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艷琴
時光流轉,3年多前,成都菱窠路小學這個溫暖的大家庭成為我成長的新搖籃,讓我實現從學生到教師角色的轉換。工作雖平凡卻不平庸,我這個大孩子身上的擔子,不僅是教小孩子,還要帶一群同樣缺少經驗的大孩子—家長。相比于大學時專攻的教育學和英語教育雙學位,現在我所從事的是小學語文教學和班級管理工作,兩者的關聯并不大,這意味著我要面對語文教學零起點的現實。3年多來的每個教學日,都見證著青澀年華中我的成長與進步,每每看到學生和家長臉上的笑容,身心的疲憊也會被拋之腦后。
一、昨天—沐浴好課堂之光
在山城重慶度過生命中最初22個年頭,我于2011年從西南大學畢業。倔強的性格,加之各種機緣巧合,我有幸成為一名普通的小學語文教師。回顧17年的讀書經歷,我幸運地遇到一群好老師,是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引我喜歡并迷上學習。其中最難忘的,要數幼兒園的啟蒙老師和小學時的數學老師。啟蒙老師是位50歲出頭的老太太,總是輕聲細語,帶我們游戲、學習,就是這樣一個平易近人的老師,在頑皮的我的身上找到“聰明”的優點,使我喜歡上幼兒園的安全、溫暖,再也沒有因貪玩而耽誤學習。
一年的幼兒園學習、生活愉快而短暫,我迎來了小學學習。數學課是我每天最期待的:楊老師是天生的金嗓子,講數學題時都伴著音樂旋律,使我不知不覺中就被引入數字王國;數學課上,投影設備深深吸引著我們的眼球,一刻也不肯離開,生怕因此錯過精彩;疲乏時,楊老師就帶我們用音樂解乏,我開始對音樂感興趣差不多也是從那時開始的。起初,我的語文基礎并不好,但強烈的學習興趣使我不甘落后,一邊借鑒數學學習方法,主動攻克語文學習難關,一邊提前自學教材,定期復習,充分利用讀物,堅持摘抄,養成學習的好習慣。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的語文學習成績很快就提升了。
兩位啟蒙老師的指引,似乎在那時就已經開始孕育我的教師夢!
二、今天—探尋好課堂之路
1.但愁前路無知己
結束十余年漫漫求學之路,飽含激情的我,在各種機緣巧合下踏上小學語文教學之路。本以為憑著自己多年做學生的經歷,教好小學生完全沒有問題,甚至認為教學經驗會隨著時間而增長。然而,學習小組不會自動組建,課堂主體不會自然存在,課堂活動不會自動生成,課堂活力不會自動彰顯。作為一名責任心十足的年輕教師,在工作中我投入了100%的心力,但何為好課堂卻不得而知。第一次公開課《海水》把我嗆了個夠,第一次家長開放日《烏鴉》一課也上得舉步維艱,課后反思、修改也不了了之。無論是有效教學目標設定、教學環節及過渡,還是課堂教學及班級組織管理,都讓我陷入“忙、盲、茫”的境地。
經驗不足,不熟悉工作流程,每項活動都弄得我手忙腳亂。工作,怎一個“忙”字了得!苦惱的并非超負荷的工作量,而是課堂上不知何去何從,如何引導學生,如何設計問題,如何布置作業,全都跟著自己的感覺走;難過的不是自己不勤奮,而是不知力往何處使,找不到教學方向的我,陷入茫然的境地;傷心的不是付出沒有回報,而是看不到努力的方向,不知從何下手開始準備公開課,也不知怎么整改。如何準備,如何修改,如何調整,一片茫然。不知不覺中,步入教學的第三個年頭,教材解讀能力、教案分析能力和課堂調控能力,并沒有隨著教齡而增長,老問題依然存在,反倒是自己的教學熱情隨教學長進不大而愈發消退,職業倦怠的情緒反而愈發強烈。
身為教師,誰都希望成為受學生歡迎的老師,我也不例外。于是,我開始思考這樣的問題:如何才能不陷入“忙、盲、茫”的境地?課堂究竟應是怎樣呢?
2.柳暗花明又一村
俗話說:“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無數次迷茫中的實踐,讓我與課堂有了更深的接觸。尤其是在準備2013年“新銳問道”賽課活動時,專研與打磨《說聲“對不起”》一課,讓身陷困境的我似乎覓到課堂的曙光。親歷磨課的過程,讓我深刻體會了:教學并非熟能生巧,而是一項充滿智慧的工作。起初滿懷信心,其間煩瑣的修改曾使我滋生出放棄的念頭,而前輩和同事的支持和鼓勵,讓逐漸看到改變的我堅持了下來。從教材解讀、教學設計到教學實施、修改,前后一個半月,親歷六次試講和調整。在這里,我要感謝給予我深度指導的教研員龔老師,還有關愛青年教師成長、次次親臨課堂并悉心指導的鄭校長,以及不厭其煩地幫助我的鄢老師、余老師等多位老師。
在教學設計中,我認真解讀教材,深入分析學情,緊緊圍繞核心能力進行教學設計,這經歷了較長時間的轉變。起初,在教材解讀環節,我不懂得花時間去研究教材,不懂得立足學科、學段、單元特點來解讀教材,更不會考慮班級學生的實際學情。在準備課件方面,只是忙亂地通過網絡搜尋大量資料,圍繞教學目標進行信息提取和雜糅,形成教學設計。可想而知,前兩次試講效果并不好,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也不高。靜下心來反思與琢磨,我發現試講效果不好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條理不清、教學連貫性不強、教學活動設計欠科學及教師語言過多擠占學生的學習時間。
因此,我再次深度解讀教材,抓出課文的核心問題,結合班級學生個體比較膽小而熱愛群體活動的特點,重新進行教學設計。這次,我把教學設計的重心落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訓練上,力爭用核心的大問題為導向,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課前,我對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充分預設,課中把學習、討論的時間交給學生,自己只是在其中進行指導,沒想到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學生的參與熱情高漲,學習討論的結果更是超越了教師在課堂上的逐步講解。
這意想不到的課堂教學效果,重塑了我心中好課堂的形象,真可謂“柳暗花明又一村”!這次賽課,讓我增強了教學自信,在教學中也略有收獲,嘗試以核心問題引導學生,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經歷課堂,的確是一件苦中作樂的事情。
三、明天—追隨好課堂之夢
在尋求好課堂的路上不會一帆風順,但成長過后一定會帶來更多的欣喜。有學生成長的變化,也有我們自己的進步。在此,我還想說聲“謝謝”。感謝溫暖的學校大家庭,感謝每一位給予我幫助和支持的同事和戰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作者單位:四川省成都市菱窠路小學)
(責任編輯:孫建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