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甘 ■南昌工程學院,江西 南昌 330000
安義古村落群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郊西山梅嶺腳下,距南昌市區60公里。安義古村的古建筑群主要由羅田、水南、京臺三個自然村組成,三個古村落相距約二華里,呈三角形分布。安義古村落群有上千年的歷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2006年,安義縣將羅田、水南、京臺三個自然村整體劃入石鼻鎮,成立安義縣古村群管委會。并與香港恒茂集團合作,共同成立江西安義古村群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對安義古村進行整體開發。
古村落是中華名族千年文化的瑰寶,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如各類民族風俗、傳統制作工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古村落正是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結合體。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及對古村落旅游項目的開發,對古村落這類文化遺產構成了重大的威脅,保護與發展的矛盾逐漸顯現。
(1)古村落失去原有風貌,隨著古村落原住居民的人口上升,而現有的住房面積又有限,很多家庭都出現三代、四代同堂,擠在一棟老宅子里。這就造成居住環境底下,生活質量底下等局面。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就會建造新的住房滿足生活需求。這就造成新舊住宅混合,新建住宅外形與古建筑相比要簡單很多,缺乏特色,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古村落原有的風貌。另一方面,很多以前缺乏管理的違規建筑,擅自對房屋修改、建造等遺留下來的問題,也導致很多古建筑被破壞,古村落的原本風貌逐漸淡化。
(2)古村落呈現“空心村”局面,筆者多次到訪安義古村,在游覽的過程中發現該古村群內年輕人較少,大部分都常年在外務工,只有一些上年紀的老者在家留守。他們以在旅游區買點土特產、開三輪小出租等為經濟收入。這樣一來導致村中不少古民居無人維修管理,房子逐漸損壞。
(3)村民對古村落缺乏保護意識,很多村民文化程度較低,缺乏對古建筑保護的意識。認為破舊的老屋沒什么意義,自己住又不方便,想賣也不會有人來買,不能正確認識古建筑的不可再生及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所以對自己祖上留下的老屋保護意識不強。
(4)缺乏維修經費,據筆者對安義古村的走訪了解,目前古村內有:民俗文化館、閨秀樓、黃氏宗祠、京臺古戲臺等幾個古建筑景點,屬于以前比較富裕的家庭留下的大宅院,在古村內更有歷史價值。只有這幾戶人家是政府撥款進行維修管理。其他普通的宅院都是沒有政府撥款扶持的。這樣就造成很多古建筑自然損壞,漸漸的消失。
(5)旅游開發力量薄弱,由于政府對旅游宣傳等不到位,導致古村落慕名前來的游客數量不多。筆者幾次到訪安義古村,來瀏覽的游客都少之又少,只有逢五一、十一這樣的小長假旅游人數會多一點。安義古村不像鳳凰古城、麗江古城那樣聲名遠播,吸引無數中外游客慕名前去,為當地的旅游業及經濟帶來蓬勃發展。
古村落是歷史遺留下來且不可再生的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古村落的消失不僅是古村落建筑的本身,隨之消失的還有它深厚的文化積淀。如何走出一條新農村建設與古村落保護與發展的和諧之路是我們應共同重視的問題。
(1)加強村民保護古村意識教育,縣、鄉、村各級領導干部,應當適時開展對村民保護古村意識教育的活動。從多方面、多角度分析,教育村民古村落是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它們對國家對人民的意義重大,提高全民保護文化遺產的責任感。
(2)依法管理,落實保護責任制,文物管理部門應當以:保護、搶救古建筑;加強管理等為主要工作方針。首先對古村落進行普查,對保存較為完好、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的古村建筑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對已經破損或即將消失的古村建筑進行修復。縣、鄉、村應當落實古村建筑保護責任制,組成小組班子對古建筑所有人進行管理。也可以在古村中組織退休干部、教師、古建筑愛好者組成文物保護小組,負責組織村民積極參與做好古村落保護的工作。
(3)加大古村落保護維修資金投入,古村落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目前受人為和自然因素遭到一定的破壞。而考慮現實方面的原因,政府財政撥款也有限,不可能做到將它們完全的修復及保護。眾人拾柴火焰高,這就需要發動各企業、社會團體及各界人士共同捐款扶持古村落的保護事業。
(4)加大旅游業開發及宣傳,政府應該把古村落旅游景點的基礎配套不斷完善起來,使游客到此欣賞明清時期古建筑群及感受這豐富的民間文化、藝術的同時,體驗到舒適人性化的服務。政府還應加大對古村旅游的宣傳,拍攝一些古村落的宣傳片等,使古村落旅游區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當然在大力發展旅游的時候,更要提高對古村落的保護管理,以免古村落被破壞。
古村落景觀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雖然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及發展中對古村落造成了一定的破壞,但是只要我們早認識到這一點,今后加強對古村落的保護意識,一定能讓古村落更久的保存于世,一定能讓這中華名族的瑰寶源遠傳承。
[1]單霽翔.鄉土建筑遺產保護理念與方法研究(上)[J].城市規劃,2008(12).
[2]劉宇紅,梅耀林,陳翀.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村莊規劃方法研究——以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規劃實踐為例[J].城市規劃,2008(10).
[3]施琦.試論古村落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對策[J].農業考古,2008(03).
[4]徐成華.蘇州古村落保護與開發的實踐與思考[J].小城鎮建設,2009(07).
[5]方賢松.試論古村落景觀環境對鄉村旅游發展的作用[J].山西建筑,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