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中傳,熊志舉,王 濤
·病例報告·
經電子支氣管鏡二氧化碳冷凍法氣管內水蛭取出1例
楊中傳1,熊志舉1,王濤2
(1.解放軍第六十中心醫院呼吸內科,云南大理671003;2.77228部隊75分隊,云南大理671003)
二氧化碳冷凍法;氣管內異物;水蛭
近年來,由于冷凍技術的臨床應用,使用冷凍粘結的方法則很容易將形態不規則或較柔軟的異物取出[1-2]。目前氣管和支氣管內硬質異物經支氣管鏡腔內冷凍治療報道較多,但氣道活體異物經二氧化碳CO2冷凍法尚未見報道,并且經CO2冷凍法異物摘除的并發癥很少,文獻報道的病例均無出血、穿孔、水腫等并發癥的發生[3]。現將本院經電子支氣管鏡CO2冷凍法氣管內取出異物1例報道如下:
患者女,49歲,因“咳嗽、痰中帶血、聲音嘶啞6周”于2013年12月5日入院。患者此前曾在外院行喉鏡、胃鏡檢查均未見異常,經抗炎治療癥狀無緩解。入院查血常規:白細胞5.28×109/L、淋巴細胞百分比43.90%、中性粒細胞百分比36.40%、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11.40%。腫瘤相關抗原:細胞角蛋白19片段4.5200 ng。血生化:鉀3.3 mmol/L,三酰甘油1.77 mmol/L,C-反應蛋白11.30 mg/L,血沉9.4 mm/h。B超:輕度脂肪肝聲像;雙側頸部淋巴結稍大聲像;膽、胰、脾、雙腎、輸尿管、膀胱和雙側甲狀腺未見異常聲像。行CT檢查示:右下肺見一團塊狀陰影,邊界不清楚(圖1)。查體患者右頸部淋巴結腫大,懷疑肺部腫瘤。于12月7日行經鼻電子支氣管鏡檢查。
操作方法:采用治療儀器為奧林巴斯BF-1T150型電子鏡及德國愛爾博冷凍治療儀。可彎曲冷凍探頭溫度為-56~-79℃。術前行心電圖、血常規、凝血5項感染性疾病等檢查。并給予利多卡因霧化吸入麻醉后操作。囑患者平穩呼吸,取仰臥位,開通靜脈通路,并行心電及血氧飽和度監測。支氣管鏡經鼻腔達到聲門下約3 cm處見一褐色活體異物(圖2和3),一端以吸盤附著于氣管壁,支氣管鏡到達異物后,吸凈異物表面分泌物,冷凍探針伸出2~3 cm,將探頭與異物表面中央緊密接觸(圖4),避免觸及到正常組織,腳踩冷凍開關,啟動制冷5 s左右見探頭與異物接觸。瞬間降溫后,蟲體蠕動收縮,吸盤從氣管壁松脫,而蟲體已貼附于探頭端未脫落。繼續制冷的同時立即將冷凍探針連同氣管鏡經鼻取出。再次行氣管鏡檢查,氣管內無出血,各級支氣管內未見異常。觀察蟲體長約6 cm,呈褐色,一端有吸盤。送檢驗科確認為水蛭。追問患者病史,患者既往有飲生水習慣。當日復查胸部CT見肺部陰影面積明顯縮小(見圖5),患者咳嗽癥狀已明顯減輕,兩日后咳嗽、聲音嘶啞癥狀已消失,達到臨床治愈出院。

圖1 治療前肺部影像

圖2 氣管內蟲體
收稿日期:2015-02-27

圖3 氣管內蟲體

圖4 氣管內蟲體CO2冷凍治療

圖5 治療后肺部影像
水蛭,俗名螞蝗,是一種棲身于淡水,強烈嗜血性的環節軟體動物。全國均有分布,但以云南、貴州、湖南、湖北、四川和廣東等省多見。推測此病原體在患者飲生水時經口腔進入食道,貼附于食道壁。因食道在未進食時處于閉鎖狀態,水蛭沿食道向上經會厭進入氣管,并寄生于氣管壁上吸血而長大。由于水蛭在氣管內活動或靜止,癥狀可表現為陣發性、移動性和多樣性。當其移動至喉部可表現為聲音嘶啞、喉鳴、吸入性呼吸困難而誤診。傳統治療方法主要有:①支撐喉鏡下直接鉗出;②氣管切開取出。這兩種方法均需在全身麻醉下進行,對蟲體進行丁卡因噴灑麻醉后用異物鉗取出。上述方式對病患損傷較多,并且比較耗時,而采取支氣管鏡下CO2冷凍法取物只需在局麻下即可進行,可對支氣管深部的異物進行操作。操作時間短,2~3 min即完成。冷凍法摘除異物的機制是利用焦耳-湯姆遜原理,即高壓氣體通過小孔后膨脹,大量吸收其周圍熱量,使探頭及其周圍組織急劇降溫,探頭局部產生-79℃左右的超低溫,通過接觸后探頭使異物內的水分凝固成冰態,探頭與異物粘連在一起成一整體,從而一起取出,冷凍時,要求異物應有一定的含水量,異物的水分經低溫后才能與探頭一起形成冰球并連成一體。此種方法在有條件的醫院值得推廣。
[1]李時悅,何穎,遲峰,等.經可彎曲支氣管鏡應用冷凍方法摘除難取性氣道異物[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6,29(9):641-642.
[2]張杰,黨斌溫,郭偉,等.應用冷凍方法取出右中間段支氣管巨大異物一例[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06,5(5):348.
[3]王洪武.電子支氣管鏡的臨床運用[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1:179.
(曾文軍編輯)
R454.5;R562
D
1007-1989(2015)11-12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