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瑜瑜,溫珍海 ■江西有色地質勘查二隊,江西 贛州 341000
我國鎢礦最早于江西發現,而第一個發現的鎢礦礦區即為贛南地區的西華山鎢礦。西華山礦區的采礦歷史悠久,地質勘查研究程度也比較高,并被國內外巖石學家、礦床學家所關注,它便是產于燕山期復式花崗巖巖株內的大型黑鎢礦—石英脈型典型礦床。位于江西和廣東兩省交界的大余嶺山脈之北麓,地處江西省大余縣城北西九公里處,稱得上是贛南地區鎢礦的一個典型的代表。本文通過對贛南鎢礦的分類,地質特征、構造特征的分析和論述,進一步就贛南鎢礦區域地質特征及找礦標志進行了探討。
贛南地區鎢礦床可劃分七種類型分別為:石英脈型鎢礦床、矽卡巖型鎢礦床、巖體型鎢礦床、破碎蝕變巖型鎢礦床、云英巖型鎢礦床、隱爆角礫巖型鎢礦床、砂礦型鎢礦床。
我國地大物博,礦產資源豐富,許多人自然而然得認為我國的鎢礦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然而這種認識是不對的。首先,我國鎢礦儲量無法滿足礦山資源量的生產要求,如果要想形成理想開采的儲量,還必須要配合科學系統的地質勘查工作;其次,我國雖然具有一定數量上的鎢礦儲量,但以難以使用或不能使用的白鎢礦礦石為多數,而比較容易開采的黑鎢礦床,由于其儲量少、大部分資源枯竭而導致儲備基地關閉。
因此,無論是為了緩解礦山資源危機,還是為了保護礦山的社會穩定,都必須加強鎢礦的地質勘查工作。所以要加強鎢礦地質找礦工作就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正確認識我國的鎢礦資源的現狀和形勢,了解鎢礦區域地質特征,使我國的鎢礦地質找礦早日有所突破。
(1)地層。鎢礦區出露地層主要以中-新元古代萬保溝群為主,其次為早寒武世沙松烏拉組,納赤臺群三疊紀洪水川組、鬧倉堅溝組、希里可特組第四紀地層均有分布。
(2)構造。斷裂構造:主要礦區位于俯沖增生雜巖帶的東昆侖南斜坡,構造變形強烈,呈東西走向,主要為逆斷層,以脆性為主。
韌性剪切構造:礦區韌性剪切變形是在中、淺層構造條件下由小規模韌性剪切帶和擠壓機制下形成的具有區域性逆沖走滑韌性變形帶互相疊加在一起由數條剪切帶組成的一個巨大的強韌性變形帶。
(3)巖漿巖。區內巖漿活動劇烈頻繁,跨度大,從加里東期至燕山期,在不同程度上保留其印記,形成巖石類型不同、規模不等的侵入巖,分布在北昆侖巖漿弧帶和東昆南坡的俯沖增生雜巖帶中。
(1)構造旋回。贛南屬于中國南部褶皺帶的東北域,其大地構造具有地質發展的多階段性,構造運動和巖漿活動的多旋回性以及成礦作用的復雜性,經歷地槽發展、地臺發展和濱太平洋大陸邊緣活動三個發展階段。
(2)構造形變。地槽階段,主要以強烈的褶皺為主,形成一系列緊密的線狀褶皺,斷裂不怎么發育,或居于次要地位;地臺發展階段具有大型隆起、凹陷和擴展型褶皺,斷裂發育良好;濱太平洋大陸邊緣活動階段,以強烈的塊斷為主,斷裂發育形成了一系列規模范圍不一樣的斷陷盆地和斷裂隆起,褶皺弱。
由于鎢礦床形成與燕山花崗巖的每個階段都是緊密相隨的,都是205-108Ma,而燕山構造巖漿活動強烈,造成該礦成礦形成多次性,其礦化的強度、成礦的特點均大相徑庭。如果找尋到了燕山期花崗巖體,那么在其周圍將能夠勘查得到鎢礦。
江西南部素來具有“鎢都”美名,該地域具有多旋回、多期次巖漿活動的獨特之處。因巖漿活動的強度與地質息息相關,故而自加里東期到花崗巖中的演變的規律并不是那么的顯而易見。加里東期巖漿巖和燕山期花崗巖有異曲同工,具有高酸富堿貧暗色組分的特征。特別是上饒至陡水加里東晚期花崗巖,在巖石學,巖石化學,微量元素等這些方面,同鎢礦床與燕山期花崗巖的特別可以說近乎相同,具有自黑云母花崗巖向白云母花崗巖演變的規律。現在已經研究出覆蓋在此巖體之上的中泥盆統陡水組底部有古砂錫礦的存在,同時也發現有鎢礦點。所以,加里東期巖漿侵入型的花崗巖也是極有可能產出鎢礦和錫礦的,這一點對于鎢礦、錫礦的找礦來說具有非同尋常的重要意義。
找礦標志包括贛南地區的鎢礦有可能出現或存在的所有的線索。也就是說在進行地質勘查中,通過地面能夠直接或間接發現的地下具有鎢礦的種種標志。
贛南地區的花崗巖結晶可以說還算上層,成分比較均勻絕大多數掩體巖出現相分帶簡單的現象,在巖石中常見的中細粒的巖石,邊緣和過渡極其不發育。
花崗巖在其各個階段中,結構鮮明,有等粒花崗結構,有的是斑狀花崗結構。基質礦物的粒度,除了有花崗巖之外,自早及晚,逐步變細,形成了中粒,中細粒,細粒和微細粒等。
(1)石英。花崗巖的不同時期當中,均還有一定量的石英,一般約占三成左右,偶有高達五成成分的。石英呈現得是不規則的顆粒狀,也經常形成聚粒的集合體,組合成錯落的團塊,時而顯現出斑晶。石英有的包在鉀長石斑晶之中,有的交代或包含諸如鉀長石、斜長石、黑云母等其他礦物。石英中還會出現諸如白云母、斜長石、黑云母和獨居石、鋯石等其他礦物的細小的包體。石英中偶爾還能發現磷灰石、硅鈹釔礦等的包體。
(2)鉀長石。江西南部的花崗巖時期,鉀長石主要有微斜長石、條紋長石。從花崗巖的早晚階段來看微斜長石含量顯著增高,微斜條紋長石的含量逐漸降低。巖石一般出產兩種鉀長石:一種是斑晶產出,呈現出半自形片狀,通常情況下呈現出卡氏斑晶以及不明顯的環帶,也偶爾呈現格子狀雙晶。常與斜長石、石英、黑云母包裹體。另外一種鉀長石是其基質和別種礦物鋃嵌而呈現,出現不規則的粒狀或長板狀,黑云母、斜長石亦由石英所交代,它的邊緣為不規則的蠶食狀。
(3)斜長石。斜長石作為長石礦物中的一種,多呈現出半自形厚板狀或長條狀,其中多數的表面會出現細細平平的條紋,有的出現暈彩。斜長石和別的造巖礦物鋃嵌而出,有時會有自形或半自形的斑晶出現。
總而言之,江西南部的鎢礦絕非偶然形成,該地區的地質構造與巖漿的活動等環境因素逐漸形成了鎢礦。為了進一步深入的研究我國鎢礦資源的情況,必須要更加深入的分析鎢礦資源的特征和開采潛力。同時也知道了巖漿的活動為鎢礦的產生創造了有利條件。找礦的標志中,圍巖蝕變亦是重要線索之一,不容忽視。充分了解了贛南鎢礦的地質特點和找礦的標志,對于地質勘查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1]張聲波.贛南鎢礦資源狀況及新一輪找礦戰略的基本思路——《礦產與地質》2003.
[2]李翔.贛南鎢礦的形成與巖漿的關系及找礦標志——華夏空間2009.
[3]譚運金.關于華南地區鎢礦地質找礦問題[J].中國業,2011,Z1∶72-74.
[4]王劍輝.祁連山西段鎢礦成礦地質條件與找礦方向研究[D].長安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