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鵬 山西霍州煤電集團山西汾河焦煤股份有限公司,山西 霍州 031400
施工過程中,鋼筋混凝土在干縮、非線性溫度場的影響下,其表面的溫度急劇下降,而混凝土內部溫度沒有出現明顯波動,此時就會出現內外溫差現象,并引起溫度應力。施工期間,筆者鋼筋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水平,與混凝土的齡期相關,在鋼筋混凝土的溫度收縮變形程度,超出了本身的抗拉標準性能,混凝土的表面必然會出現裂縫。特別是堅硬表面的混凝土,澆筑后早期的彈性模量不大,基本處于塑性狀態,長期在內外溫差的環境中,難以維持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在鋼筋混凝土溫度下降的過程中,其內部和外部溫度,會出現梯度狀,誘使深層裂縫脫離基礎的約束,并網縱深方向發展。在相關工程當中,筆者發現鋼筋混凝土實施結構降溫,通常情況下外部溫度必然在內部溫度之下,因此梯度之間會有互相約束影響,某些施工單位為減少施工流程,沒有設置隔離層,因此這種約束影響無法得到緩解,大概澆筑60-180 天后,深層裂縫開始形成,而且這種類型的裂縫,貫穿危害性特別強,對鋼筋混凝土結構整體的穩定性,具有很大的影響。譬如長期外露在室外的混凝土面、與框架結構連接的基礎混凝土,或者以蒸汽方式養護的預制混凝土構件,深層裂縫的情況可以說是司空見慣。
鋼筋混凝土澆筑時溫度比較高,水化熱過程中,溫度直線上升,而在完成澆筑后,其溫度又會急劇降低,因此會有溫度應力產生,當應力在混凝土抗拉強度水平之上,必然出現基礎貫穿裂縫。貫穿裂縫形成的原因,可歸結為受外界拉應力約束引起混凝土斷面變形,進而影響混凝土結構的強度。在鋼筋混凝土施工期間,拉應力變形是不可避免的現象,當在結構受荷載作用時,需要在混凝土強度允許范圍內,考慮其抗裂性能受到的最大影響,否則就會從微觀裂縫發展成為宏觀裂縫,包括澆筑溫度高低、基礎塊薄層長間歇、施工間歇產生約束等,都是基礎貫穿裂縫防治必須考慮的重點因素。
在了解房屋建筑鋼筋混凝土裂縫形成原因的基礎上,筆者認為可在施工期間,通過混凝土配合比優化、混凝土性能改善、混凝土養護幾個方面的措施,控制混凝土裂縫出現。具體施工措施如下:
鋼筋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時,混凝土材料的合理選擇,是最為關鍵的前提。首先是水泥材料,抗裂、低熱、高強均為指標之一,礦渣水泥具備以上三個指標,可用于內部混凝土,而外部混凝土,除了以上指標,在凍融、耐磨、抗腐蝕、環保等方面,在施工時也要視為指標性能,譬如中熱硅酸鹽水泥;其次是粉煤灰材料,具有活性特征,是改善水泥性能時不可或缺的材料,必要時可用于代替同等量水泥,當前國內外很多混凝土工程中,利用粉煤灰控制混凝土水化熱現象,以降低混凝土溫度的升幅,反映效果很好,與此同時,粉煤灰的摻用,還可以改善混凝土的粘塑性、可泵性和后期強度,要求在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時,予以靈活使用,藉此輔助實現優良的混凝土配合比;再次是外加劑材料,可用于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有引氣劑、減水劑、膨脹劑、緩凝劑等,各種外加劑材料具有不同的功能用途,譬如引氣劑可用于增強混凝土抗凍融性能,減水劑可用于降低混凝土絕熱溫升,膨脹劑建立混凝土內部應力平衡而防止開裂。
在合理選用材料的基礎上,混凝土配合設計時,以“三低二摻一高”為原則,即嚴格控制混凝土的含砂量,盡可能減少坍落度和降低水膠比,同時除了摻入適量減水劑和引氣劑,還應嚴格按照材料比例,盡量加大高粉煤灰摻量,使得混凝土在抗裂能力、抗拉強度、抗拉伸等方面,都趨于最優狀態。
選用良好配合比的混凝土施工,適時考慮到混凝土性能可能受到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正面強調施工手段的科學合理性,以進一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在施工之前,準備好施工所需的機械設備、儀表儀器等,特別是混凝土溫度控制的方面,在混凝土出料、卸料、泵送、澆灌、振搗過程中,應根據氣候溫度的具體情況,靈活選擇合理的施工方法,以便在混凝土的內外部溫差,降至最低狀態。譬如氣候溫度比較高時,利用管道輸送混凝土,必要時可將草包覆蓋管道之上,同時循序推進混凝土,縮小混凝土暴露的面積。
澆灌混凝土時,為有效控制厚度,可根據泥漿面下孔深的狀態,靈活調整混凝土面的高度,以及觀察返水的情況,進而準確分析和判斷孔內情況。現場隨機抽取了5 個樁基,統計其混凝土的澆灌量。統計發現,混凝土澆灌量在10-20%之間。針對該問題,筆者提出了控制混凝土自重向下流動的平衡,根據各個流體點的壓強變化狀態,尤其是在每次澆灌時,當第二車混凝土澆灌時,已澆灌的混凝土很容易初凝和堵管,使得導管受力異常。對此,我們除了需要檢查使用導管是否有嚴重磨損、銹蝕、焊縫、砂眼等跡象,而且保持澆灌的連續性,速度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譬如在混凝土達到鋼筋網底部下面1m 時,適當減緩澆灌的速度,可避免混凝土對鋼筋網的沖擊力,在混凝土達到鋼筋網底部上面4m 時,則要略提導管,保持導管底口和鋼筋網底部2m 的距離,然后再回復正常的灌注速率。
至于混凝土的振搗,根據振動的界限狀態,剔除有泌水問題的粗骨料,同時檢查鋼筋下部是否有混凝土孔隙,這樣就能夠增強混凝土和鋼筋的握裹能力,規避混凝土沉落問題。
澆筑好的混凝土,強度,抗變形能力,均為混凝土養護的標準性能。期間需要根據混凝土收縮應力,確定具體的保溫時間,在保持混凝土表面濕潤的狀態下,將草袋、舊麻袋、塑料薄膜等覆蓋其上,并在實測混凝土內外溫度變化情況,通過計算機系統展開全方位統計分析。在混凝土養護的過程中,不能夠采用強制性的降溫措施,而是根據混凝土內部實際溫度場情況,重點檢查是否有裂縫問題。至于混凝土暴露問題的解決,建議以±0.00 標高為基準,小于該基準的部位,以回填土方式處理,大于該基準的部位,則以覆蓋方式處理,方可有效減少混凝土的暴露面,并確保不影響混凝土的性能。
文章通過研究,基本明確了房屋建筑鋼筋混凝土形成的原因,以及混凝土裂縫控制的方法,但考慮到不同房屋建筑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條件和要求的差異性,筆者建議相關工程在參考借鑒以上施工方法時,應結合具體工程的實際情況,予以因地制宜地利用,并在實際工程施工中,歸納總結出更多的優秀技術經驗,作為本文研究補充和完善的內容。
[1]田勝科.論鋼筋混凝土灌注樁施工方案及管理措施[J].山東工業技術,2014,(3):167.
[2]張燦路.混凝土工程在冬季施工過程中的問題探析[J].工業設計,2012,(3):2.
[3]過小龍.探析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裂縫原因及預防[J].建材與裝飾:下旬,2011,(3):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