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源市
【重點項目建設】2014年,濟源市安排重點水利建設項目包括供水工程、河道治理、飲水安全等項目,計劃總投資7.5億元,實際完成投資7.58億元,占計劃的101.1%。

濟源市王屋山供水復線工程開工建設
開工建設王屋山供水復線工程,該工程設計灌溉面積3400公頃,年設計引水量642萬立方米,預計總投資2.2億元,完成工程前期準備工作和施工道路修建、渠道內清淤、隧洞內鉆孔、爆破、清渣擴洞、150立方米壓力前池澆筑等建設任務。投資7000萬元,實施東陽河邵原鎮雙房村至王屋鎮西門村、蟒河趙禮莊至劉莊、湨河西官橋至濟鋼等3段河道治理,共治理河道16千米,提高了河道的防洪標準,改善了河道兩岸的生態環境,新增耕地133公頃。投資7500萬元,完成引黃調蓄東湖工程,實施了東湖水面擴挖和兩級鋼壩建設,對蟒河玉川橋至濟源大道蟒河橋下游1.1千米河道進行生態治理,將河道防洪標準提高到50年一遇,改善了濟東新區區域生態環境。完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總投資1449萬元,新建飲水安全工程50處,解決了32個村2.1萬名群眾 (含5個國營林場職工)、22所學校1.3萬名師生的飲水問題。完成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年度任務,總投資7082萬元,占計劃投資的100.3%,建成去冬今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重點工程46項 (河道清淤工程10項、市級重點工程7項、民辦公助工程11項、鎮級重點工程18項),新增灌溉面積693公頃,改善灌溉面積1187公頃,除澇面積560公頃,飲水受益8.05萬人。完成蟒河口水庫驗收,主要建設任務有水庫尾工建設、水土保持工程建設及驗收、大壩主體工程項目法人驗收、水庫安全鑒定和蓄水驗收、工程檔案專項驗收等多項準備工作。持續做好省市重點項目服務協調工作,河口村水庫工程共完成投資3.5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17%;小浪底北岸灌區完成投資7000萬元,占年度任務的100%;三湖治理項目完成投資9100萬元,占年度計劃的87%。完成河道清淤項目年度任務,對蟒河、盤溪河、葦泉河、珠龍河4條62.89千米河道進行清淤治理,累計完成投資2900余萬元,清運垃圾、土石、淤泥98.02萬立方米。
【水利改革】加強農村飲水工程建后管理,對全市農村飲水情況進行普查,針對山區和丘陵區的不同情況,分類制定措施,在山區發揮集中供水優勢,強化農村管網改造,在南部丘陵區嚴格落實農村飲水維護積累制度,實施打深井找水源的方式,解決群眾用水難題。2014年在全省率先完成“十二五”期間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改造提升任務,有效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發揮水質檢測中心的作用,每月對各個供水站的水質進行跟蹤監測,確保飲水安全。重點以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對全市8150處小型水利工程明晰產權并公示7690處,98%的鎮、村級小型水利工程已完成確權頒證,下發了5000本產權證書,成立用水戶協會447家,占全市行政村總數的92%,摸清小型水利工程家底,明晰產權,為深化改革提供保障。
【水政水資源管理】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搞好節約用水、水利規費征收、水政執法等工作,持續鞏固深化節水型社會創建成果。起草濟源市水系生態保護報告,經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對全市水系生態治理保護提出了具體指導意見。起草濟源市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實施意見及考核辦法,為進一步加強水資源管理奠定了基礎。結合“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搞好宣傳活動,通過舉辦法制講座、設立咨詢臺、掛條幅、發短信、微信等方式,組織志愿者進村入戶、進企業下廠礦、進學校入社區,與人民群眾展開面對面地宣傳水利法規、節水知識等內容,提升群眾的節水意識。開展計劃用水管理,加強地下水人工觀測工作,按時完成每月6次的地下水動態監測數據匯總上報,對全市165家地下水及61家公共用水單位實行取水計劃審批制度,對月取水300立方米以上的96家計量管理戶實行月報表制度的同時進行計劃用水的分季度考核,完成水資源費和污水處理費征收3160.3萬元,占年度目標的105%。強化水政執法工作,持續加大水事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全年共處理12345等舉報各種水事違法行為200余起,已經全部給予回復,立案查處水事案件18起,辦結12起,追繳水資源費和水土保持補償費71萬元,督促66家企業辦理取水許可證,鑿井單位和個人備案率達100%。開展深化河湖專項執法檢查活動,對全市31條河流和所有涉河企業進行全面排查,依法查處非法開采等問題,消除安全隱患,維護正常水事秩序。
【水土保持】利用3月1日新《水土保持法》頒布3周年和《河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辦法》施行之際,開展學習宣傳活動,強化全民水保意識,在全市營造學水保法、用水保法的良好氛圍。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完成“濟源市水土保持生態農業建設研究”技術研究報告,順利完成汛期虎嶺水保監測站的觀測和應急監測任務,并撰寫提交監測報告,為水土流失分析提供了科學依據。抓綜合治理,投資40萬元,完成大峪鎮清洛河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4平方千米,同時與省水利廳加強溝通聯系,積極爭取沿黃項目區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已下達投資計劃356萬元,項目實施方案評審計劃已完成,正在組織項目實施。
【防汛抗旱】防汛方面,先后采用自查和專項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對全市中小型水庫、河道、淤地壩等水利設施進行汛前檢查30余次,印發防指文件、督查通知等90余份,排除隱患100余處;制定各類防汛預案、修訂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召開全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成員單位會議,在《濟源日報》等新聞媒體上對防汛責任分工、水庫防汛責任人等進行公示,明確各級組織和有關人員的責任任務,按要求組織有關市領導到相關防汛責任區進行督導檢查;開展防汛減災專題宣傳和山洪災害防御基本知識培訓4次,組織全市山洪災害防御演練現場觀摩會,增強干部群眾的防災減災避災意識;落實汛期各項制度,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開展汛情、雨情、水情的預測、預報、預警、預防等工作,9月、10月份,雨情較大,全市各個水庫溢流,河道漲水,工作組及時到重點防汛區域監督檢查,指導工作,確保安全度汛。抗旱方面,針對山區臨時性用水緊張情況,成立抗旱服務隊加強工作指導,發動山區供水站通過開發水源,加強調水供水力度,確保人畜飲水,3月、4月份山區和嶺區用水緊張,市水利局派出供水服務組深入山區調查研究指導工作,與山西境內水庫協調,向山區水庫調水10萬余立方米,科學分配調度水源,安排送水車向供水工程末端和地勢高的個別村送水,保證特殊時期山區人畜飲水安全;做好水泵、水車、管材等各類抗旱物資的儲備更新工作,積極與有關鎮村加強溝通聯系,主動提供抗旱服務;向上級爭取抗旱應急資金240萬元,組織實施抗旱應急工程,緩解了旱情。
(常命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