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英
教授級高工,上海市食品研究所技術總監,上海市食品學會食品安全專業委員會主任。
今年6月,有這樣一條消息在微博、微信中瘋傳:“請各位爸爸媽媽現在先不要買荔枝給小朋友吃,某小朋友吃了荔枝之后開始發高燒,后來帶去看中醫,醫生說現在的荔枝幾乎都是用藥水浸泡的,藥水有弱腐蝕性,吃了容易引起發燒,甚至還可能引發手足口病。”此條消息最后還申明,荔枝應該是7月份上市的。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荔枝品種不同,上市時間不同
三月紅荔枝 這一品種在農歷三月下旬成熟因而得名,是最早熟的荔枝品種。
妃子笑荔枝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妃子笑”因而得名,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成熟。果實的1/3或者一半呈紅色時味道最佳,如果全紅的話,品質會有所下降。
黑葉荔枝 葉色濃綠近黑,故稱“黑葉”,一般6月中旬上市。
糯米糍荔枝 又稱米枝,古稱“水晶丸”,為“荔枝之王”,市面上常見的有白皮和紅皮兩種,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熟。
元紅荔枝 一般在7月中旬成熟,主產于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
荔枝真的用藥水泡過嗎
作為保鮮期較短的季節性水果,荔枝一直有著“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的說法。古代為了保存荔枝的色香味,得要驛站快騎運送。隨著保鮮技術的不斷發展,目前最常用的保鮮劑是檸檬酸和食鹽,按照2%~3%的比例兌成水后浸泡,這樣能將荔枝保質期延長至7~15天,可通過空運、長途冷鏈運送到全國各大城市。這種保鮮方式是無害的,但目前并沒有國家標準,不排除小攤販為了進一步延長保鮮期,使用非法添加物,包括亞硫酸鈉等。
藥水泡過的荔枝會導致手足口病嗎
手足口病是由一些腸道病毒(例如柯薩奇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夏秋季發病較多,在兒童中比較多見,主要傳播途徑是接觸感染者的分泌物、糞便或受污染的物件等。雖然不排除手足口病通過受污染食物傳播的可能性,但這些病原體與處理荔枝的藥水沒有任何關系。
預防手足口病,應注意對被污染的日常用品、玩具、食具、桌椅等消毒處理,盡量少帶孩子到擁擠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機會,同時要教育孩子堅持飯前便后勤洗手,以防病從口入。
如何挑選優質荔枝
1.新鮮荔枝要么紅中帶綠,要么紅中帶白,要么淺紅中帶暗紅。那種色澤極艷麗又不見一點雜色的荔枝,很可能是不良商販人為處理過的。如果發現果皮上出現黑色或者褐色,說明荔枝已經變質,切勿購買。
2.果皮水潤圓滑的為佳。如果果皮發干,說明荔枝儲存了較長時間,不宜購買。
3.荔枝的龜裂片相對較大且規則的為佳,如果龜裂片細小而緊密,那么這種荔枝還未成熟。
4.荔枝果柄和果皮交界的地方,最為薄弱,如果此處出現害蟲或者蟲孔,則不宜購買。
5.一般來說,荔枝頂部越尖,果核越小;頂部越圓,果核越大。
6.自然成熟的荔枝會散發出淡淡的荔枝香;聞不到香氣的,可能還未成熟;發酸或有酒味的,可能是變質的;聞起來有化學氣味的,肯定是“化過妝”的荔枝,不宜購買。
荔枝食用宜忌
俗話說“一顆荔枝三把火”,成人吃荔枝每天不超過300克(約12顆),兒童每次不宜超過5顆。
為防荔枝虛火,可以把荔枝去皮后浸入淡鹽水中,放入冰箱冰后食用,還可醒脾消滯。切勿空腹過量食用荔枝,極易引發突發性低血糖癥,最好飯后半小時再食用。
此外,慢性扁桃體炎、咽喉炎、便秘、肝病、腎病、糖尿病、胃腸病患者不宜吃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