隨之增高。
結合我國北方建筑節能實施進展,對服務標準、合同規范、交易流程、招投標程序、節能減排效益的測試和驗證標準等相關要點進行規范化和制度化,建立具有可指導節能服務公司開展建筑節能領域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的實施導則。
參考我國現有企業信用評價體系,通過引入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管理能力、從業人員執業資格、能源管理合同履約信用等創新節能服務公司信用評價指標,從基本素質、發展能力、社會責任及履約信用、財務狀況四個方面構建節能服務公司信用評價體系。
建筑節能應用能源管理模式為多元化開拓我國能源經濟市場的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作為我國建筑能源消耗巨大的北方寒冷地區來講,在既有建筑和新建建筑中應用能源管理機制勢在必行、責無旁貸且又任重道遠。
[1]德國能源署,住建部科技促進中心住建部建筑節能中心.中國建筑節能簡明讀本[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2]周藝怡,于鳳光.合同能源管理機制在中美既有建筑中的比較研究[J],建筑節能,2012(7)70 -73.
[3]林澤.建筑節能領域合同能源管理組織構架及其培育機制的建立[J],建筑科學,2012(2)8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