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亮,劉建剛,李志剛(六盤水師范學院,貴州 六盤水 553004)
鄂爾多斯盆地東勝地區延安組沉積環境演化
劉小亮,劉建剛,李志剛
(六盤水師范學院,貴州 六盤水 553004)
通過對東勝地區西大量鉆探資料的分析,作者對該區含煤地層侏羅系中下統延安組地層的巖石特征及其沉積環境演化進行了研究。研究發現:延安組為一套灰色、深灰色的砂巖、粉砂巖、砂質泥巖、泥巖及煤層的垂向沉積序列組合。其沉積環境演化從下至上是由河流沉積體系逐漸發展到湖灣或湖泊三角洲沉積體系,最后又轉變成河流沉積體系。
延安組;河流沉積體系;鄂爾多斯盆地;東勝
延安組作為鄂爾多斯盆地中生代重要的含煤地層,長期以來被諸多學者廣泛研究并已經取得豐碩成果。但對盆地東北緣東勝地區的研究程度較低。本文運用層序地層學原理對區內延安組含煤巖系進行層序地層劃分,分析其沉積演化。這對于更好的開發區內豐富的煤炭資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研究區域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東勝區西北方向約13km處,大地構造屬于華北地臺鄂爾多斯臺向斜東勝隆起區中東部。地形總體趨勢是呈北高南低之勢,屬高原侵蝕性丘陵地貌。區內地層由老至新發育有:三疊系下統二馬營組、三疊系上統延長組、侏羅系中下統延安組、侏羅系中統、白堊系下統志丹群、新近系上新統和第四系。
2.1 延安組地層底界劃分
研究區經鉆孔巖性、測井、植物化石、野外露頭判斷,延安組的沉積基底為延長組,呈平行不整合接觸。延長組為本煤系地層的沉積基底,巖性為一套灰綠色中~粗粒砂巖,含有暗色礦物,普遍發育大型板狀、槽狀交錯層理。在個別地段延長組頂部發育一薄層雜色砂質泥巖,這層砂質泥巖代表該區沉積間斷期間遭受風化剝蝕作用形成的假整合面,可很好作為延安組與延長組的界線。
2.2 延安組地層頂界劃分
延安組與其上直羅組呈平行不整合接觸。直羅組巖性以灰白、灰黃、灰綠、紫紅色泥巖、砂質泥巖、細砂巖、中砂巖及粗砂巖為主,下部夾薄煤層。延安組巖性以顏色穩定,大體以灰色、灰黑色泥巖、砂質泥巖以及灰色、灰白色砂巖為主。另外延安組地層含大量孢粉化石,而直羅組則極少。這種巖石學特征的差異可作為判別延安組頂界很好的依據。
3.1 延安組第一、二段沉積環境演化
根據區內延安組沉積的2、3、4、5、6號共五組煤組,將延安組劃分為五段。延安組第一、二段地層劃分為該組之底至5號煤組之頂。延安組第一段下部以灰白色中、粗粒石英砂巖為主;上部以灰色砂巖與深灰色粉砂巖、砂質泥巖互層為主,沉積6號煤組。延安組第二段地層巖石主要為淺灰、灰色砂質泥巖、泥巖,夾粉砂巖和細砂巖,發育有水平紋理。
第一、二段地層沉積時期整個鄂爾多斯盆地處于初始充填體系域中,研究區處于地臺北緣隆起帶。古隆起逐漸縮小,構造活動相對較強,沖積體系規模逐漸增大,辮狀河流規模也同樣加大,并不斷向源頭侵蝕,砂體規模變寬增厚,水動力條件逐漸增強。成煤基地經過多次動蕩,形成的煤層夾于多期河流沉積之中。部分地區接受細碎屑物沉積,水體不斷加深,在其邊緣決口扇三角洲便開始大規模發育,最后形成地理景觀。
3.2 延安組第三、四段沉積環境演化
延安組第三地層為該組5號煤層之頂至4號煤組之頂。巖性主要由淺灰、灰白色中、細砂巖,灰色粉砂巖和深灰色砂質泥巖、泥巖及煤層組成,局部含植物化石,并發育有平行層理和水平紋理。延安組第四段地層為該組4號煤層之頂至3號煤組之頂。該段巖性、煤厚變化都不大,較穩定。巖性主要以灰色細砂巖、粉砂巖,灰色、深灰色砂質泥巖、泥巖及煤層為主,局部含植物化石。煤層頂板巖性主要為砂質泥巖和泥巖,底板巖性主要為砂質泥巖。
這一階段初期,三角洲前緣水下分流河道平面展布較寬,砂巖厚度較大,具有明顯的多階性,向上粒度漸細。后期分流河道作用有所減弱,湖水浸漫,三角洲范圍明顯縮小,在廢棄的三角洲朵葉體上發育了大面積的泥炭沼澤。
3.3 延安組第五段沉積環境演化
延安組第五段地層為該組3號煤層之頂至延安組之頂,巖性以灰白色細~粗砂巖為主,夾灰色、深灰色砂質泥巖和泥巖,發育有平行層理和水平紋理。砂巖成份以石英為主、長石次之,含巖屑及大量植物化石碎片。本段地層沉積時期,廣闊的盆地進入了萎縮時期,以湖退、河流進積充填盆地為特征,形成了大面積的河流沉積體系。
本次研究結合東勝地區大量鉆探地質資料,對該區含煤地層侏羅系中下統延安組地層的巖石特征及其沉積環境演化進行了研究。其沉積環境演化從下至上是由河流沉積體系發展到湖灣或湖泊三角洲沉積體系,最后河流作用重新活躍,再轉變成河流沉積體系。
[1]葛玉輝.鄂爾多斯盆地東北緣延安組地層劃分與對比[J].地層學雜志,2007.
[2]李思田,林暢松.大型陸相盆地層序地層學研究-以鄂爾多斯中生代盆地為例[J].地學前緣,1995.
[3]王超勇,郭英海,姜波等.鄂爾多斯盆地西緣延安組層序地層劃分[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2004.
[4]劉小亮.鄂爾多斯盆地南緣奧陶系碳酸鹽巖孔隙類型[J].山東工業技術,2015(10).
劉小亮(1984-),男,陜西寶雞人,六盤水師范學院 教師,主要從事:沉積地質學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