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 林 ■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四川 成都 610081
(1)公路路堤填筑前的原地面處理技術。公路路堤在填筑前的首要工作是對路堤原地面進行處理。如果公路路堤填筑高度超過1.0m時,需將路基范圍內原地面所有樹根、雜草及其他雜物清理干凈。如果公路路基基底的土質為腐殖質土,需采用人工或者挖掘機將路基的土層挖出換填硬質土。需要注意的是,所選的硬質土中不能參雜有雜物,如樹根、樹葉及其他易腐蝕性的雜物,以免這些含有雜物的填土在壓實后的一段時期內腐蝕,產生空隙使路基發生不均勻沉降,進而造成路面失穩出現裂縫。換填土應分層填筑到路基基坑中,每層填土的厚度一般控制在30cm 以內為宜。并分層填筑、分層壓實。如果公路路線經過農耕地,路堤填筑前應先將其整平,并使用壓路機壓實。如果農耕地土質中含有的有機物較多,碾壓時彈性過大,不容易進行壓實處理,可考慮采取換填措施。
(2)路基土石方開挖技術。在進行路基土石方開挖施工時,應根據施工現場的地形情況、巖層分布情況、路塹斷面、長度及土石方調配來確定路塹開挖方式;一般而言,對于平緩地面短且淺的土石路塹應采用全斷面開挖方式;對于平緩橫坡上的土石路塹應采用橫向臺階開挖方式;對于土質路塹應采用逐層順坡開挖方式;對于土質和石質相結合的伴山路塹應采用縱向臺階開挖方式;其中,邊坡比較高時應采用分級開挖。對于邊坡比較高的軟弱、風蝕松散的巖層路塹應采取分級開挖、分級支擋、分級防護坡腳加固措施。
(3)土質路塹開挖技術。土質路塹的表層土清理完后,所產生的土石料采用推土機推送,并采取自卸車將表層土運輸到指定地點。①土質路塹開挖過程中,如果發現土層性質發生變化,施工技術人員應及時通知設計人員到現場制定處理方案。②挖方路段所產生的棄土土質如果達到設計回填土要求的,應將其運輸至指定的地點。③土方開挖采用挖掘機,按照工程圖紙設計要求自上而下開挖,開挖深度和寬度不能超標。④開挖中,發現土層性質發生變化,應及時及時通知監理、設計、業主共同確定施工方案。開挖過程中,應采取措施保證邊坡穩定。⑤在居民區附近進行開挖施工時,應采取相關保護措施,保證居民區及附近居民的安全。⑥在開挖時如果出現不良天氣,挖出的土層不能夠按照相關規范要求及時用于填筑路基和壓實時,應立即停止施工,等到天氣轉好后再施工。⑦開挖至路床頂標高時,要及時進行路面墊層施工;如果不能及時對其施工,應在設計路床頂高程以上預留不低于30cm厚,待后期再挖至設計標高。
(4)石方開挖技術。石方開挖施工中,對于距離民房、建筑物較近的路段,石方爆破應采用淺孔爆破。對于距離民房、建筑物較遠的路段路基石方拉槽施工中可采用深孔爆破。對于硬質巖邊坡或軟硬巖相間的巖質邊坡臨近路塹設計坡面線2~3m 范圍采用光面爆破施工技術。利用12m3移動式油動空壓機供風,YT27 手風鉆鉆孔,光面爆破,挖掘機及裝載機裝渣,20T 自卸車運輸。高邊坡開挖要分級開挖,開挖一層及時采取保護措施,挖方邊坡高度如果在12~15m 范圍內為軟質巖邊坡,應在邊坡高度8~10m 位置設置2m 寬平臺,平臺上種植草皮、灌木叢等植被。當挖方邊坡高于20m 時,應在邊坡20m 附近設置漿砌片石截水溝。
(5)土方路堤填筑技術。路堤填筑前采用推土機清除原地面表層有機土、種植土、草皮及松軟浮土后方可填筑施工。填筑路堤宜采用水平分層填筑施工,原地面不平處,應由最低處分層填筑,每層填筑壓實符合規定要求后,施工下一層。縱坡大于12%地段,可采用縱向分層法施工,沿縱坡分層,逐層填筑壓實密實。對于山坡路堤,當地面自然橫坡陡于1∶5 時,原地面應開挖向內傾斜2%~4%的臺階,臺階寬度不小于2m,并用小型夯實機夯實。
路基填方可以采用路基挖方中產生的合格材料作為路堤填料。浸水路堤選用透水性好的材料進行填筑。不同性質的填料應分層填筑,不得混填,每種填料累計厚度不宜小于0.5m。填石路堤施工時控制每層填筑厚度和粒徑,填筑材料的最大粒徑不得超過層厚2/3。填土路基采用分層填筑、分層壓實工藝施工;自卸車卸料后,采用推土機攤鋪,攤鋪厚度控制在30cm 以下,然后采用振動壓路機壓實。
(1)基底處理。第一步劃分作業區段,進行施工范圍和任務劃分;第二步徹底清除基底表層植被、樹根和有機土等,設置臨時排水設施。在原地面坡度陡于1∶5 地段先開挖搭接平臺,并對其進行處理。搭接平臺寬度要不低于2m。第三步對基底進行整平和碾壓密實。第四步對碾壓后的基底質量進行檢查,檢查合格后進行填筑施工。
(2)分層填筑。采用橫斷面全寬縱向分層填筑壓實方法。填筑松鋪厚度按照試驗段確定的各項參數來控制。比如采用自卸車卸土,可根據自卸車容量來計算堆土間的距離,以便在平整填筑土時能有效控制各層填土的厚度和均勻性,避免不必要的填料二次轉運。
(3)攤鋪平整。填料攤鋪采用推土機攤鋪并對其整平,保證控制層表面沒有明顯的凹凸。平整面做成坡向兩側2%~4%的橫向排水坡。為保證每層虛鋪厚度,在初平時可采用鋼尺或者水準儀對各層虛鋪厚度進行檢測。
(4)灑水、晾曬。填料碾壓前控制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的±2%范圍內。當填料含水量較低時,及時采取灑水車灑水濕潤填料;當填料含水量過大,可采用推土機松土器拉松填料進行晾曬減小含水率。
(5)碾壓夯實。碾壓前對現場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技術交底內容包括:碾壓起止樁號范圍、壓實機械參數、壓實遍數、行使速度等。根據填料不同和路堤部位不同,采用不同噸位的振動碾壓機壓實。壓實順序一般按照先路基兩邊后中間,先慢后快,先靜壓后振動壓的操作程序碾壓。需要提出的是對于曲線段的路基應采用先壓內側后壓外側的壓實順序進行碾壓。各區段交接處重疊壓實,縱向搭接長度控制在2m 以上;沿線路縱向壓實行與行之間重疊范圍一般為1/4~1/3 輪跡,壓實保證無死角、無漏壓、碾壓均勻度及壓實度達到工程設計要求。
(1)地面處理質量控制。在公路路基施工前,施工人員必須要按照工程設計要求對地面基底進行處理。比如清除樹根、草皮、樹葉及腐殖土等。對于局部軟弱土層,應采用翻松晾曬或換填合格土料方式進行處理。處理后按照公路路基基底壓實要求進行壓實。對于有一定坡度的地面,應根據實際情況將基底挖成臺階后在進行填筑和碾壓,保證壓實度滿足工程設計要求。
(2)松鋪厚度及碾壓遍數控制。根據工程試驗段所確定的填土松鋪厚度、碾壓遍數等參數來指導施工。并派專人對松鋪厚度和碾壓遍數進行檢查,確保松鋪厚度和碾壓遍數符合工程質量要求。
(3)含水量控制。試驗人員在要各層填土碾壓前對其含水量進行測定。當含水量比較低時應采用灑水車灑水處理;當含水量過高時可采用推土機或者松土器對填土進行晾曬。使含水量達到或者接近含水量標準。
(4)測量控制。準確控制路基中線、水平面位置及標高,防止欠填或超填。并將路基面標高控制在規范要求范圍內,每層碾壓之后都進行測量。
(5)三背回填控制。橋臺后及涵洞兩側的填料符合設計要求,填筑時結構物達到規范要求,填筑對稱分層進行。臺背回填受到場地限制,大型機械無法施工,一般采用小型夯實機具配合人工夯實,保證密實度達到設計要求。
(6)路基填筑質量檢測控制。路基填筑按試驗確定的參數碾壓完畢后,按規定進行質量檢測試驗,主要采用灌砂法進行壓實度試驗,并詳細記錄試驗結果。如壓實度達不到設計要求,不得進入下道工序施工,及時采取補救措施達到質量要求后方可繼續施工。
路基是公路工程的重要構成部分,路基施工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公路工程總體質量和使用壽命。為了能夠有效延長公路使用壽命和提高其質量。公路工程施工企業應嚴格按照相關公路工程路基施工技術規范要求施工,加強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
[1]龔曉南.地基處理新技術[M].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