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丹丹,譚小蘭 ■.身份證號碼:360489803 03406;.身份證號碼:3604985079445
“綠色建筑”中的“綠色”,并不僅僅指常規建筑中的綠色化,如小區綠化以及陽臺花園等,而是一種環保的代表,通常指對環境無害或者有益,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資源,而又不破壞環境的生態平衡,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和可持續發展,所以通常又可成為生態建筑、可持續發展建筑、生態建筑或節能環保建筑。
綠色建筑的布局較為合理,減少使用不可再生的人工材料,取而代之的是可以再生、可循環的綠色天然材料,充分利用自然光源,利用可再生能源達到節省能源的目的,可以給居民帶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感覺。力求達到人與建筑、自然的發展協調,不僅利用天然條件和自然材料創造健康、綠色、環保和經濟的居住環境,還要盡可能減少對自然環境的過度使用和破壞,體現出向大自然的索取、回報之間達到平衡的狀態。綠色建筑所追求的三大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分別體現在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節能,室內環境質量以及智能控制)、環保(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減少環境污染)、適用(健康、高效、適用)。
綠色建筑的提出,在當前人類面臨能源危機、溫室效應、氣候極端化、生態平衡被破壞、環境污染嚴重等等問題的時候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特別是對于人口較為密集的中國,更是實現21 世界我國提出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點之一。
(1)節地與室外環境。①用地安全,沒有氡、磁或其他有毒物質,沒有洪災和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威脅。②具有舒適的室外環境,應保持30%以上的綠地率,人均綠地面積應達到標準要求,綠化種植中選取適宜土壤、氣候條件的當地植物,盡量選擇無毒無害、不需維護、病蟲害較少的植物。③節約土地利用,注重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
(2)節能與能源利用。①注重圍護結構中的節能(包括屋頂、外墻、窗戶以及地下室)。②設計環節中體現被動式節能,如利用光導管進行自然采光、安裝智能照明系統、自然通風以及充分利用日照等等。③積極使用可再生能源,減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如采用太陽能光伏系統、地源熱泵系統、毛細管三維輻射采暖制冷系統、溫度濕度獨立控制空調系統等新型系統。④大力推廣熱回收以及積極進行余熱利用工作。
(3)節水與水資源的利用。①積極使用非傳統的水源,推廣雨水和污水的再利用,如污水收集器收集污水——過濾器過濾——再次利用等循環系統。②提倡使用新型的節水器具,推廣節水措施以及高效用水,如污水過濾后用于澆花、沖洗廁所。
(4)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①建筑材料應盡量就地取材,選擇產地較近的材料,限制建材運輸半徑。②采用以低能耗、低資源、低污染為代價生產的高性能傳統建筑材料,如使用現代工藝生產的高質量水泥;能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包括生產和使用過程中產生能耗)的建材制品,如保溫隔熱性能好、同時具有輕質、高強、防水、隔聲等功能的多功能復合一體化新型墻體材料;具有優異材料性能和更高使用效率,從而降低材料消耗的新型建筑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和輕質高強混凝土等;具有改善建筑生態環境和保健功能的綠色材料,如抗菌、除臭、調濕、調溫、不散發有害氣體、可以屏蔽有害射線的多功能陶瓷、玻璃、新型涂料等。能大量利用廢棄建筑物或者工業廢棄物的綠色材料,如凈化污水、鋼筋型鋼的回收、木材的降解,工業中的煤矸石、粉煤灰、磷渣都可以作為水泥的原料。③推廣使用對環境影響較小的結構體系,且注重結構施工與裝修施工一體化,一次完成,減少材料的浪費。
(5)室內環境質量。①注重隔聲的設計要求,對室內會散發有害氣體或其他污染物的材料嚴加控制。②注重室內視野,使客戶能夠自我調節室內舒適度,以達到最符合住戶的要求。③使用上述有利于改進室內環境、具有保健功能的材料。
(1)溫度問題。溫度問題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舒適度,現在人們慣用的空調系統,雖然能夠維持溫度在人類適宜的范圍,可研究表明,這種溫度容易引發夏季空調病,能源消耗大,最重要的是加重了臭氧層的破壞。綠色建筑在溫度問題上,不但要保持人體適宜的溫度,且應注意身體不同部位對溫度需求,還要注重實用自然熱源。除了空調系統的設計之外,還要加上氣候以及建筑物內部變化對室內溫度適宜度的影響。
(2)日光照明、聲問題。同理,室內光源和噪聲也直接影響居住舒適度和工作效率,綠色建筑應該引進天然無污染的光源作為室內照明的一部分。舒適的光照同時包括亮度分布的均勻,不應炫目,日照時間的長短等因素,應根據氣候、時間以及地點來調節光源,從而營造舒適的室內環境。另外,噪聲問題也關乎著居住者的身心健康,噪聲應控制在一定分貝之下且應減少噪聲來源。做到這些應將易產生噪音的設備安排放置在遠離臥室、書房等使用頻率高的房間位置,且使用降噪設備。
(3)空氣質量??諝獾馁|量直接影響著居住者的身體健康。空氣流動的速率,空氣的污染物水平都會影響著空氣質量??諝饬鲃铀俾蔬^慢,人體將感覺房間較悶,不透氣;空氣流動速率過快,則會影響室內溫度以及室內空氣清潔度。應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環境條件,制定室內空氣循環系統,使空氣流速和污染物水平控制在規定范圍內,有助于改善室內環境,且污染物水平不應達到對人體有害的水平,使居住者感覺舒適、透氣。
(1)美國綠色辦公室。美國的國立資源保護委員會總部辦公室是一間以回收再利用廢品作為建筑材料的綠色建筑。綠色辦公樓的外表平平無奇,其墻壁僅由麥秸稈經過壓制后再經高科技加工形成,但這個墻壁的堅固性卻不亞于一個木結構墻壁;其他建筑板材由廢棄玻璃經過處理制成,辦公室中桌子采用黃豆渣和廢棄報紙合成而成。最奇特的是這座辦公樓的外墻由多種蔓生植物(如爬山虎)覆蓋,使辦公樓的外觀一片綠色,成為獨特景觀,而且室內空氣清新,還具有調節溫度的作用。
(2)太陽能房屋。由著名建筑師塞多·特霍爾斯建造的太陽能房屋與普通的利用太陽能的綠色建筑大有不同,房屋整體竟可以隨太陽照射角度不同而旋轉,該房屋底座是一個可以旋轉的圓盤,圓盤也由太陽能作為能源轉動,根據太陽照射角度以3cm/min 的速度進行旋轉,而這個旋轉系統所消耗的能源僅僅是這個房屋依靠太陽能發電電能的1%,而所獲取的太陽能源卻是普通太陽能利用效率的兩倍。當陽光消失后,它還會自行回到原點。
(3)日本環境生態高層住宅。九州市新建了一幢環境生態高層住宅,其電力由風車提供,溫熱水由太陽能供給。這種太陽能收集器,晴天時可以通過熱水器將水加熱到沸騰狀態,雨天時都能將水自然加熱至55 ℃。各住戶的陽臺上,還裝有垃圾分類處理裝置,將垃圾處理后用作肥料。住宅外的停車場地面采用的是具有良好透水性的混凝土,使雨水滲透到地下進行保存,可以供給樹作為水分。每戶房屋還有獨立的通風口及空氣循環設備,給每間房間帶來清新空氣。
綜上所述,綠色建筑具有很強的綜合性,既包括了多學科的知識,又要綜合設計師的綠色環保理念以及開發商、住戶的生態環保意識,還要結合建筑對外部環境、內部環境的需求和影響。綠色建筑的最基本要求就是通過節約資源、能源、材料等手段,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一定是將來建筑發展的一大重點,前途無量。
[1]陳列.建筑設計中的綠色技術[J].廣東建材,2013(3),23-24.
[2]呂東陽.淺析綠色建筑[J].山西建筑,2011(3),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