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武
“在羅馬尼亞,腐敗已滲入社會的每個角落。”該國反腐敗研究專家勞拉·斯蒂芬說。現任總統特萊揚·伯塞斯庫則警告稱,日益增長的貪腐正在損害政府公信力。
民意調查正好作了印證。歐盟委員會去年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政治腐敗在羅馬尼亞非常嚴重,該國93%的受訪者認為腐敗普遍存在,25%的受訪者反映過去一年里經歷過“被索賄”,僅有34%的受訪者認為多名貪官被繩之以法起到了以儆效尤的作用。
當然,歐洲輿論也實事求是地認為,前任和現任總理被查顯示“羅馬尼亞顯然加大了反腐的力度,在邁向法治國家的道路上取得了實質性的進步”。
現任總理遭調查
蓬塔算是羅馬尼亞政壇“老將”,2012年5月出任總理,時年才39歲,年輕有為且仕途平坦——先后出任過最高檢察院檢察官、政府監察署署長,2004年當選眾議會議員,2006年擔任社民黨副主席,2010年任社民黨主席,兩年后出任總理;同樣創造了“奇跡”的是,他是該國首名被要求接受刑事調查的在任總理。這次,國家反貪局的檢察官指控其2007年至2008年任律師和議員期間涉嫌通過虛假合作文件收取酬金,并得到其他好處,同時還試圖指控他在出任總理期間涉嫌利益沖突。反貪局向議會提出正式申請,要求撤銷蓬塔的相關豁免權,以確保檢方正式開始刑事調查程序。
伯塞斯庫總統“順水推舟”要求蓬塔主動辭職,“以避免國家陷入政治危機”。蓬塔當然否認檢方對自己的指控,他通過社交網站“臉書”發表聲明,否認涉腐罪名,并拒絕總統的辭職要求,“我尊重他(總統)的公開表態,但我的職務由羅馬尼亞議會批準,只有議會可以將我解職”。
5月9日,議會眾議院投票決定,保留蓬塔的相關豁免權。媒體分析,這一結果主要由于蓬塔所領導的中左翼政黨聯盟占議會絕大多數議席。然而,國家反貪局仍然“不依不饒”,稱即便如此,仍將繼續追查蓬塔在任律師期間所涉及的腐敗。是不是“政治斗爭”?有點像,其實不然。
反貪局稱,蓬塔所涉非法行為主要涉及反貪局針對其政治盟友、前交通部長、參議員達恩·紹瓦的腐敗調查。
蓬塔和紹瓦都曾任律師,2007年至2008年,紹瓦的律師事務所為圖爾切尼和羅維納里兩座火電站的私有化進程提供法律咨詢,這家律師事務所聘請蓬塔協助處理事務,每月支付給蓬塔2000歐元咨詢費,隨后又漲到3000歐元。
問題就出在這里。反貪局指認,實際上,蓬塔并未提供任何實質性法律服務,他與紹瓦在這一過程中涉嫌合謀“偽造文件……逃稅和洗錢”。反貪局認為,蓬塔涉嫌在那段時間給紹瓦開具了17張服務費發票,這些錢都被支取,還用于購買兩處豪華住宅。加上其他形式的待遇,蓬塔總計獲得相當于5.5萬歐元的好處。
事實上,紹瓦已因這一腐案于去年6月辭去交通部長職務,并于8月中旬被反貪局刑事調查。今年6月5日,紹瓦被宣布置于司法監控之下,被禁止擅自離境或與本案相關的其他嫌疑人聯絡。
蓬塔與紹瓦可謂“好兄弟”,私交甚密。蓬塔2012年出任總理后,紹瓦曾于2014年3月至6月短暫出任內閣部長。反貪局檢察官因而懷疑蓬塔出任總理后任命紹瓦擔任部長涉嫌利益輸送。
這出戲,其實“劇情”并不“離奇”,也不“精彩”,“演”的仍是“老套路”,即投桃報李,也就是利益輸送,兩人結成了嚴實的圈子。這顯然是典型的腐敗。
前任總理“二進宮”
前總理訥斯塔塞雖然腐敗的“套路”也是“老”的,然而,“劇情”卻非常“精彩”,期間還曾上演“離奇情節”。這樣說起來,“姜畢竟還是老的辣”,只是最終徒留笑柄。
去年1月6日,訥斯塔塞“二進宮”,這一天,距其“重見天日”僅294天。當天,他被最高法院以受賄和敲詐兩罪,判處四年監禁。其夫人也因同案被判三年監禁,緩期執行。
比起年輕的蓬塔,現年64歲的訥斯塔塞更是政壇“老江湖”。他2002年至2004年出任總理。2004年,在總統競選中敗給伯塞斯庫,然而仍然活躍在政壇,擔任議長。
轉折點在2006年。這年6月,國家反貪局透露,訥斯塔塞接受了63萬歐元的巨額賄賂,隨后,他迫于壓力辭職。盡管如此,對訥斯塔塞的調查取證和審訊持續了近八年時間,直到去年1月6日,最高法院才最終將其定罪并將其投入監獄。法庭還沒收了夫婦倆41萬歐元的財產。
檢察官稱,在訥斯塔塞任總理期間,建筑公司女老板伊麗娜·賈奴曾多次為其夫婦倆在中國的瘋狂“血拼”埋單。媒體稱,賈奴包攬了兩人在布加勒斯特兩處住所的全部裝修費用。作為回報,賈奴被任命為國有建筑監督機構的高級督查。顯然,這也是利益輸送。
訥斯塔塞偏愛中國的建材和裝飾品,曾下令官員規避海關條例,使之得以免稅進入羅馬尼亞。他還曾勒索駐上海前領事皮考科,后者為保住職位,替訥斯塔塞夫婦在中國采購了大量建材和裝飾用品,填滿了14個集裝箱運回國內。
這是前總理“二進宮”的罪責。“一進宮”則是2012年6月20日,他因非法挪用150萬歐元公款作為競選資金,被判入獄兩年。
“戲劇性”的一刻出現在此時期。6月20日當晚,當兩名警察來到前總理的奢華別墅向他出示逮捕令時,他要求拿幾本書,離開了房間,幾分鐘后,書房傳來槍聲。“倒在血泊中”的“自殺”后來被認為很可能是訥斯塔塞為逃避法律制裁使出的拙劣伎倆,事實也是,僅僅接受了六天治療,他就被轉入監獄。
2013年3月,訥斯塔塞被提前釋放,理由是他年逾60,并在獄中出版了三本著作,還教化了其他犯人。這是理由嗎?媒體懷疑,他的釋放與蓬塔有關,蓬塔是訥斯塔塞的得意門生。他曾公開表示訥斯塔塞被“伯塞斯庫的司法系統糾纏”,審訊“不公正”,還多次暗示對訥斯塔塞的審訊是總統排除政治對手的手段,并稱社民黨是訥斯塔塞的堅強后盾。訥斯塔塞自然也喊冤,稱對他的指控是出于政治動機的誣陷,還聲稱要到歐盟人權法院上訴。“二進宮”前,他也喊冤,聲稱一切都是“骯臟的報復”。然而,法庭宣判當晚,他還是乖乖地在兒子的陪同下前去警察局自首。
顯然,無論是前任還是現任總理,都存在涉嫌利益輸送,尤其是,對訥斯塔塞的優待確實充滿著政治腐敗。
政治腐敗處處見
事實上,民眾對高官被懲處之所以高興,是因為高官的腐敗已經肆無忌憚。就在蓬塔被調查前幾個月,今年三月,財政部長達留斯·瓦爾喬夫因涉嫌2011年至2013年利用擔任斯拉蒂納市長的職務之便收受210萬美元賄賂遭到檢方調查。
除了內閣成員,地方官員也有不少涉腐被查。4月30日晚,雅西市市長格奧爾基·尼基塔因涉嫌濫用職權被反貪局拘留。
因此,羅馬尼亞是至今因腐敗嚴重和反腐不力被歐盟排斥在申根條約之外的東歐國家。
2007年羅馬尼亞入盟后,歐盟就多次表達對該國的擔憂,認為該國高官常能逃脫應有的貪腐懲罰。最典型的是,2013年12月10日,羅馬尼亞下議院通過議案,規定總統、議員和律師不再列入公職人員序列,這意味著他們不再適用濫用職權、受賄、利益沖突等腐敗罪名。這被稱為是“脫罪”法案,因為很多內閣成員同時擔任議員或律師,這樣,這些人即使腐敗鐵證如山,仍可逍遙法外。當然,里面確實也有政治斗爭因素。該國總統與總理之間的角力早已劍拔弩張,為了在議會掌握穩定多數,執政聯盟拉攏了一些臭名昭著的貪腐議員。此外,利用裙帶關系上位,也是該國政治文化的一部分,久而久之,議會形成了腐敗的利益共同體。說到底,這可能是更大的政治腐敗。
當然,2014年以來,羅馬尼亞的反腐敗確實呈現了“加速度”態勢。國家反貪局的表現還是得到了國內民眾和歐盟的認可。去年,它參與調查的1051項涉腐罪名最終被法院定罪,1007名官員因貪腐受到懲處,其中包括前總理、前副總理和7名前部長、4名議員、1名歐洲議會議員,以及39名市長、25名地區行政長官和2名商業大亨。
前總理訥斯塔塞的最終被判入獄和現總理蓬塔的受到指控,則具有“標志性意義”,民眾期望,反腐的“火燒連營”終將使羅馬尼亞“鳳凰涅槃”。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