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川
什么是土菜,無非就是夠鄉土,夠質樸,夠原汁原味又夠滿足味蕾的菜。可是如今土菜館遍地開花,真正土菜卻難尋。
很多年前,大學的時候,湖南山區的同學曾經給我們帶過他們當地煙熏腸。有兩種,一種是豬血加糯米的,叫血腸;另一種是肉末加糯米的,叫米腸。外面是豬大腸,被撐得圓鼓鼓的,直徑有10厘米左右,但不論有沒有豬血,都被煙熏成了黑乎乎的一段段。在寢室違禁小電爐里一加熱,那個香味撲鼻!沒人會嫌棄那個黑乎乎的外表,都被味覺給牽引,吃得滿嘴流油。畢業很多年后,我在同學群里回憶了一下這個美味,湖南同學給我速遞過一次血腸,但是她也說:“現在父母老了,不再自己養豬了,也不再做勞神的煙熏的東西了,所以這個血腸是當地買的。”雖然是當地名牌,但吃起來完全不是自己家做的土豬腸、土豬肉、土豬血的味道,更可怕的是,血腸的顏色居然是紅色的。大概制作者為了滿足“血”這個字的概念,特意調制的紅色吧。其實真的血腸,豬血凝結,又經過煙熏,應該是黑色的。吃過這一次的血腸后就絕望了,再也不回味了。
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曾經去安徽蒙城出差。當地接待的廠方帶我們去一個城鄉結合部的飯店吃飯,端上來一碗混混的湯。他告訴我們,這是當地特色菜,叫“糝”湯,這一家是當地做得最好吃的,因為他們的湯是真的土雞湯做的,打的是土雞蛋,然后里面的豬肉也是土豬肉。他看我們都不動,還講了一個乾隆皇帝的故事來鼓勵我們吃。我出于禮貌,勉強勺了一碗。一吃之下,被這個湯的純粹鮮味吸引,湯很潤,蛋不腥,沒有味精的異樣甜鮮口感,只有雞湯本身的滋味……在座的人都忍不住一碗加一碗,邊吃邊贊。可是不久前到合肥出差,蒙城糝湯也滲透到了省會城市,吃起來,一股騷味,嚴重懷疑湯底是用什么高湯包調制,再用不知道什么豬的肉,不知道什么雞的蛋,做出一碗不知道放了啥的湯!
還有一位有趣的朋友,去年夏末秋初去了獨龍江后,回來好幾次在微信里叫:“那邊的土燒酒才真的好喝,可惜就是不肯賣給外來的旅游者,他們會有一個漫長的封山期,所以他們自己釀的土燒酒要留給自己喝,慢慢喝,才能熬過那個漫長的封山期。”
想我們這一群生活在城市的鋼筋叢林中的人,要吃土菜,就只能去土菜館,吃那些似是而非的土菜!真的土菜,或許在家鄉,或許在很遠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