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憲魁
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銘記歷史就是要以史為鑒、珍愛和平。抗聯抗戰的時間長期持久,斗爭的條件極端艱苦,付出的犧牲無比壯烈,做出的貢獻彪炳史冊,黨的領導堅強有力。回顧抗聯歷史,尤其需要我們永遠銘記的是,在這場長期、艱苦、壯烈的對敵斗爭中,抗聯將士們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忠貞報國、勇赴國難的愛國主義精神;勇敢頑強、前赴后繼的英勇戰斗精神;堅貞不屈、勇于獻身的不畏犧牲精神;不畏艱苦、百折不撓的艱苦奮斗精神;休戚與共、團結御侮的國際主義精神。這是民族精神的生動體現,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永遠值得后人學習、傳承和弘揚。
不懂歷史的民族沒有根,淡忘英雄的民族沒有魂。我們決不能忘記日本侵略者對東北乃至全中國的肆意踐踏——沒有外敵入侵,東北人民就不會遭受如此深重的苦難;決不能忘記東北抗聯將士為驅逐日寇付出的流血犧牲——沒有他們的英勇抗爭,就沒有打擊日寇的一次又一次勝利;決不能忘記中國共產黨對東北抗日斗爭的堅強領導——沒有黨的領導,就沒有東北抗聯這段光輝歷史;決不能忘記偉大的東北抗聯精神——沒有這一精神支撐,就戰勝不了各種困難和挑戰。黑龍江省作為東北抗聯的主要根據地和全國著名的東北抗聯紅色旅游目的地,永遠不會忘記東北抗聯的光輝歷史,而且還要在弘揚偉大東北抗聯精神上走在前列、做出表率,以實際行動告慰長眠在黑土地上的無數革命先烈,讓抗聯精神永遠成為推動黑龍江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艱苦奮斗、干事創業的強大精神動力。
弘揚偉大東北抗聯精神,就是要堅定理想信念、對黨絕對忠誠。對崇高理想的堅定信仰和對黨的絕對忠誠,是抗聯英雄戰勝強大敵人和一切困難的精神支柱。我們要從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跡中汲取力量,補足精神之“鈣”,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切實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練就共產黨人的鋼筋鐵骨,讓心中那盞指引自己前行的燈塔始終光芒四射。要始終做到心中有黨不忘恩,始終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與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堅守共產黨人精神家園,做到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在黨護黨。
弘揚偉大東北抗聯精神,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推動民族復興。實現國家富強、推動民族復興,是抗聯先烈們孜孜以求的奮斗目標。我們要繼承先烈們的遺志,沿著先輩的足跡鏗鏘前行,繼續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偉大目標而努力奮斗。具體到黑龍江,就是要把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轉化為建設龍江的強大精神動力,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東北四省區座談會上的部署要求,著力完善體制機制,著力推進結構調整,著力鼓勵創新創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活力和動力。
弘揚偉大東北抗聯精神,就是要不畏艱難困苦、敢于攻堅克難。不畏艱難困苦、敢于攻堅克難,是東北抗聯將士們身上體現的寶貴品質。我們今天追憶抗聯往事,就是要學習和弘揚這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全力推動經濟社會取得新發展。越是面臨的困難多、壓力大,我們越要保持定力、堅定信心,迎難而上、攻堅克難。一個難關一個難關攻克,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解決,才能在闖關奪隘中蹚出一條發展新路來,創造出上不辜負組織、下不愧對人民的實在業績。
弘揚偉大東北抗聯精神,就是要敢于擔當責任、勇于爬坡過坎。無數抗聯將士為了民族獨立和國家解放,拋頭顱、灑熱血,體現的是對國家和民族命運高度負責的擔當精神。我們每一名黨員干部都要始終把責任扛在肩上,既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又有夙夜在公、加快發展的責任擔當,充分發揚釘釘子的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沖鋒在前謀發展、鉚足干勁抓落實,朝著我們確定的發展目標奮勇前進。
英雄血染黑土地,千古流芳萬古傳。無論時間如何流逝、歲月如何變遷,偉大的東北抗聯精神依然是激勵我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我們一定要大力弘揚偉大東北抗聯精神,銘記歷史、以史為鑒,珍愛和平、開創未來。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統領,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抓住機遇、主動作為,開拓進取、攻堅克難,為推動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黑龍江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而不懈奮斗,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應有貢獻。
(摘自7月30日在東北三省省委弘揚偉大東北抗聯精神座談會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