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明 ■福建省興巖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福建 長泰 363900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增長迅速,建筑行業得到了迅猛發展,施工難度也隨之不斷加高。混凝土澆筑技術一直都是影響建筑整體質量的重要因素,在施工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施工難度加大使得混凝土澆筑技術面臨新的挑戰。這就需要施工隊伍在施工的過程中為保證混凝土的澆筑質量,必須嚴格按照設計規范實施,以使建筑物的質量得到保證。
混凝土主要是由水泥、砂子、石粒三種物質共同混合凝固膠結而成的,是當代建筑施工中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當水泥通過水化反應后能夠形成凝膠,將凝膠填充至砂子的縫隙當中進而形成砂漿。當砂石料經水泥與水反應產生的凝膠作用而牢固的凝結在一起,形成強度較大、耐久性較長的混凝土固體材料。
混凝土是保證建筑物整體質量的基礎性元素之一,其施工技術長久以來受到高度重視。施工時,混凝土的配合比務必要按照設計要求以保證科學性與規范性,在此基礎上還要不斷的提高澆筑技術與澆筑水平,從而避免由于混凝土澆筑質量問題造成建筑工程出現安全隱患,確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
本文以長泰經濟開發區公共租賃房施工建設為例,總建筑面積26746平方米,其中地下室3950平方米,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其主要技術工藝如下:
混凝土在進行澆筑之前,需要做足前期的準備工作,這一環節至關重要,是保證澆筑結構的基礎所在。目前一般工程對混凝土的需求量大,如果在現場進行臨時攪拌隨后進行澆筑,在時間及質量上因現場環境與攪拌設施的限制難以保證質量與數量,所以目前商品混凝土,因其無需現場提供專門場地進行攪拌且數量供應充足、方便而得到廣泛應用。施工企業購買商品混凝土可以減少現場建筑材料的堆放,有利于保護環境,文明施工。具體規格又分為C15、C20、C25、C30等。
商品混凝土的質量與生產工廠具有直接關系,為保證質量,需與工廠保持良好溝通,使生產出來的混凝土符合運輸、膠凝、養護等要求。根據建筑本身的實際情況以及設計要求,選擇合理、科學的澆筑方式,而且一旦確定了澆筑的方式,就不得在施工時任意進行更換。同時要注意混凝土的特性,防止混凝土出現干燥的現象。
在澆筑混凝土之前,如果出現了離析問題,則應當進行二次拌合,此時方可澆筑。澆筑施工過程中,為有效避免離析問題的出現,材料自由傾落高度需嚴格控制,一般以2米范圍為宜。樓板澆筑時,自由傾落度要小一些,一般以1米為宜。建筑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如果超過限制高度,應當采取串筒、溜槽方式下料。其中,溜槽是用木板釘成的,表面包鐵皮,水平傾角一般在30度左右;串筒以薄鋼板材料制成,而且每一節筒長大約為70厘米,多以鉤環相互連接,筒中布設著緩沖擋板。
(1)全面分層技術。在建筑結構內用全面分層技術進行混凝土澆筑,主要的做法在于:當第一層全部澆筑結束后,等到初凝之前再進行第二層澆筑,逐層進行,直至全部完成。利用此技術要保證結構的平面切不可過大,施工的時候要從短邊依次向長邊方向進行,如果遇到特殊情況可以從中間逐漸向兩端進行,也可以從兩端逐漸向中間進行。
(2)分段分層技術。采用全面分層技術進行澆筑,澆筑的強度非常大,如果現場的施工機械無法真正滿足施工要求,就可以采用分段分層澆筑技術。澆筑時,要從底層開始,進行到一定距離之后再澆筑第二層如此往復,直至澆筑完畢。此項技術僅僅適用在厚度較小但面積較大的結構。
(3)余面分層技術。余面分層技術主要適用在結構長度大于厚度本身三倍的情況下,主要的做法在于:將混凝土一次性的澆筑至頂,這樣混凝土能夠形成一個自然斜面坡度大致為1∶3,在進行振搗時要保證從澆筑層的最底端開始,逐漸層層上移,以此來保證施工的質量。如果混凝土的提及較大且結構的截面較寬時,極易發生結構性裂縫,主要的原因在于降溫與收縮。任何的降溫差都會包含由于水化原因引發的溫差或收縮當量,或者將其分解成為均勻的降溫差與非均勻的降溫差。當前者出現外約束力,將是出現貫穿性裂縫的原因之一;后者如果形成自約束力,將會在表面形成裂縫。只有同時將兩類降溫差控制好,才能最為有效的減少裂縫的產生。
在對大體積的混凝土進行澆筑時,采用的措施在于:盡量保證混凝土本身具有更大的抗裂抗損能力,也就是增大抗拉的強度,為此應當選擇低熱的硅酸鹽,并在其中加入粉煤灰、減水劑、早強劑、緩凝劑等,盡量要減少水泥的使用量以及混凝土本身的用水量。
(4)振搗要求。振搗環節對混凝土澆筑來講意義重大,主要要求為:混凝土的自吊斗口在下落時,自由降落的高度不能夠大于2m,如果澆筑的高度超過了3m就要對其采取相應措施,如使用入串桶或溜管等。在澆筑混凝土時應當堅持分段分層且不間斷連續進行,根據結構本身的特點以及鋼筋的疏密程度決定澆筑層的高度。一般情況下,澆筑層的高度是振搗器作用部分的1.25倍,最大也不可以超過50cm。在進行振搗時,如果選用的是插入式振搗器,要做到“快插慢播”。插點要保證排列均勻,依點移動,順序進行,不可遺漏任何一點,做到均勻振實。同時,對移動間距也應該提出一定要求,一般是移動間距小于振搗半徑的1.5倍,大約是30-40cm。在上一層進行振搗時,要插入到下層至5cm處,這樣能夠有效地消除兩層之間的接縫。對表面振動器的移動間距進行設置時,應當是每次移動的間距要保證底板能夠完全覆蓋已經振搗完畢的區域邊緣,這樣做的目的在于保證在結構銜接處的混凝土能夠達到標準的密實程度。
本文對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澆筑技術進行了系統的分析與描述。鑒于混凝土澆筑對于建筑工程施工來講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因此在混凝土澆筑施工的過程中,要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及相關標準實施以保證澆筑的規范性與科學性,防止不良現象發生,進而保證建筑工程質量,提高我國建筑的整體水平。
[1]涂文靜.混凝土澆筑技術在建筑施工中的研究[J].中華民居,2013.
[2]鄭啟濤.建筑施工混凝土澆筑技術的應用體會[J].中華民居,2013.
[3]鐘偉民.混凝土澆筑技術在建筑施工中的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