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朝杰,杜文風 河南大學土木建筑學院鋼與空間結構研究所,河南 開封 475004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鋼筋混凝土結構和鋼結構都是建筑領域常用的結構型式,都具有各自的優缺點[1-3]。鋼筋混凝土結構是以混凝土承受壓力、鋼筋承受拉力,能充分合理地利用混凝土和鋼筋這兩種材料的力學特性的結構。對于一般工程結構,經濟指標優于鋼結構,技術經濟效益顯著,具有合理用材,耐久性好,耐火性好,可模性好,整體性好,易于就地取材等優點。但鋼筋混凝土自重偏大,抗裂性差,施工復雜,工序多,新老混凝土不易形成整體。
鋼結構具有高強度,高韌性,抗震性能好,自重輕,施工速度快,易于安裝拆卸,環保效果好,設計靈活、滿足大跨度設計需求等優點。尤其是自重輕、可拆卸、環保等優勢,是傳統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所無法企及的。但鋼結構建筑也有一些不足和缺陷:耐火性差,脆性斷裂。
針對上述問題,本文提出了分別采用鋼、鋼筋混凝土和鋼—鋼筋混凝土材料的三種方案,并用有限元分析軟件ANSYS 對其進行了計算分析,在滿足強度、剛度和穩定性要求的前提下,重點對三種方案的最大位移、最大應力進行了比較,并綜合討論了三種方案在受力性能、施工工藝等方面的優缺點。
該連廊位于河南省某地區兩幢辦公樓之間,全長33m,總寬6.5m,高7.5m,層數為2 層,底層層高4.5m,頂層為3m。主體為4 跨、中間有起坡的長方體結構體系。
鋼結構主梁統一采用Q345 矩形管,截面規格為400 ×600 ×20 ×20mm,次梁采用Q345 矩形管,截面規格為200 ×300 ×10 ×10mm;除了樹狀柱上部的4 根分叉桿件采用截面規格為200 ×10mm 的Q345 無縫圓管外,底層柱均采用截面規格為300 ×10mm 的Q345 無縫圓管,頂層柱均采用截面規格為400 ×600 ×20mm 的Q345 矩形管,單元類型選用壓彎和拉彎構件,所有節點類型均為剛接。
鋼筋混凝土結構采用截面為主梁,次梁采用截面為200 ×300mm的C30 鋼筋混凝土;樹狀柱采用截面規格為300 ×10mm 的Q345 無縫圓管,上部4 根分叉桿件采用截面規格為200 ×10mm 的Q345 無縫圓管,頂層柱均采用400 ×600mm 的C30 鋼筋混凝土,底層柱均采用截面規格為300 ×10mm 的Q345 無縫圓管,單元類型選用壓彎和拉彎構件,所有節點類型均為剛接。
鋼—鋼筋混凝土結構采用截面為主梁,次梁采用截面為200 ×300mm 的C30 鋼筋混凝土;樹狀柱采用截面規格為300 × 10mm 的Q345 無縫圓管,上部桿件采用截面規格為200 ×10mm 的Q345 無縫圓管,其余的柱子統一采用400 ×600mm 的C30 鋼筋混凝土,單元類型選用壓彎和拉彎構件,所有節點類型均為剛接。
底層柱采用固定約束,施加在每層節點上的水平集中荷載為10kN,施加在頂層梁上豎向線荷載為10kN/m,然后對三種方案進行滿應力設計和靜力分析,使其達到設計要求后,運用ANSYS 有限元分析軟件對其進行內力計算。
從三種方案的結構位移計算結果中,我們可以得知鋼結構的最大位移為0.085744m,依次是鋼—鋼筋混凝土為0.083506m,鋼筋混凝土的位移最小,為0.026251m,與鋼—鋼筋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結構相比,鋼結構的最大位移分別比它們大2.68%和226.63%。三種結構方案的最大位移規律有,從豎直方向來看都是從底部向頂層逐漸增大,從水平方向看都是從左側突出的部分向右側逐漸增大。鋼結構和鋼—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最大位移都發生在右側柱頂端,而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最大位移卻發生在樹狀分叉節點處。
從三種方案的結構應力計算結果中,我們可以得知鋼結構的最大應力為339.358MPa,而鋼—鋼筋混凝土的最大應力為330.535MPa,鋼筋混凝土的應力最小,為143.517MPa,與鋼—鋼筋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結構相比,鋼結構的最大應力分別比它們高2.67%和136.46%。三種方案的最大應力發生的位置比較相似,都發生在樹狀分叉節點處。
三種結構方案中,無論是從控制結構位移變形角度,還是從控制結構應力方面來分析,鋼筋混凝土結構都要比其它兩種結構好,但鋼結構具有施工方便,外形美觀等優點,單從建筑效果方面來看的話,鋼結構要比鋼筋混凝土和鋼—鋼筋混凝土結構理想。而鋼—鋼筋混凝土結構屬于中間類型,最大位移和最大應力都與鋼結構比較接近。
(1)從建筑效果方面來看,鋼筋混凝土形式單一,而鋼—鋼筋混凝土結構,處于中間類型,既沒有鋼結構般靈活,又沒有鋼筋混凝土優良的力學性能,故不建議采用。(2)鋼筋混凝土結構具有較小的位移和應力,選為最優方案。
[1]孟偉.淺談鋼結構特點及其應用[J].科技前沿,2012(5):7.
[2]王贈羽.鋼結構的特點和應用及發展[J].山西建筑,2009,35(34):66-67.
[3]曹錫鋒,單春明,楊春生.淺析鋼筋混凝土結構與鋼結構在建筑中的應用[J].山西建筑,2006(32):85.
[4]GB50009-2012.建筑結構荷載規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