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甲 ■河南省中原水利水電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河南 濮陽 457000
隨著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快速發展,工程效益越來越高。但是因為行業特點,從業人員素質不高、勞動力密集,導致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技術更新較慢,影響了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進一步發展。所以,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必須充分認識到施工技術更新的重要性,強化工程施工管理與控制,進而全面提高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在壩坡混凝土面板施工中,主要采用無軌滑模方式,由中心條塊逐漸向兩側跳倉予以澆筑,在此過程中,需要用自卸車保持混凝土澆筑水平[1]。在入倉操作中,主要采用“U”型方式,同時由人工操作完成溜槽布料擺動作業。從質量控制方面來看,在此施工過程中,需要保證滑膜上部出口位置和卸料口位置之間的距離不超過1 米;插點之間的距離不可超過0.4 米;振搗深度需要達到新澆筑混凝土層底部以下50 毫米。從現場施工方面來看,進行滑膜施工的時候,不要將待振搗混凝土放置于滑膜上口,同時在滑膜上升過程中,一定要確保兩側位置均衡,并且同步提速。每完成一次混凝土澆筑,上升一次滑膜,其高度約為0.25-0.30 米,速度約為每小時1-2 米。
在病險水庫土壩后坡經常出現跌窩、滲水等情況,致使土壩滲漏、變形,嚴重危害了水庫的安全,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滲加固處理對策,全面消除隱患。在實際施工中,可以對壩體予以劈裂灌漿,對壩肩、壩底基巖予以帷幕灌漿,在壩體內形成一個連續防滲體,使壩體浸潤線下降,避免土壩后坡出現嚴重滲漏,穩定壩體,最終實現出險加固的效果[2]。在劈裂灌漿施工中,可以結合土壩的具體情況布設兩排灌漿孔,沿著壩軸線布設主排灌漿孔,在壩軸線上游布設副排灌漿孔。在布設灌漿孔的時候,需要予以合理交錯,盡量穿透壩體底部殘坡基層,一直深入到壩基,形成連續、豎直的防滲體。
大體積碾壓混凝土技術是一項新型筑壩技術,其主要就是利用大型運輸機械設備與振動碾壓機械設備予以施工,實現對混凝土的夯實。在實際施工中,主要采用大型、體積較大、薄層碾壓上升的方式攪拌與凝固混凝土。此種方式在凝固速度上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可有效加快施工進度,為整個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3]。同時,此種方式也具有施工成本低的特點,可以顯著提高工程建設的經濟效益。
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預應力錨固技術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施工措施,其具有適應面廣的特點,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程建設的經濟效益,對加固、補強原有建筑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加強預應力錨固技術與GSP 的結合,能夠根據設計要求方向、大小、錨固深度等對建筑物或基巖事先施加預應力,有效改善了受力條件。在預應力錨固技術設計中,必須遵循以下原則:一是,由于壩型不同,其對穩定性的要求也會有所差異,為此,在實際設計中,需要采用與之相適應的標準與規定,確保壩體穩定。二是,為了有效減少預應力錨桿的錨固數量與荷載,必須根據施工現場的具體情況選取最佳錨固角度。三是,壩體或壩基的正應力會隨著錨固荷載的增大而增大,為此,在實際施工中,必須對此予以高度重視。
與普通工程施工相較而言,水利水電施工范圍更大,工程量更多,工期更短,所以,施工單位為了趕進度,經常忽視施工技術的細節處理,導致出現一些技術圖紙不規范,在施工中,因為施工人員的疏忽,導致出現施工技術問題。為此,在實際施工中,需要安排專門人員對技術圖紙予以管理、歸檔,為以后查閱提供便利。
大多數企業為了節約成本,經常非常草率的雇傭技術人員,導致技術人員整體水平較低。同時,一些技術人員的在職培訓工作沒有受到重視,在相關單位中只是以一紙空文的形式存在,致使技術人員的整體水平不高,阻礙了施工技術的全面應用。
為了確保水利水電工程可以在預定工期內完成,經常會簡化施工流程,導致施工中出現了一些質量隱患。除此之外,在選擇施工材料的時候,沒有進行合理的計劃與安排,導致施工材料質量不達標、使用效率較低,不僅影響了工程施工的順利進行,也阻礙了施工管理工作的開展。
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質量直接影響著工程施工質量,當配制原材料石子粒徑不達標的時候,就會影響配比,最后導致混凝土強度不符合施工要求,使工程質量下降[4]。同時,在進行施工質量控制的時候,需要及時發現施工中存在的隱患,之后結合施工的具體情況,制定有效的解決方案,以免出現不必要的損失。除此之外,工作人員必須加強對施工規律的掌握,嚴格控制材料質量,以免出現以次充好、偷工減料等現象,確保工程施工的整體質量達標。
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質量管理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直接影響著工程的施工質量,必須予以高度重視。首先,提高施工現場人員的質量管理意識,落實質量控制制度,以免出現不必要的質量問題。其次,強化質量管理責任制的落實,切實做好專人負責工作,防止在施工中出現一些質量問題。
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一定要嚴格按照事先制定的工序執行,以流水線的形式實現施工的有序性,同時,合理、科學的控制每一項施工活動。在進行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的時候,必須遵循國家規范標準,落實環境保護策略,以免工程施工對周邊環境產生破壞[5]。并且在實際施工中,加強環境保護策略的融入,實現工程建設與環境生態的互利共生,緩解工程建設與環境生態之間的矛盾,減少環境污染問題,全面提高工程建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
綜上所述,水利水電工程作為社會發展的基礎性設施,直接關系著國計民生,必須對其建設予以高度重視。而隨著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的不斷增多、施工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人們對施工技術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在實際施工中,隨著施工技術的快速發展,其應用越來越廣泛,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施工質量的提高,實現了水利水電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1]李曉娟.淺談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技術及其中存在的問題[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11):141-141.
[2]許桂榮.淺析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技術及注意問題[J].中國科技縱橫,2012(05):191-191.
[3]何斌.對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技術及注意問題的分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07):1422-1422.
[4]郭偉.基于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技術及注意問題的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19):894-894.
[5]趙盛忠.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技術及管理措施探討[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5(01):111-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