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杰 ■南昌軌道交通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0
與其他交通形式不盡相同的是,地鐵建設的最終目的是為人們的日常出行創造更為便利的條件,因而,“以人為本”也成為地鐵建設設計理念的中心內容。1863年,英國首次創建了地下鐵路系統——倫敦大都會鐵路。這項鐵路建設不僅有效的解決了當時倫敦街道交通擁擠的現象,還成功的將“地下鐵路”進入了交通領域。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在質量與效率上鐵路運輸都達到了更高的標準和層次,其所涉及到的實際應用范圍也更加廣泛。在上世紀的四十年代,地下鐵路的項目建設已經在多個國家得以實現,自此,鐵路工程的發展也迎來了高速時代。我國的首條地下鐵路線在1965年開始建設,歷經四年于首都落成,因而北京也成為第一個實現地下鐵路運行的城市。我國鐵路工程的建設真正出現高速發展趨勢是在八十年代及九十年代階段,上海、深圳、廣州、沈陽、福建等地均先后建設完成了首條城市地鐵,逐漸地,地鐵成為了城市交通的重要部分,在很大意義上影響著廣大居民的日常生活形態。
我國地鐵項目工程建設的發展過程當中,標準化的設計理念應用進程相對較早開始,其對于地鐵工程建設及其長期發展都有著十分重大的影響,在實際工程建設中的應用也相對較為廣泛。然而,隨著當下地鐵項目設計技術以及施工技術的發展和變革,一些施工技術出現了與現代化建設不相適用的情況,施工技術的不科學性也使得建筑體系和服務體系間不協調性愈發明顯,矛盾漸增。所謂標準化的設計理念盡管在主要目的上是為了對施工技術要求進行滿足,但建筑方面標準化的實行為建筑空間的有效合理利用創造了條件。另外,在地鐵設計空間連續特征得以確保的前提下,適當增加一些個性化、多樣化的元素,能夠有利于地鐵車間之間辨識度的增加,同時也滿足了用戶美的需求。
由于各個城市的地理形態及建筑空間不盡相同,都存在各自特征,因而,標準化的設計要在地鐵項目的建設過程中得到貫徹與落實難度是十分巨大的。通常而言,在城市地鐵建設過程中要結合該城市固有的一些地形特征和地理條件,形成具備特色性的設計。而這一類的設計概念也使得規范化標準設計由原本的主導屬性轉變成服從屬性。所以,也可以說地鐵工程的建設所在地地理條件成為決定實際工作中標準化設計能否切實落實的一項重要因素。關于建設工作標準化的設計難點主要體現為以下各階段:(1)相關設計及審圖的工作量大,強度高。在建設過程中,地鐵項目標準化設計是否合格達標這一檢驗工作涉及到工程各個方面,必須由多個角度著手,對圖紙設計、施工結構以及設備布置等工作的科學合理性進行有效探討。為了避免設計的不合理部分對工程造成不利影響,項目監督工作人員應當即時對工程施工具體情況進行全方位了解,做好施工問題、進度、優勢等實際狀態的有效分析,并將最終分析結果上交至領導層。這一過程中,設計及審圖的工作強度相對較大,必定極易導致工程進展上的延緩,同時也會給施工及監督工作人員增加工作壓力。(2)項目建設設計理念難以統一。在工程建設階段,設計理念在實際應用上的多樣化導致矛盾突出,施工人員及設計人員很難在建設過程當中把握住中心設計理念。這其中,由于各個設計觀念的影響與干擾,難以發揮標準化設計的優勢,致使地鐵項目在空間布置與實際風格上無法統一,形態各異,也在客觀上增加了建設過程及后期維護的難度。實際上,地鐵項目作為整體性的建設工程,其空間具備一定的封閉性,統一的建設標準是十分必要的,這也是地鐵項目設計中標準化的重要價值之一。
標準化的設計理念是我國地鐵工程建設發展歷史中最為重要的技術理念,其應用史已長達五十年,應用范圍涉及到地鐵建設各個領域和各個方面。圖紙設計至工程施工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都要做好標準化設計相關體系的科學設立。作為提高地鐵建筑性能的主要建筑理念,其理論應用價值是結合鐵路建設技術和項目的重要生產紐帶。
作為城市交通的核心,地鐵的空間布局在城市空間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它連接了多個客流集散空間,使各個車站相互連接成為一個整體,一個封閉的空間。然而地鐵車站由于地質環境的差異和施工方法的要求,會造成車站空間大小各不相同。因此,在車站空間上進行地鐵設計標準化就成為了必然。
同時,由于整條地鐵線路中的裝修多為一線一景或一站一景,這就導致了在地鐵車站公共區裝修風格各不相同,而且視覺上延續性沒有良好的體現出來。因此,也導致了投資不確定,難以維護。由于地鐵空間是一個統一的封閉的整體,因此應該將標準化設計同樣應用于地鐵的裝飾當中去。而且適當的根據每一站的特點,稍加修改,避免使人形成視覺疲勞。在大多數元素相同的前提下,通過不同元素體現出不通車站的特色。這種適度的特性化,也同樣是地鐵標準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于公共區來說,標準化設計也是必要的。首先,對于柱子的標準化設計主要是在柱距方面實現標準化設計,因為柱距對于車站和車站附屬設施的安排和布置都會有較大的影響。在柱距上實現標準化設計,不僅僅方便施工中的計算等問題,也同樣對車站內部裝飾的標準化,如吊頂、地面鋪裝、電梯位置等起到了促進作用。
實際工作中,地鐵項目標準設計最為核心的內容在于車站空間標準化的設計。而車站空間范圍內,公共區所占空間幾乎為一半面積,因而公共空間的實際規定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地鐵車站工程的施工量。在公共空間中進行標準化設計,主要是將電梯和票務系統進行合理的布置。由于客流量不同和車站設計方式不同,故應將電梯盡量在考慮上述兩項因素的情況下確定用量。票務系統也應根據乘客能否在車站空間內進行有秩序有規則的行進為標準,進行標準化設計。
當前,在實現地鐵建設合理有效利用地下空間的實際需求情況下,標準化的設計就是其中的關鍵因素和具體實現方式。經以上各方面的分析與闡述,標準化的設計難點是客觀存在的,要真正意義上將地鐵建設標準設計理念應用價值進行有效提升,則地下空間設置布局的合理性必不可少,同時也必須完善對各工程施工體系的進一步優化。另外,在對各個設計觀念進行充分了解和知悉的基礎上,需將各項工程建設過程中的建筑理念應用比重做出合理的規劃與設計,也應當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設計問題導致施工漏洞這一情況的發生率。所謂標準設計都是結合通用性的條件進行科學編制的,因而,合理推廣標準設計通常能夠讓工程造價相較于個別設計的工程造價更低,并且在空間利用上更為完善。
[1]倪吉棟.地鐵車站標準化設計探討[J].現代城市軌道交通,2010(06).
[2]崔志強.地鐵車站方案設計探討[J].隧道建設,2005(03).
[3]羨彬.地鐵車站公共區設計研究[J].甘肅科技,2011(01).
[4]李耐霞.城市地鐵車站的人性化設計[J].四川建筑,2010(02).
[5]范業聞.地鐵車站內部空間環境“人性化”設計內涵[J].上海藝術家,2010(04).
[6]李德勝.地鐵車站裝修細節設計探討[J].鐵路工程造價管理,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