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磊 ■蘇州市天和工程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江蘇 蘇州 215000
最近幾年,隨著改革開放與市場經濟蓬勃發展,建筑領域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繁榮,其中質量問題是建筑領域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建設單位想要在激烈市場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那么必須將建設質量作為施工工程的生命線,因為只有具有高質量的建筑水平,才能打開市場取得市場。所以我們應竭盡所能提高施工項目的管理水平,從而保障項目質量。
制約項目質量的因素可以總結為:人、原料、機器、方法和環境這五個方面。
人員因素。與項目施工有關的領導者、監管者、執行者等工作人員的職業素養都會多多少少影響項目施工質量。所以持證上崗制度在建筑行業被廣泛實行。
原料因素。組成建筑項目的各種原材料、零配件、半成品原料等質量是否良好都對構剛度、外部強度、美觀、使用性能和安全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施工原料是建筑質量的根本因素。
機器因素。機器設施在施工階段可分為兩種:第一類是整套的工業設施和各種器具。第二類是施工中現用的各種機器裝備。因此機器裝備的質量對工程質量有決定性影響。
方法因素。建設階段使用的施工方案被稱之為工業方法,它涵蓋組織計劃,工業方法是否恰當科學,對建筑質量起到關鍵性作用。
環境因素。環境條件是指施工技術環境、項目操作環境、場地環境、周邊環境等,各類環境對建筑質量特性發揮不容小覷的作用。
質量問題是建設項目中至關重要的問題。它牽扯到所有人民的切身利益與人身安全,所以,對建設工程質量監管是勢在必行的措施。增強對建設項目質量監管,有助于全面地了解建筑工程的發展動向,保證建筑工程準時完工,還可以相對減少安全事故的產生。由此可見,增加建設項目的質量監管,提高質量監管能力,對促進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雖然我國市場經濟和科學技術處在蓬勃發展階段,但建筑行業中仍然存在使用落后的傳統分包建筑項目管理模式。這種管理方法在建設項目中不能清楚地表達各方具體工作責任和監管區域,很導致建設項目中出現混亂狀況。由于在項目管理中分工不明確,流程模糊,從而使得各機構不能良好的進行配合,嚴重妨礙了正常的工程監管制度,無意中增加了工程監管難度,此時對正常建設造成不良影響,進而影響整個項目的進度。
完整的監督體制是保證建設項目監管得力的有效措施。一,從當今建筑項目監管來講,其監督制度還比較稚嫩。在所有項目監管中,因為監督體系不完善,便會造成建設單位很大經濟損失。二,工程監督體制不科學、不合理、可操作性差,從而容易導致工程質量監管部分的紕漏,如偷工減量狀況。
保證建設項目成本最小化,以此達到項目利益最大化,是每個施工單位的最終目標。但是,以現在情況來說,大部分建筑施工單位還面臨著很多問題。一是缺少健全的預算機構,通常只看重成本的事后調控,一般忽視成本過程中的調控,導致許多成本浪費后無法挽回。二是成本調控機構仍需改進。在成本監管中,監管機構會有片面性、局面性等缺點,容易出現成本監管紕漏。例如施工原料儲存、存取不當,便會造成原材料損失,以致增加原料成本花銷。
逐步健全的監督機制,是確保建筑項目監管得力的有效措施。一,在整個建筑實施監管過程中,建立健全的監督監管體制,可以幫助建筑單位將損失降到最低。二,增加了監督體制的科學性和可執行性,在對項目建設時,進行全面監督治理嚴肅預防項目質量監管方面的紕漏。
施工單位應竭盡所能降低建設項目成本,以便盡可能增大工程效益。未達到以上目的,應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完善的預算監理機構,既要注重成本的事后調控,也要增加成本產生階段控制,使成本預算控制得當。二,建立健全成本控制機構,在成本監管過程中,應建設全面、多角度的監管機構,預防產生監管部分紕漏,例如建設健全的施工原料儲存、存取機制,減少原材料浪費。
身為建筑實施單位,務必認真履行合同中所規定的義務。針對合同變更情況,不僅要盡快解決,還要利用合同的約束條款,將項目各方集中在項目目標和實施合同條例之上,同時商議設計項目質量安全計劃,看中質量監管意識的提升,以此監管合同調控項目質量。將安全與質量分開考慮,在依據技術難度,規劃出最合理最安全的施工方案和最有效的質量施工方法,這就是所謂的樣板施工;同時還要依據建設前指出的可能存在的故障部分,與樣板進行比較,以此達到快速解決問題的目的,因為只有快速解決質量狀況,才能確保工程質量。因此只有從思想上重視質量監管,意識項目質量監管的重要性,才能達到增強建設單位所有員工質量意識的目的。
常說的根據質量目標承擔責任體制,其實是指以質量為目標,建設全面操作現場質量監管章程,并把責任分配到具體的項目責任經理、技術操作人員甚至項目監管人員,以目標劃分責任的方法經行分配。建設項目實施監管以及建設質量調控必須遵循權責利三方相互聯系互相配合的原則,所謂權,主要是指項目中監管與項目質量調控所要求權限,只有這樣才能從本質上保證質量目標的分配責任體系實至名歸;所謂責,主要是指確保項目建設中的監管及項目質量調控的基礎責任,從職位角度和崗位方向執行相應責任;所謂利,就是指利益,也就是達到質量目標后,對員工在物質上進行獎勵。因此以質量目標為出發點的承包責任制能否全面實施,是取決于質量承包人與目標是否明確、現實的數字或章程能否真正實施的關鍵。因此,項目監管和質量調控職員,無論職位高低,都要主動擔負起質量保證責任,特別是項目經理,更要重視項目質量保證,同時,無論是質量承包制度還是評定準則都應隨著項目階段的改變而改變,要把責權利和負責人相對應,構成相互約束的局面,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建設項目監管與項目質量調控的合理性。
進過施工質量調控達到理想的目標是質量監控的最終目的所在。當項目建設時,一方面要監控質量另一方面要加強目標監管,只有這樣刺激質量監控意識。目標管理是指對目標的計劃和循序漸進的執行進行監管。所制訂的目標應符合單位質量目標和建設階段質量現狀,根據反饋信息、顧客建議以及那些特殊化的請求經行歸納、總結處理,也要把項目質量慣病化入分析中,商定并規劃項目監管目標,以此時目標更責任化明了化,同時關注自身目標責任標準,在監管階段中進行自我監管,看中目標監管質量檢測,全面調控和監管項目目標質量。
工程建設具有工作量大,時間緊的特點,所以工程建筑單位對建設人員的錄用更加看重,項目人員的專業技能,對建設項目的責任感與事業感都對工程建筑的質量起著舉足輕重作用。所以,建筑單位需要增強施工人員對質量認知程度,加強對施工人員的監管制度,并制定相應的原則規范,從而確保項目質量。
總之,我們要主動熱情地探索提高建設項目管理與項目質量的有效方法,不斷開拓建設工程管理質量和質量監控的新道路,實施科學嚴密的工程質量管理,從管理的人員、制度、模式等方面出發,全方位的提高管理的效率,保證管理的效果,使建筑各個單位都密切配合,共同為建筑工程的質量努力,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建筑工程可以按時完成,實現可持續發展,質量才能得到保證,才能更好的推動我國建筑行業健康快速地發展。
[1]何曉麗.建筑工程管理及質量控制措施分析[J].科技與企業,2013,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