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宜純 ■嘉禾縣國土資源測繪隊,湖南 郴州 424500
國土資源是指土地資源、水資源、氣候資源、生物資源、海洋資源以及礦產資源等主權國家管轄范圍內一切資源的總稱,它包括社會資源、自然資源、人口資源以及經濟資源等。我國國土資源總量豐富,這為我國發展農業、林業、礦業、漁業等生產提供了有利的物質條件。但是,我國國土資源的特征主要表現為:①國土資源在地理分布上具有不均勻性;②國土資源在開發利用程度上呈現出可變性;③國土資源包括可再生資源與不可再生資源。我國作為發展中的人口大國,如何保證社會經濟與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并及時了解國土資源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對國土資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意義。
如今以數字化、網絡化和信息化為主要途徑的國土資源調查、評價、規劃和管理,在國土資源測繪中被廣泛應用,以GIS、GPS 和RS 技術為主的3S 技術在國土資源測繪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1.1 GIS 概況
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或Geo -Information system,GIS)又稱為“地學信息系統”。它是在計算機硬件系統與軟件系統共同作用下,對地球表層的全部或部分空間中有關地理分布的數據進行采集、儲存、管理、運算、分析、顯示和描述的技術系統[1]。GIS由數據采集、管理、處理和分析等子系統組成,與測繪學和地理學聯系緊密,具有數據綜合分析與評價的能力,共享性和兼容性良好。
2.1.2 GIS 在國土資源測繪中的應用
GIS 軟件促進了國土資源信息系統的建設,采用GIS 建立的國土資源信息系統可以實現信息統一管理、數據綜合分析與查詢,為國土資源的保護、規劃及監測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持。GIS 技術被應用于國土資源管理的方方面面,例如地籍管理、土地規劃、礦產資源監測等,這些應用大大提高了國土資源管理水平和效率。
2.2.1 GPS 概況
全球定位系統(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是結合衛星與通訊發展的技術,利用導航衛星進行測時和測距。GPS 具有全天候、自動化、高效益、高精度的特征,被廣泛應用于在土地測量、工程測量、資源勘察等領域,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2.2 GPS 在國土資源測繪中的應用
在國土測量中,應用GPS -RTK 技術可以實時測定有關界址點及地物點的位置,精度高;在建設用地勘測定界測量中,可以實時測定界樁位置、界限范圍、面積等,大大節省了時間和資源,簡化了工作程序;利用RTK 技術還可以動態檢測國土利用情況,保證了國土利用狀況調查的實時性。
在國土調查方面,GPS 技術與其它技術相結合,可以進行地籍調查,對可疑地塊現場定位,對超量用地、破壞耕地等違法行為進行現場取證,具有精度高,作業時間短的優點。
在國土監督管理方面,可以采用GPS 進行礦產資源和地質勘查進行日常監督管理,并利用GPS 測量對鉆孔位置坐標定位等。
2.3.1 RS 技術概況
遙感技術(remote sensing)從是指從遠處探測、感知物體或事物的技術,它是從遠處通過一定的傳感器探測和接收來自目標物體的各類電、磁場信息以及其它信息,并經信息遠程傳輸、數據處理、數據分析后,識別物體本來的屬性及分布特征的技術手段[2]。近年來,以航空攝影技術為基礎的遙感技術發展迅速,是一門實用性高、技術先進的探測技術,它能從地面到空間進行信息數據收集、處理、分析,并對全球進行探測和監測,以獲取有用的信息。
2.3.2 RS 在國土資源測繪中的應用
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我國逐步應用航天和航空遙感技術進行國土資源調查、國土利用動態監測,涉及的內容包括國土資源的規劃、管理、保護以及合理利用的方方面面。其地質填圖、土地利用調查、地質災害監測與預警、礦產資源評價、大型工程項目選址、數字國土建設等方面都有廣闊的應用空間。RS 技術是新一代高空間、高時間分辨率、高光譜技術的發展標志。
2.4.1 3S 技術概況
隨著社會的發展,新技術也不斷地取得了進步,以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全球定位系統、遙感技術等高新技術技術為主的3S 技術在國土資源測繪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3]。
2.4.2 3S 技術集合在國土資源測繪中的應用
3S 技術在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各個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國土調查與3S 技術的結合應用,可以使得工作流程更精煉、更具時效性,使得大范圍、高效、準確、定期的動態監測成為可能,重報、漏報的現象明顯減少,為政府管理部門科學決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據;(2)國土利用動態監測主要采用遙感技術獲取動態利用數據,地理信息系統進行國土利用的實時監測;(3)在國土利用規劃方面,3S 技術是國土利用動態管理的有效技術手段。3S 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相結合,為現代國土資源管理、規劃和決策實現信息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以西南某市為例,分析3S 技術在土地利用監測與現狀變更中的應用。該市面積2000 余平方,人口150 萬,以丘陵地形為主,海拔在500米左右,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區內交通便捷,有多條高速公路、鐵路、國道縱橫交錯其中,并作為新機場的選址地,為該市帶來了重大的變化,奠定了其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的重要地位。為分析該市的土地的利用情況,采用3S 技術進行監測分析。
(1)準備基礎底圖、高程數據、行政界線、影像RPC 文件等基礎資料;
(2)對數據進行預處理;
(3)提取土地利用變化信息;
(4)更新土地數據庫信息,并對數據庫進行質量控制。
利用3S 技術監測獲取的土地利用變化信息為基礎,分析土地利用現狀。結果表明,研究區建設用地面積達82%,地表植被覆蓋面積達9%,農用地面積達6.5%。新增建設用地類型以城鎮和公路建設為主,主要分布于中心城區內。在城市發展空間的20 公里范圍內,幾乎無明顯的新增建設用地。受農業產業結構因素的影響,設施農用地在緩沖區15 公里以內廣泛存在。通過3S 技術確定了土地利用現狀,對于劃定新增建設用地重點監測區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為及時了解我國國土資源現狀,本文從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遙感技術以及3S 技術集合的概念、原理出發,分析其在國土資源測繪中的應用領域。以西南某市為例,采用3S 技術對國土資源進行監測,分析土地利用現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新增規劃用地提供了有效的依據。
[1]邊馥荃.地理信息系統原理和方法[M].北京:測繪出版社,1996.
[2]董瑞伶,宮輝力,趙文吉,等.3S 技術在國土資源大調查中的應用初探[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7(1):93~97.
[3]沈芳,程東,黃潤秋,等.3S 技術在國土資源調查、環境保護及地質災害評價與預測中的應用展望[J].成都理工學院學報,2000,27(增刊):235~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