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江,劉 過 ■銅仁市城鄉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貴州 銅仁 554300
修建性詳細規劃是以城市總體規劃、分區規劃或控制性詳細規劃為依據,制訂用以指導各項建筑和工程設施的設計和施工的規劃設計,是城市詳細規劃的一種。修建性詳細規劃是規劃編制到規劃實施過程中必要的中間環節,針對不同編制主體、不同的地點表現出不同的特點與取向。修建性詳細規劃是要表達建什么怎么建的終極目標藍圖[1]。居住區修建性詳細規劃多以開發商為主體,組織編制的修建性詳細規劃。重點在于對項目自身實施性的物質空間的環境塑造,使之更適合人的居住。規劃通過合理的功能布局、交通組織、景觀和建筑設計,塑造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居住區[2]。明確居住區定位,根據居住區的地勢特點及合理用地構成。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土地越來越多的被開發出讓,城市住宅也不斷的拔地而起,人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隨之而來的是居住區與城市環境的結合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一些格局千篇一律,功能定位不明確,缺乏個性與深層次的內涵等問題突顯。所以設計更高水準的居住區成為規劃建筑以及其他相關學科的共同任務。它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相對獨立的生活居住地段,同時還是一個社會學意義上的社區,它包含了居民相互間的鄰里關系,價值觀念和道德準則等維系個人發展和社會穩定與繁榮等內容。一套完整的修建性詳細規劃成果圖應具備科學性、現勢性、藝術性和實用性等特點,實現綠色生態住宅小區是符合可持續發展思路的住宅居住區的觀念[3-5]。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的擴容,銅仁市加快碧江新區的城市建設。拆遷及安置工作是重點,是項目順利實施的前提。為了確保銅仁市碧江新區桃源廣場及銅仁市快速路沿線重點工程順利實施,銅仁市人民政府積極探索拆遷、失地安置模式,妥善解決農民安置問題,編制銅仁市檀香苑居住區修建性詳細規劃。
規劃用地位于銅仁市碧江新區快速路沿線的芭蕉村桐木懂村民組;城市快速路東側;220KV 城東變的北側。與城區的聯系主要通過濱江大道和城市快速路。規劃用地周邊情況:西北為芭蕉村村民組;南抵220KV 城東變用地;東靠自然山體;西與規劃中的中小學用地相鄰。本項目距市銅仁市中心商業區約10 千米。
用地局部地塊位于《銅仁市川硐城市快速路南部沿線控制性詳細規劃》范圍內。規劃用地四面臨路。其中南側、東側規劃道路為30 米的主干道,其它規劃道路為21 米。用地性質為居住用地、林地和消防用地;規劃主管部門給予規劃條件時把消防用地調至其它地塊;居住用地開發強度見《規劃用地紅線圖》。周邊用地規劃情況:北側為規劃的小學和城市體育公園;西側為規劃的居住用地;南部為綠地和供電用地。
規劃用地面積為77962.4 平方米(約為117 畝),用地呈L 型。規劃場地北高南低,最高點高程為505.6 米(北部),最低點高程為452.5米(規劃場地東南部),高差達53.1 米。場地內無斷層、滑坡、地下采空區等不良地質條件,地基基礎整體穩定,適宜建設。規劃設計中要求盡量減少土石方開挖量,加大對空間的利用和景觀組織,在充分保持原有的生態格局的基礎上,通過合理的規劃設計,強化“山與城”的關系。規劃用地及周邊自然環境優美、視野開闊、空氣清新、地勢高低起伏,富有變化。場地內多為田、土、山體和林地,植被保護較為完好。規劃用地內有一棵10KV 的高壓線和一組在建的220KV 高壓線,規劃擬給予遷走?;啬喜坑幸粭l銅仁市至滑石鄉的6 米寬通鄉公路。
首先,合理利用高壓走廊:規劃用地被在建的220KV 高壓走廊劃分為東西兩地塊,規劃利用高壓走廊的綠地作為中心綠地,并將中心綠地延展至和組團,加強東西兩地塊的聯系和呼應。遠期220KV 高壓走廊拆除后,對方案沒有影響;其次,尊重地形、利用地形的豎向設計:本項目除了考慮工程技術的可行性、建筑功能的合理性和視景的審美要求外,更要對設計的經濟性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如對土石方工程、邊坡支護、建筑基礎造價等進行量化綜合比較,從建設成本與投資效益的角度來優化設計,并結合山地住宅的具體地理形態確定合理的豎向設計。
整個項目設計中在滿足地塊合理使用的前提下,順應地勢高差住宅區域做臺地高于周邊道路,地塊外圍形成的高差作為沿街商業鋪面。充分的結合地形高差設置吊層、架空底層,形成地下、半地下空間,合理布置設備用房及居住區停車,也避免了過量的深度開挖所帶來的高成本。
規劃的總體結構為,一心、兩帶、多組團。其劃分以道路結構、自然地形為分合線,建筑布局分別圍繞一心、兩帶、多節點來組織?!耙恍摹睘橐巹澯玫氐闹行模彩蔷坝^中心。規劃用地被高壓走廊一分為二,用地較為零碎。規劃通過弧形建筑及道路組織,加強兩塊用地的聯系,增強規劃方案的向心力?!皟蓭А奔礊?一是南北向的高壓走廊,也是視線通廊;二是聯系各組團的L 型景觀聯系帶。“多組團”即為三塊規劃場地,也是三個城市居住組團。
結合用地的實際特點和規劃設計的要求,考慮到規劃用地緊鄰規劃的城市主干道,規劃沿街商業,并在沿城市道路的地塊規劃2 層的商業建筑,這樣能更好的營造商業氛圍;在西南角河東北角結合地形高差,局部提高商業建筑。由于地塊東北角現狀場地標高低與周邊的市政道路,在此處規劃一個地下停車場,解決居住區的需求,同時節約土石方開挖量。在地塊西部規劃一座9 班的幼兒園,解決居住居住區的居民和周邊居民子女學前教育。規劃設置一個管理用房、公廁及兩座垃圾轉運站。在地塊西南部規劃一座酒店。
空間規劃部分繼承傳統以功能組團為規劃骨架的原理,采用以常人視點參與性動線為空間主軸的設計方法,擯棄純圖面化空間組織,以達到步移景異、“庭院深深幾許”的幽遠意境。居住區整體空間組織圍繞一心、兩軸、三視線通廊,組成不同形狀的空間層次,著力為居民提供一個優美、舒適的居住環境。精心結合現有地形、地貌,設計環境小品,布置綠化景觀,達到步移景異的效果。而步行系統的空間組織、山體景觀設計與空間演變的系列相結合,展現了更為豐富的景觀。
規劃用地外圍交通條件好,規劃主要解決3 個組團內部的交通問題。居住區道路組團主要道路為7 米,組團道為4 米;居住區內的道路布置,著重解決三個問題:與城市交通的有效聯系;居住區內部的有效聯系,并與居住區的建筑布置相呼應;居住區內的交通便于管理,避免混亂交叉。基于上述設想,我們在居住區內設置相對的人車分流的道路系統;居住區內主要道路環通成整體,能方便的到達各棟各戶;同時環路也能滿足消防上的要求。步行系統和居住區綠化結合考慮,讓居民可以在綠化、景觀漫步中到達各家各戶。在停車方面,整個居住區以地下停車為主,地面停車為輔的方式進行設計。停車位配比均滿足每戶0.4 個車位,商業100m20.7 個車位的要求。
從人類社會學角度來講,“家”是個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相互交識、相互滲透的復雜網絡中的最基本單元?!凹摇迸d則“大家”興。居住區作為“家”與社會的過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居住區的規劃設計,是一個多角度復雜的過程,需要多學科協同完成?,F代居住區規劃設計作為城市規劃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充分考慮城市經濟的發展狀況,城市特色,文化背景,從人的需求出發,根據整體環境和具體要求來綜合設計,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居住區規劃設計理念。以城市設計為基礎的檀香苑居住區地塊修建性詳細規劃是銅仁市規劃管理的一次探索性實踐。在方案編制階段沒有拘泥于修建性詳細規劃編制的辦法與要求,而立足于規劃編制開發管理的屬性,制定合理的規劃方案,使其滿足規劃管理的需求。采用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使居住區生活空間環境更好、品質更高。
[1]李暉.市場經濟條件下修建性詳細規劃問題初探[J].上海城市規劃,2008(3):4 -6.
[2]王朝海.小議居住小區規劃設計的重要因素[J].科技信息,2007(8):256 -258.
[3]陳建平,蔣雅峰,凌燕青.用心靈感悟自然,讓環境融于設計——宜興市宜園東溪望族居住小區規劃設計隨想[J].江蘇城市規劃,2006(9):109 -111.
[4]余瑛,聶澤仙.現代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研究[J].知識經濟,2013(7):61.
[5]王文文,趙猛.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探討[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4(28):3086 -3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