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小調
朋友的奶奶已是耄耋之年,卻每天端坐門前樹下,左手捻珠,右手捏針線,細心穿引。她串成的小包、小動物,個個精巧可愛。朋友說,奶奶有退休金,又有兒女子孫照顧,可她還是要做這些東西,甚至尋找買主,忙得不亦樂乎。有人不解,問奶奶為什么這么想不開,老人家回答得別致,說:“我做這些事,只為養心。這珠子得分辨形態,分辨色彩,有時候還要記住數量。想到有人看到它們喜悅的神情,有這些東西裝在心里,我才不容易染上老年人常有的悲傷。”
我的另一位朋友思維活躍,總能冒出新想法,但生活并不是一帆風順。做生意賠了錢,女朋友又離他而去,可謂雪上加霜。幸而他一直喜歡雕刻,從此,一頭扎進木頭堆里,像是換了一個人。他把成果展示在木架上,紫檀木佛,海黃把件,陰沉木珠串,樣樣都好。其中,最好的是一旁桌子上的木刻小老鼠,栩栩如生。那小老鼠的兩只前爪捧著一枚豆粒大小的花生,真是惹人愛。隔一日,我再去,發現小老鼠捧著的花生竟然換成了核桃。我不解,他說,“我屬鼠,那鼠便是我的化身,我日日為它除身上的塵,并且為它做了十種吃食,每天一換,循環往復。我以這些吃食供養它,希望我以后的日子美滿富足,我也以此來供養我的心,讓我像它一樣,捧住手里現成的東西,就像捧住了蒼天。”我驚訝于他的成長,那些失意都成了他內心的營養,他成了一個快樂的人,他的快樂流淌在木雕的線條上。
我認識一位翻譯家、童話作家,他的幽默詼諧總能使你的笑容綻開。你一定想象不到,他是一個殘疾人—小兒麻痹癥患者。他有太多的理由可以傷感了,可是,他卻選擇了另一種活法。自學英語,翻譯了許多童話,出版過多部書;為兒子寫童話,成為大型雜志社的簽約作家;堅持每天為患過腦血栓的母親按摩;替妻子承擔家務。這些平時健全的人都很難做到的事情,他都做到了。他用快樂供養自己的心,這快樂的光環不僅照耀了自己,也溫暖了他的親友和讀者。
有人說,我們出生時都是無瑕的嬰兒,生活會漸漸把我們染成各種色彩,并在我們身上刻下丑陋的皺紋和傷疤。在生老病死,在各種失意面前,有的人選擇抱著痛苦不撒手,有的人卻向著正能量前進。其實,心是一個大瓶子,裝什么東西完全取決于你自己。如果你能把眼睛閉上,安靜,再安靜些,你就能感覺到,在時間里,所有不如意都會統統跳進去,只要撒進去幾滴陽光和快樂,它們就一定會變成美麗的東西來營養你的心,并且,變成動人的蝴蝶,翻飛在你的神態和言語里。
(責任編輯: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