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篤義 ■山西機械化建設集團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9
對于建筑的施工來說,技術管理工作屬于建筑行業中一項最為基礎的管理內容,對其進行有效的優化和完善一方面能夠提升施工的整體效率,另一方面還能在保證施工質量的基礎上最大程度地降低施工帶來的成本支出。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行業內的市場競爭變得越來越劇烈,實現施工技術管理的進一步優化成為了許多建筑企業提升自身市場競爭力的一種有效手段,本文就針對這一問題進行如下的分析。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快速提升,各地區均加強了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政府對于這方面的經濟投入力度相比于過去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加強,這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我國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一些規模較小的建筑企業也隨之爭先恐后地成立起來。與這些企業快速建立一同出現的是,許多建筑工程暴露出了嚴重的質量問題,而這些建筑企業也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劇烈而逐步被淘汰。針對這種情況,加強企業本身的施工技術管理就成為確保工程施工質量、提升企業自身市場競爭實力的一項重要手段,同時對于降低返工和賠償等不必要的施工成本以及提升施工的整體效率同樣具有非常積極的影響意義。
主要包括檔案的管理、技術管理制度、圖紙的會審、施工小組的編制、技術的交底、技術培訓、技術的開發和應用以及安全技術等。從內容上可以劃分為外業和內業,其中,外業通常是指為讓整體施工項目進行的技術準備工作以及在具體工程施工過程中所應用到的施工技術方案研究,此外,還包括隨時代發展對技術進行的不斷研究和更新[1-2]。內業主要是指建筑施工過程中應用到基礎層面的一些基礎作業,具體包括:根據施工前制定好的技術標準、作業指導章程以及作業規范等對施工人員進行系統、專業的培訓;將各項規范、章程制度、培訓記錄以及培訓的指導書進行統一的檔案記錄并完成存檔工作;根據不同建筑的實際施工需要制定的對應管理制度。
由于從事建筑施工的不同企業在規模和實力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別,這就使得一些企業在進行工程施工時不能有效滿足國家制定的具體行業標準和操作規范。與此同時,在人員的具體配置上,施工企業也沒有做好專業技術工作人員和技術崗位之間的有效對接,而在企業的內部也沒有按照崗位的類別和具體要求來進行不同施工技術責任的合理劃分,這樣就會導致某項施工環節沒有人負責或者是同一個流程由多個人共同負責的問題出現[3]。甚至還有一小部分的施工企業根本沒有重視具體行業施工規范的要求,缺乏施工制度體系的有效建立或者企業本身雖然建立了施工的制度體系其自身仍存在比較明顯的缺陷。在這種情況下,即便企業按照制定好的制度進行施工工作的貫徹和執行仍不能很好滴滿足施工的實際建設需求。除了施工制度的建立和執行存在較為明顯的欠缺之外,大多數的施工單位對于自身一線工作人員的培訓工作也沒有加以足夠的重視,這在很大程度上違背了行業內技術管理的具體要求。這些簡單的培訓工作大多缺乏良好的安全教育和操作規程的學習,對于安全技術的交底工作沒有徹底完成。
對于不同的建筑企業來講,在規模上一般存在比較大的差距,具體的硬件配置水平上也有著非常大的差異,同時,受到建筑行業總分包體制的影響,使得技術管理的組織體系很難具有一套相對合理、行得通的行為規范,在組織的體系構建上就不能做到系統和完善。由于建筑施工行業普遍實行總分包這一體制,這就造成了施工的技術管理同時也是項目本身的總包單位技術管理,而連接總包建筑單位和分包建筑單位這兩大組織結構的重要紐帶就是分包的合同[4]。這種聯系本身的精密程度相對較差,非常容易受到一些施工單位具體硬件條件的限制和約束,同時對于既定的施工方案很難做到真正的貫徹和落實,對于原材料的存放、采購和堆砌等也經常和施工的設計要求存在較大的出入,這樣就使得工期被或多或少地被延長,最終造成了施工單位的經濟損失。
大多數的建筑施工企業對于施工技術的運行缺乏有效的內部監督和管理,主要表現為沒有按照從業工作者本身文化程度的差異進行對應性的區分和管理,對于從業工作者自身行為規范也沒有嚴格按照作業指導書和相關具體操作規程來加以約束。
對此,建筑類企業需要綜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在確保嚴格按照國家制定的法律、法規執行的基礎上來制訂出一套適合企業自身施工技術有效管理的制度,同時還要確立每一個關鍵環節具體操作的作業指導書和限制,進而為在一線進行施工的工作人員提供一個可供遵守的規范和準則,
建立一套相對完善、符合企業自身發展規律的組織管理體系需要充分考量并結合每一個層次總包和分包單位各自的實際實力和水平,這樣才能夠確保形成的管理體系得到有效的落實,發揮其應有的重要作用,實現每一級的分包商都能夠受該體系制約和限制,以此來代替分包合同的約束性。在進行工程的具體分包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建筑施工的技術管理工作要有企業委派專人來負責。第二,在進行實際分包操作時要確保技術管理的責任可以根據不同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和對應的轉換,具體的責任要落實到個人。第三,各級企業在開展某一項工程之前、工程開展過程中以及工程的收尾階段都需要做好施工及管理人員的有效調配,監督各部門做好相互之間的妥善配合,同時還需要重視對施工人員的能力培訓,以此來提升在崗人員的安全意識和綜合職業素養,最后還要做好人才的儲備工作。
在施工過程各個環節中具體施工技術的責任要嚴格落實到個人,同時還要加強每一個施工環節的現場監督,監督的內容主要集中在施工技術運用的合理性以及施工操作是否規范以及符合行業制定的安全操作章程,對于那些操作不合理、不規范的人員要及時地予以糾正和制止[5]。同時,還需要嚴格關注施工的實際客觀條件、工程進度、污漬、組織和人力等各項具體工作,妥善做好工程施工規程中的統籌和規劃工作,保證工程的施工均衡、連續地進行,使工程能夠在簽訂合同中規定的期限內完成,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基礎上最大程度地提升工程的勞動生產率,同時有效降低施工成本。
對于從事建筑施工行業的企業來講,對施工技術的管理進行有效的優化一方面能夠提升施工的整體效率,另一方面還能夠有效降低工程整體的施工成本,這對于施工企業來說具有明顯的現實意義。對此,企業應該從實際出發,充分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經營情況做好全面的統籌和規劃工作,將管理的優化落實到施工技術的各項具體環節之中。
[1]李瑾瑜.分析建筑施工技術管理中的優化措施[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1.
[2]劉宏兵.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的探討[J].科技風,2010(21).
[3]蘇立華.淺談建筑施工技術管理控制[J].法制與經濟(下旬),2011(08).
[4]王存保.關于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的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1(20).
[5]吳錫甡.淺談建筑施工現場節約管理[J].今日南國(中旬刊),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