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珮弘
【摘要】目的 總結本院心血管中西藥物使用情況,為臨床安全應用提供數據參考。方法 統計分析本院2013年度心血管病患者用藥情況。結果 1815例心血管病患者(男1003例,女812例),使用率最高的藥物為降血壓藥、鈣通道阻滯藥、防治心絞痛藥。結論 心血管病病情復雜、藥物種類繁多,應掌握合理用藥,注意防范不良反應。
【關鍵詞】心血管中西藥物;用藥頻度;合理用藥分析
【中圖分類號】S859.79+2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 up the situation of cardiovascular drugs used in our hospital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o provide reference data for the safe clinical application. Methods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hospital in 2013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medication disease. Results 181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ale 1003 cases, female 812 cases), use the highest rate of drugs for blood pressure lowering drugs,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angina pectoris medicine. Conclusi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omplex, many kinds of drugs, should grasp the rational drug use, pay attention to the prevention of adverse reaction.
【Key words】Cardiovascular Western Medicine; Rational Drug Analysis; DDDs
隨著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發病率所占的比重不斷上升。主要以高血壓、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高血脂為代表,心血管藥用量據可靠統計僅次于抗生素。隨著我國人口結構的加劇老齡化,心血管病又是老年人的主要常見病,因此合理應用心血管藥物成為臨床醫生關注的問題。為探討臨床用藥發展方向,筆者對本院2013年心血管病患者使用藥物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分析本院2013年全年1815例心血管患者藥物使用情況,以病歷記載醫囑為依據。調查內容為用藥人數,藥物類別,使用率,金額,藥物聯用情況等。1815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男1003例,女812例,平均住院時間15.8 d。
2 結 果
心血管藥物DDD值: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限定日劑量(defined daily dose sum,DDD)、《新編藥物學》(第17 版)確定各藥品的DDD值。[1]DDD是藥物的成人平均日劑量。用藥頻度(DDDs)可反映藥物的使用傾向,其值越大說明該藥物的使用頻度高、用藥強度越大、臨床選擇性強。DDDs=該藥年銷售總量(mg)/該藥的DDD。結果見表1。
表1 心血管中西藥物的DDDs值
排序 西藥藥物 中藥藥物
藥物類別 DDDs 藥品名稱 DDDs
1 降血壓藥 52010 復方丹參滴丸 30753
2 鈣通道阻滯藥 40109 參麥注射液 13139
3 防治心絞痛藥 35156 參松養心膠囊 10339
4 調節血脂藥 10581 丹參多酚酸鹽 9754
5 治療心功能不全的藥物 4953 芪藶強心膠囊 7563
6 抗心律失常藥 3103 速效救心丸 5012
7 抗凝藥 2671 冠心寧 3970
8 抗休克的血管活性藥 970 燈盞細辛 2425
分析表明本院降血壓藥使用率最高,抗休克的血管活性藥使用率較低。
心血管藥金額分布情況:2013年心血管類西藥金額576.12萬元,中成藥金額297.51萬元,心血管類藥物金額共計873.63萬元,住院部全部藥品金額7280.25萬元,心血管類藥品占住院藥品的金額比例為12%。
心血管藥物聯用情況:經統計,聯用1種藥物的占11.2%,聯用2種藥物的占28.5%,聯用3~5種藥物的占46.1%,聯用6~9種藥物的占12.6%,聯用10種以上藥物的占0.6%。
3 討 論
由表l可見,本院使用降血壓藥居首位。鈣拮抗藥大都在肝臟代謝,老年人肝血流量低,藥物清除率下降,血漿濃度高。此藥對老年人的血壓和心率影響較大,應使用較低劑量。由于本院心臟外科手術及介入手術量上升,所以抗凝藥較常用。這是因為術前、術后抗凝,如肝素鈉、低分子肝素鈣和氯吡格雷等用量較大。低劑量(75 mg/d)阿司匹林可有效預防血栓
形成。
心血管疾病是慢性病,中醫稱“胸痹”,需要長期服藥。針對不同心血管疾病有不同中藥治療方法,主要途徑是中成藥[2]。由表1可見,中成藥具有一定優勢,用藥總金額可觀。中成藥包括口服和注射劑型,其中口服制劑易于服用及出院帶藥,以膠囊制劑為主。從結果看,復方丹參滴丸、參松養心膠囊、芪藶強心膠囊是本院常用口服藥物。參麥注射液、丹參多酚酸鹽、冠心寧等中藥制劑,由于依從性好、療效穩定、不良反應發生率低、性價比合理等優點在用藥中占有較大比重,成為臨床醫師常用藥物。這說明醫生和患者對于中藥制劑予以相當的信任。同時,應重視其不良反應的發生,使用過程中進行監督,促進合理應用。
由于老年人多病纏身,常有靶器官損害等危險因素,需幾種藥物聯合治療。應首選ACEI、CCB和ARB作為一線用藥。聯合用藥的處方占主要比例,因單藥治療有局限,大部分患者需2~5種藥物合用來達到效果。選擇藥物時,應對其效果和危險進行評估,使用時由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并預計潛在副作用和藥物間相互作用,減少不良反應發生。例如聯合應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與鈣拮抗劑治療高血壓時,兩種藥物劑量得到減少,并增強了降壓作用,遏制鈣拮抗劑的心率不良反應。
鑒于治療過程中需同時服用多種藥物,藥物的相互作用變得復雜,增加了藥物的毒副反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與保鉀利尿藥或補鉀藥合用:有發生高鉀血癥的危險。β受體阻斷劑與降糖藥合用:β受體阻斷劑可抑制胰島素分泌,降低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從而使糖耐量下降,同時由于肝糖分解受到抑制,可掩蓋低血糖癥狀。β受體阻斷劑慎用于高脂血癥患者:非選擇性β受體阻斷劑可造成甘油三酯、極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下降。高齡老人脂肪代謝緩慢血脂較高,更應該謹慎使用。
參考文獻
[1] 陳新謙,金有豫,湯 光.新編藥物學[M].第1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2005年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1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