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燕治
題南宋寶慶元寶背漢月小平鐵母錢
屠燕治

圖1
前不久在南宋古都杭州城內發現寶慶元寶背漢月小平鐵母錢 (圖1)。直徑25.5mm,銅質,正面 “寶慶元寶”四字楷書旋讀,背面穿上一隸書 “漢”字,穿下細長俯月紋十分規整。文字紋飾峻俏挺拔,錢緣傾斜坦拔,穿口精修。形稍厚,深坑入骨銹,色澤斑斕。
寶慶是南宋理宗趙昀1224年即位后,于1225—1227年間采用的第一個年號。理宗初年,統治集團內部產生權力紛爭。寶慶元年正月,“湖州之變”濟王被殺。除戰爭區域內鑄行鐵錢外,朝廷無暇按慣例鑄造供社會流通所需的年號紀年錢。故有 “寶慶無銅品”一說。直到七月,才“詔行大宋元寶錢”流通使用。大宋元寶為 “國號錢”。清代乾嘉年間錢幣大收藏家翁樹培 (1765—1809),獲寶慶年號鐵錢,始收錄于 《古泉匯考》。張崇懿 《錢志新編》卷十一載:“(鐵錢)又有仍以寶慶元寶為文者,絕少”。
寶慶元寶錢背文 “漢”字,為當時鑄錢監名,系荊湖地區漢陽軍漢陽監省寫,乃全國七大鐵錢監之一。因寶慶元寶背漢月錢鑄期前后不足7個月,流通區域僅限兩軍交戰地區,故存世量非常稀少。道光壬辰 (1832)年,劉喜海得寶慶元寶背漢月鐵錢一品,遺與吳逸菴,此后劉喜海又得一枚,乃更精于前。
筆者擔任 《中國歷代貨幣大系》南宋卷主編十年間,搜集南宋錢拓達6000余枚之巨,承蒙海內外公私藏家鼎力支持,所得寶慶元寶背漢月鐵錢拓圖亦不過8枚而已 (彩頁3下圖1)。
鐵母是古代鑄造鐵錢的模具。《玉海》載:南宋高宗紹興元年,為鑄錢之事,“八月十八日,工部進真篆當二、小平銅鐵錢牙樣,詔下鑄錢司。”牙樣,即是拿象牙靠手工雕刻而成的標準樣錢,用來翻鑄母錢,亦稱祖錢。南宋時期的錢幣鑄造,先用牙樣翻鑄成母錢,再用母錢壓印沙模,然后澆鑄成用于流通的錢幣。現今寶慶元寶背漢月鐵錢存世尚且如此之少,用于鑄小平錢的鐵母,數百年難得一見,堪稱 “南宋絕品”。(彩頁3下圖2)
泉以文顯。2011年某春季拍賣會,一枚海外藏家收藏的寶慶元寶背漢月折二型銅品,因素無同樣錢文的折二鐵錢問世,被人傳為 “鐵母試鑄品”、“創見品”和 “南宋鐵母王”。(彩頁3下圖3)
(責任編輯劉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