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靜 劉 娜 李元春 張 健齊齊哈爾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6
第二課堂教學法對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培養的研究
何靜劉娜李元春張健
齊齊哈爾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黑龍江齊齊哈爾161006
目的 探討第二課堂教學法對臨床實習醫生醫患溝通能力培養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5月—2014年12該院內分泌科臨床實習醫生64人為研究對象,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采用傳統教學聯合第二課堂教學法,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實驗組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醫學生的人文關懷素養,從而提高醫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課后對兩組實習生的技能考試成績和醫患溝通能力進行測評。結果 實驗組成績及醫患溝通能力測評結果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第二課堂教學法利于臨床實習醫生醫患溝通能力的提高。
實習醫生; 第二課堂教學法;醫患溝通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teaching interns in clinical patient communication ability. Methods May 2014 to 12 in 2014 in our hospital clinical interns Endocrinology 64 human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ing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union the second approach,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Note tha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eaching medical students during the accomplishment of humane care, medical students to improve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skills, after-school interns for two scores and patient communication skills, the ability to carry out the evaluation.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sults and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skills evaluation result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The second classroom teaching will help improve patient communication ability of clinical interns
目前醫院醫療糾紛頻發,醫患之間出現信任危機,醫學生的臨床實習課程內容如果還是單純的理論知識為核心的第一課堂教學,顯然難以滿足目前就業的需要。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為了能培養出一批富有人文關懷素養、醫患溝通能力強、具有創新與團結協作精神的全面發展人才,我們在實習醫生教學中開展了第二課堂教學法。在第一課堂的理論知識學習基礎上,增加科學的靈活多樣的第二課堂實踐活動,為實習醫生從多方面、深層次提高醫患溝通能力提供積極有效的平臺[1]。對于醫學生而言,內容豐富及形式多樣的第二課堂可以幫助他們提高動手能力、醫患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2]。第一課堂注重基本知識傳授和共性教育,是醫學生教育的主體;而第二課堂則可以更具體、更有針對性地培養某些能力與素質,并可以針對人才的個性因材施教,從而有效配合第一課堂,達成實習醫生的人文關懷素養的培養,提高實習醫生醫患溝通能力,讓他們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既能治療患者生理上的病痛,又能治療患者心理上的病痛,改善目前醫患信任危機的現狀[3]。我們科室多年來堅持在實習醫生教學中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指導若干名醫學生參與義診、知識講座、糖尿病俱樂部等第二課堂活動,使他們在人文關懷素養培養、醫患溝通能力、團隊精神等多方面得到綜合提高。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4年5月—2014年12該院內分泌科臨床實習醫生64人為研究對象,實驗組32人、對照組32人。所有實習醫生均為醫學院本科學生,共分8批入科實習,每批實習生8人,隨機分二組,每組4人。
1.2方法在實習學生中分別對實驗組采用傳統教學聯合第二課堂教學法及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施教。
1.2.1傳統教學法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采用傳統教師講授式結合病房觀摩式教學,給予實習生講解臨床診療過程中的技能操作及注意事項,使其了解所在科室的各項制度,明確實習醫生的責任和職責,并對其進行常規的溝通培訓和人文關懷及技能教育。實習的內容主要包括:診療思維培養、問診培訓、查體培訓、操作中及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
1.2.2第二課堂教學法 根據教學大綱進行第一課堂理論教育同時,由帶教教師組織并帶領實習生參加義診活動、世界糖尿病日活動、糖尿病俱樂部活動、知識講座活動等,指導實習醫生對糖尿病患者進行飲食運動宣教、血糖測量及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檢測如尼龍絲實驗等的操作。采用實習醫生與患者互動方式,在授課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充分發揮實習醫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追求理論知識的同時,培養動手能力、邏輯思維和理論聯系實際能力、醫患溝通能力,使實習醫生的知識、能力、素質全面協調發展。
1.3效果評估
課程結束后,應用醫患溝通能力評估量表(SEGUE量表)對實習生的工作和溝通能力進行系統、全面的評估。評估內容包括: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實際操作及應變能力、關懷患者、醫患溝通能力、面對患者的恐懼心理、綜合分析能力6 個方面,每項滿分10 分。
1.4統計方法
采用IBM SPSS 21統計軟件對整理好的數據進行相關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認為P<0.05,為有統計學差異。
實驗組在應用醫患溝通能力評估量表測評的分數顯著高于對照組(P<0.5),見表1。實驗組在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實際操作及應變能力、關懷患者、醫患溝通能力、面對患者的恐懼心理、綜合分析能力6項能力得分均高于對照組,統計學分析具有差異(P<0.05),見表2。結果表明第二課堂教學法有利于實習生動手能力醫患溝通能力及綜合素質的培養。

表1 應用(SEGUE量表)對實習生的工作及溝通能力進行測評比較(P<0.5)

表2 對照組、實驗組實習生評估內容比較(P<0.5)
目前醫療糾紛頻發,不斷有患者打傷醫護人員的報道,醫患之間信任度下降,一方面使醫生無法更好的為患者采取先進的治療方法,多采取保守的治療方法,使很多新的技術無法開展,不利于人類醫學事業的發展;另一方面,由于治療的保守使很多患者失去最佳治療方法及搶救機會從而失去生命。我們分析醫療糾紛的原因發現,很多醫療糾紛并不是醫生業務水平差而是因為醫患溝通不好造成的[4],為了解決醫患信任危機現狀,讓醫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進行醫患溝通,減少醫療糾紛,傳統教學已不能滿足上述需要,因此,我們在傳統教學基礎上聯合第二課堂教學法,目的在于更好培養實習醫生的人文關懷素養,從而提高醫患溝通能力。
第二課堂顧名思義是與課堂教學不同的一種以課外活動為主的教育方式,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繼續和延伸,它不僅是對第一課堂教學的補充,而且是學生的知識向能力轉化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5]。通過組織有效的第二課堂,對培養拓展學生綜合素質、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無疑是重要途徑之一。第二課堂教學可以提高實習醫生的動手能力,臨床醫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科學,在臨床工作中動手能力非常重要,因而,提高實習醫生的動手能力是臨床醫學教育必須重視的內容。實習醫生通過給糖尿病患者測血糖、血壓及尼龍絲實驗等的操作,提高了動手能力加深了理論知識的掌握,避免了傳統教學時高分低能學生的產生。第二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理論聯系實際能力,我們通過對學生準備知識講座內容、設計糖尿病日活動、分析義診時遇到的特殊病例、疑難病例以及自己收集資料后得出上述問題結論等多方面培養,使學生們思維活躍,經過引導和訓練后進步很快,從提不出問題到提出很好的問題、從單純為患者講解知識到靈活聯系患者情況個體化治療,他們開始逐漸形成科學性、邏輯性思維體系,同時不斷拓寬思路,最終學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第二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當今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強烈需要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協作,是否具有團隊精神是衡量人才品質的一個重要方面[6]。因而,第二課堂成為促進學生交流與協作、培養團隊精神的平臺。 我們在第二課堂中充分注意了團隊精神建設。我們通常將實習醫生分成小組,結合實習醫生的能力專長和個人意愿進行分工,教師負責指導和監督。在這種互相合作的工作環境中,實習醫生的團隊精神得到了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大大提高,大家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取長補短,這種協作精神對他們整個醫學生涯都是至關重要的。第二課堂教學通過培養實習醫生的人文關懷素養從而提高醫患溝通能力,實習醫生通過參加義診、糖尿病俱樂部等第二課堂活動,增加了與患者交流與溝通的機會,使醫患關系更加親密,患者覺得實習醫生就像自己的親人一樣關心自己,溝通起來信任度大大提高,實習醫生也能更好了解患者病情,進行換位思考,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醫患溝通能力明顯提高[7]。教學結束后,對其各項能力評分及與患者溝通的滿意度顯示傳統教學聯合第二課堂教學組高于常規實習培訓的對照組,兩者相比差異明顯(P<0.05)。本研究結果顯示第二課堂教學法有利于醫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
綜上所述第二課堂教學法,可以明顯提高實學生動手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團對協作能力及醫患溝通能力,對于提高實習生就業率及日后的工作中減少醫患矛盾有深遠的意義。相信通過不斷的改革和完善,第二課堂教學法,可使實習生在未來的工作中更好的與患者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共創建和諧的醫患關系。
[1] 張冬梅,勾正剛.高校第二課堂全面育人價值探析[期刊論文]-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2)
[2] 蔣為薇,周紅,陳曉紅,等.創新性第二課堂活動輔助藥理學教學的探索與實踐[期刊論文]-西北醫學教育 2012(4)
[3] 劉志興,黃子杰,陳斌,等. 從臨床案例教學淺談醫學生外科實習中的人文關懷教育[J]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4
[4] 鄭聯合,王育才. 臨床實習醫生醫患溝通技巧的培養[J] .基礎醫學教育.2014 .3 .
[5] 況花榮,劉波蘭.開展高校第二課堂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期刊論文]-科技信息 2010(21)
[6] 劉文武,康志敏,劉刊,等.以第二課堂為基礎提升醫學生綜合能力[期刊論文]-現代醫藥衛生 2013(5)
[7]高中玉,鐘懿雋,任為民,等. 淺析醫學生醫患溝通技能的培養方法.西北醫學教育, 2010, 18( 2) : 427-428.
R19 [文獻表示碼]A
1672-5654(2015)02(b)-0057-03
齊齊哈爾醫學院科研項目,編號JY20141073。
何靜(1980.9-),女,江西人,研究生,主治醫師、助教,研究方向:內分泌代謝疾病的診治及教學。
201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