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鑒 謝海燕 王國棟
【摘要】目的 分析64排冠狀動脈CTA在診斷冠心病中的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6月期間在本院擬診為冠心病的124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先接受64排冠狀動脈CTA檢查后行冠狀動脈造影(CAG),以CAG結果為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分析CTA診斷冠心病的準確性。結果 124例患者經CAG檢查有102例證實為冠心病,CTA檢出104例,其中共同診斷為冠心病者100例,CTA誤診4例,漏診2例。按照病變血管分析結果為左主干CAG檢出23例,CTA檢出24例,CTA誤診1例,漏診1例;前降支CAG檢出74例,CTA檢出73例,CTA誤診1例,漏診1例;回旋支CAG檢出52例,CTA檢出51例,CTA誤診1例,漏診0例;右冠狀動脈CAG檢出42例,CTA檢出41例,CTA誤診1例,漏診0例。結論 64排冠狀動脈CTA診斷冠心病準確度高,具有相對無創的優點,可作為冠心病的篩查手段,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狀動脈CTA;冠狀動脈造影;準確性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研究顯示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與動脈粥樣硬化密切相關,而血脂代謝的異常正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1]。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患者常伴有冠狀動脈的粥樣硬化和狹窄,使得心臟不能夠根據心肌耗氧量而調節自身血流,造成心肌缺血缺氧而出現心絞痛癥狀[2]。冠性病的治療重在預防和早期發現并及時干預,如何提高早期診斷的準確性是臨床醫生關注和研究的熱點。冠狀動脈造影(CAG)能夠清晰顯示病變血管的位置和程度,并且可以實施支架植入或者球囊擴張術治療,但是對患者創傷較大,部分患者難以接受[3]。近年來隨著醫學影像技術的高速發展,64排CTA已經逐漸顯示出在對于各種血管成像方面的優勢,尤其對于冠狀動脈的顯像已經逐漸達到可以和CAG媲美的程度。本研究旨在分析64排冠狀動脈CTA在診斷冠心病中的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6月期間在本院擬診為冠心病的124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前區疼痛、胸悶、呼吸困難等癥狀,先接受64排冠狀動脈CTA檢查后行冠狀動脈造影(CAG)。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能相繼完成CTA和CAG檢查者以及合并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者。其中男72例,女52例;年齡41~72歲,平均(60.4±4.8)歲;合并高血壓92例,糖尿病42例,高血脂102例,吸煙64例,飲酒42例。
1.2 方法
①64排冠狀動脈CTA:檢查前檢測患者心率,若心率>70次/min,給予倍他樂克25~100 mg口服待心率降至70次/min以下再進行檢查;糖尿病患者術前停用二甲雙胍至少48 h后再進行檢查;術前詳細告知檢查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尤其是訓練患者呼吸和屏氣功能,術中嚴密配合檢查。采用64排CT進行常規掃描,應用高壓注射器經右側肘正中靜脈注射碘普羅胺50~90 mL(根據體重調節)和生理鹽水40 mL沖管,注射速度為4.5 mL/s。選擇起始層面的主動脈作為顯影劑的追蹤目標,密度為180,采用對比劑智能跟蹤技術觸發掃描。使用血管探針和曲面重組等技術對圖像和數據進行三維重建獲得各種層面的影像。所有血管顯影情況有放射科主治醫師完成,閱片均由2位影像科副主任醫師職稱以上共同進行。②冠狀動脈造影:采用西門子血管造影系統,患者平臥于C臂床上,選擇右臂橈動脈穿刺,給予2%利多卡因充分局麻后選用5F tiger多功導管及0.035號超滑導絲進行穿刺。穿刺成功后立即經鞘管注入25 mg肝素鈉和200 μg硝酸甘油,預防血栓形成及橈動脈痙攣。在導絲引導下從右側橈動脈鞘管輕柔推送至主動脈根部,先完成左冠狀動脈造影,再調整導管位置完成右冠狀動脈造影。穿刺結束后立即拔出動脈鞘管,使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術后密切觀察前臂供血情況。造影結果由2名心內科副主任醫師其以上職稱醫師共同進行評價。
療效判定標準:以CAG結果為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分析CTA診斷冠心病的準確性。
2 結 果
124例患者經CAG檢查有102例證實為冠心病,CTA檢出104例,其中共同診斷為冠心病者100例,CTA誤診4例,漏診2例。按照病變血管分析結果為左主干CAG檢出23例,CTA檢出24例,CTA誤診1例,漏診1例;前降支CAG檢出74例,CTA檢出73例,CTA誤診1例,漏診1例;回旋支CAG檢出52例,CTA檢出51例,CTA誤診1例,漏診0例;右冠狀動脈CAG檢出42例,CTA檢出41例,CTA誤診1例,漏診0例。
3 討 論
近年來冠心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與現代社會的不良生活習慣高度相關。冠心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重在預防和早期診斷治療。臨床上診斷冠心病大多依靠患者的主訴和心電圖等方法,其診斷冠心病的特異度較低,只能作為擬診。隨著醫學的發展冠狀動脈造影術逐漸成為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并且可以直接實施介入治療。但是冠狀動脈造影也具有一些不利的因素,比如侵入性檢查、對機體創傷大,尤其對于一些基礎疾病較多體質較弱的老年患者不適用此項檢查;而且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時間較長費用昂貴也限制了在臨床上的應用[4]。近年來CT技術飛速發展,使得冠狀動脈CTA診斷冠心病的準確度已經大大提高。研究顯示對于可以冠心病患者實施64排CTA檢查排除冠心病的陰性預測值為98%,可避免進一步的冠狀動脈造影檢查[5]。楊林飛[6]的研究對于4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進行了64排冠狀動脈CTA和造影檢查,結果發現冠狀動脈CTA與冠狀動脈造影診斷冠心病的符合率為94%。64排CTA在檢查中不但可以清晰的顯示冠狀動脈血管的情況,還可以顯示血管的粥樣硬化改變,對于處于病變早期尚未引起動脈狹窄的粥樣斑塊也可以清晰的顯示,這是冠狀動脈造影所不能實現的。此外,CTA屬于一種相對無創的檢查方法,大多數患者易于接受,費用也較冠狀動脈造影低廉。但要注意的是CTA檢查中患者要接受一部分輻射,因此要嚴格把握適應癥和避免重復檢查;因為使用了造影劑,要預防造影劑腎病的發生,尤其是對于全身臟器功能不全的患者。綜上所述,64排冠狀動脈CTA診斷冠心病準確度高,具有相對無創的優點,可作為冠心病的篩查手段,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韋 波.老年與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臨床分析[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9):254.
[2] 羅 俊,王淑珍.頸動脈粥樣硬化與心血管疾病的關系[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1,32(2):236-238.
[3] 范吉利,孫步偉,蔣 哲,等.冠狀動脈CTA與冠狀動脈造影診斷冠心病對比分析[J].安徽醫學,2011,32(7):911-912.
[4] 郝寶順,覃 杰,余舒杰,等.320排動態溶劑CT對壁冠狀動脈-心肌橋的診斷價值[J].廣東醫學,2011,32(16):2121-2123.
[5] 沈衛峰.冠狀動脈計算機斷層掃描血管血管造影價值的認識[J].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11,10(1):2-3.
[6] 楊林飛.冠狀動脈CTA對冠心病的診斷價值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3):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