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維新
摘要: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即要求教師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及時更新教學理念,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本文從四方面入手就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進行探究,以期為廣大語文教師提供一些有益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課堂教學 ?效率
在當今新課程改革大潮的影響下,語文課堂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大都改變了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開始采用新的教學方法。但在這一過程中,因缺乏經驗,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問題,導致課堂教學出現了看似熱鬧實則效率低下的尷尬現象。面對這種現狀,我們如何才能真正改善語文課堂教學,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呢?針對此問題,筆者提出了以下建議。
一、制定有效的教學目標,以確保課堂教學順利進行
有效的教學目標是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重要前提。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的目標提出了更明確的要求。一方面,教師應重視三維目標的設置,除了要明確知識目標外,也要重視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的制定,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另一方面,教師在制定語文教學目標時應做到明確、準確,即在一篇課文中,哪些知識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識需要理解并會運用,應著重訓練聽、說、讀、寫中哪一項能力,并要達到什么程度等,在課前都應盡量細化,明確到位。就某篇課文(某個教學主題)而言,教師要從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教學設計的三條主線(教師、學生、教材)、課堂練習的三個層次等方面做詳盡闡釋,看是否體現了教學目標的多元化、是否抓住了教學設計的三條線、是否對不同層次學生設計了有針對性的課堂練習。
二、采取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一旦學生對語文有了興趣,他們就會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反之,就會厭學,甚至放棄語文。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那么,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一)巧妙設計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之道,貴在善導。一個成功的導入,能讓課堂幻化成課文中的各種意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們要重視導入的設計。具體來說,導入的方法有很多,如故事導入、謎語導入、懸念導入等,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從學生實際出發,選擇合適的導入方式,巧妙組織自己的語言,導入新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產生期待心理,迫不及待地進入新課的學習中去。
(二)體驗成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學生也不例外。每當學生在學習上取得進步,得到老師的肯定與表揚時,他們都會非常高興、興奮,反之,則會無精打采,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從而產生厭學心理。由此可見,讓學生體驗成功的重要性。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為學生創造條件,提供盡可能多的體驗成功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成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對自己的學習充滿信心,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除上述之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還有很多,只要我們結合教學實際,科學選用,就一定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
三、引導質疑,喚醒學生的創新思維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是創新思維的起點,問能使學生學得主動,問能使學生去發現、去探索、去創造。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多給學生創造機會,多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允許學生隨時提問,以最大限度地喚醒學生的創新思維。如在《中國石拱橋》的教學中,按照教參按部就班地上課未嘗不可,但有細心的學生發現了其中的問題:有些橋墩竟不在一條直線上,問題一經提出即在學生中引起了激烈的討論。雖然這個問題他們并不能解釋清楚,但至少他們能夠發現問題,“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這種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討論問題的教學方式比教師單純講解的效果好得多。實踐證明,在語文教學中通過鼓勵學生質疑、釋疑,不僅能深化知識,還能引導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創造力。
四、加強小組合作,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新的學習方式之一,它以小組學習為主要組織形式,依據一定合作程序和方法,促使學生在異質小組中共同學習,從而使他們在合作中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相互間實現信息與資源的整合,不斷地擴展和完善自我認知,還學會了交往,學會了參與,學會了傾聽,學會了尊重他人。然而,目前的語文課堂上合作學習卻頻頻出現問題,合作流于形式,效率低下。對此,我們應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一)合理分組
學生存在個體差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教師應采用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分組原則,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按照4—6人將學生分組。這樣分組,有利于不同水平和具有不同特點的學生在合作中相互促進,實現所有的學生都獲得充分發展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小組成員不是固定不變的,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隨時調整,以便讓學生有更寬的交往空間。
(二)明確職責
為了讓小組成員人人有事做,教師應為每一個小組成員安排一個職位,讓他們明確自身職責。如選擇組織能力強、有威信的學生擔任小組長;選擇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擔任匯報員等,從而確保他們人人有事做,都有展示才能的機會。
(三)注意引導和點撥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不應作“壁上觀”,應該是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激勵者。教師必須深入到每個小組,認真傾聽大家的發言,適時與小組成員進行交流。當學生不能認真參與交流,做與合作學習無關的事情時,教師要及時地加以引導,提出明確的要求,確保合作學習能夠順利開展,不流于形式;當學生思維受阻時,教師要及時點撥,幫助學生排除障礙。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一門學問,我們只有真正走進新課程,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把教學過程看作是對話、溝通、合作共享的活動,為學生主動探索和發現提供空間和機會,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語文,實現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質量的互動,才能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曾祥堅.淺談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15).
[2]侯炎時.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的幾點體會[J].中學教學參考,2011(27).
[3]顏梅英.論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1(11).
[4]張瑜.淺析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語文教學[J].品牌:理論版,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