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輝輝 張紀光 索延征
【摘要】目的 觀察和分析瑞替普酶溶栓成功后12 h經橈動脈行途徑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術治療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療效。方法 選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78例急性STEMI患者,應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療,溶栓成功后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39例。其中早期介入治療(E-PCI)組于分組后12 h內經橈動脈行PCI,擇期介入治療(S-PCI)組于分組后1周經橈動脈行PCI。觀察兩組患者的各項指標,包括住院期間復合終點事件的發生情況,死亡、再發心肌梗死、再發心絞痛與充血性心力衰竭。結果 E-PCI組住院時間較S-PCI組明顯縮短,E-PCI組的相關指標發生率明顯低于S-PCI組(P<0.05)。兩組根據TIMI分級標準記錄到的出血并發癥的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急性STEMI患者,如不能及時行直接PCI,則應用瑞替普酶溶栓后早期經橈動脈行途徑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可明顯降低患者住院期間再發心絞痛的發生率。
【關鍵詞】瑞替普酶;橈動脈;冠狀動脈PCI術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B
After the success of reteplase thrombolytic efficacy of coronary artery by around PCI treatmentanalysis
LANG Hui-hui,ZHANG Ji-guang,SUO Yan-zheng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peoples Hospital of Henan city in Yanshi Province,
HeNan YanShi 471900,China)
【Key words】Reteplase; Radial artery; Coronary artery PCI operation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可以有效地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治療,通過介入治療能夠讓患者的危險性降低,據SHOCK試驗研究報道,與藥物治療相比,途徑冠狀動脈PCI術進行治療更具有效果,能夠有效地降低患者半年內的死亡率,近年來的最新進展是AMI患者PCI手術是直接支架置入術[1]。選取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78例急性STEMI患者,應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療,并進行經橈動脈冠狀動脈PCI術治療,療效明顯,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78例急性STEMI患者,應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療,其中男56例,女22例,年齡(58.9±11.3)歲。應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療,溶栓成功后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39例。其中早期介入治療(E-PCI)組于分組后12 h內經橈動脈行PCI,擇期介入治療(S-PCI)組于分組后1周經橈動脈行PCI。兩組一般資料沒有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途徑冠狀動脈PCI術進行治療,主要是采取介入治療,通過支架置入后,對患者進行及時地處理,并進行有效地觀察。其中早期介入治療(E-PCI)組于分組后12 h內經橈動脈行PCI,擇期介入治療(S-PCI)組于分組后1周經橈動脈行PCI。觀察兩組患者住院期間復合終點事件的發生率,包括死亡、再發心肌梗死、再發心絞痛與充血性心力衰竭。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數理統計軟件SPSS 19.0對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與統計分析,并進行x2檢驗,以P<0.05明顯差異具有統計意義。
2 結 果
E-PCI組住院時間較S-PCI組明顯縮短,E-PCI組的相關指標發生率明顯低于S-PCI組(P<0.05)。兩組根據TIMI分級標準記錄到的出血并發癥的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住院期間的各項指標比較
項 目 E-PCI組
(39例) S-PCI組
(39例) x2 P值
住院期間
死亡 1 2 0.043 >0.05
再發心肌梗死 1 2 0.043 >0.05
充血性心力衰竭 2 4 6.031 <0.05
再發心絞痛 0 6 8.923 <0.05
主要終點事件 3 10 9.453 <0.05
3 討 論
STEMI患者在進行溶栓治療成功后,經橈動脈途徑冠狀動脈PCI術治療會對患者的死亡率和再梗死有良好的效果,通過研究表明,溶栓成功后就會引起患者發生各種癥狀的發生率增多,導致患者如不及時進行處理就會引起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不能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法,當進行再次治療后會讓患者發生缺血心肌,通過PCI術治療會優于保守治療的效果[2]。比較梗死后反復缺血患者保守治療與介入治療的結果(DANAMI)試驗顯示,當患者在治療中沒有出現嚴重的癥狀時,要及時進行救治,以免發生更加嚴重的后果[3]。
在近期臨床研究觀察分析,患者發生并發癥,進行血管重建的頻率來判斷患者是否得到有效的治療,如果溶栓成功后途徑冠狀動脈PCI治療,更能緩解患者的癥狀。再狹窄是近期臨床成功而遠期臨床不成功的主要原因。再狹窄不是并發癥,而是一種對血管損傷的反應。有重要臨床意義的再狹窄的頻率可以用第一次操作后對靶血管重復進行血管重建的頻率來判斷。非常高的再狹窄率可能說明術者選擇了易于發生再狹窄的病變,如小血管病變或者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等。本組資料顯示,急性STEMI患者,如不能及時行直接PCI,則應用瑞替普酶溶栓后早期經橈動脈行途徑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可明顯降低患者住院期間再發心絞痛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呂永成.高危冠心病患者經橈動脈及經股動脈介入治療術的療效比較[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4,01:123-125.
[2] 仲 媛,肖 楠,史冬梅,等.介入途徑對冠狀動脈介入術后焦慮和抑郁狀態的影響[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4,03:425-428.
[3] 王 東,孫朝陽,沈桂冬,等.經橈動脈途徑穿刺行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在治療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臨床研究[J].河北醫學,2014,01: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