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敏,李雪蓮,王軍偉,姜 光
(1.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供電公司;2.威海職業學院,山東 威海 264400)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農村的經濟發展也突飛猛進,也帶來了蒸蒸日上的電力行業的建設和發展。但同時也暴露了農村的安全用電問題。由于缺失基本的安全用電常識、設備老化、問責不明確等問題而存在著巨大的用電安全隱患。需要各部門的及時聯系、互相合作,樹立正確的安全用電意識,加強安全用電的監管力度,落實關于安全事故責任的追責,以保證安全電力生產的各項要求能夠得到落實。
由于一些農村干部觀念相對比較落后,對于用電安全沒有引起重視,配置的電工人員數量不夠,甚至一些沒有經過培訓就上崗操作。一些農村干部為了節約成本,購買不合規格的用電設備,也為安全用電埋下了隱患。村民們出于對成本的考慮,特別是一些具有傳統觀念的老人,對于安全用電的觀念薄弱,甚至會私自改線,給安全工作帶了很大的困難。
目前農村人數較少,各村雖然都制訂了安全用電守則,但是具體落實卻很困難。對于如何分配具體工作,如何分擔責任沒有明確的說明,對于一些安全常識和原則性的東西也不能夠了然于心。往往出了事故只能尋求于村委會。而村委會由于各種原因常常忙于日常的生產、生活方面的工作,而且受自身能力所限,再加上舉證困難,不會認真深入地開展調查研究,分析安全用電及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更不會防微杜漸,制定相應的整改與完善措施。實際的情況說明,一旦出現用電事故,村委會相互推諉,沒有具體的措施,而村民也沒有要維護自己利益的意識。
在農村用電安全作業中,人為因素往往是發生事故的主要原因。目前,雖然規定了每個村落必須配備電工人員,但是由于受到業務水平、文化素質以及責任心等多方面的限制,有些電工在檢修電路、現場施工過程中缺乏基本的安全常識,沒有嚴格按照標準進行操作,甚至違反操作規程進行施工,導致了慘痛的事故教訓。由于基層電工的專業素質與文化素質普遍不高,已經成為制約農村用電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運行的農網主干線主要都是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所鋪設的,由于當時的經濟、技術、政策等各方面的原因,已經無法適應現在的用電需求了,存在著極大的隱患。例如:電桿上的避雷器不能帶電更換,一旦避雷器出現故障,就要停電修理,因此會造成大面積的停電,給農村用電帶來了極大的不方便安寧;由于農村的飛速發展,很多房屋進行了重新的規劃翻蓋,而原來一些電線桿的設置就顯得不合理,阻礙了交通,也埋下了安全隱患;目前很多農村采用的是老式的高壓熔斷器,經常接觸不好,容易造成農村大面積停電,并且由于更換過程復雜而導致停電時間較長。這些問題充分表明農村的用電環境已不能適應現代農村的用電需求,因此需要盡快完成農村電網的改造工程,積極響應國家十五規劃的要求,徹底改造老舊、用電負荷大的線路,建設良好的用電環境。
村委會必須從思想上重視安全用電的重要性,從而可以帶動村民從上而下地進行宣傳教育及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得村名的安全覺悟逐步提高。首先,制作一些安全用的小冊子和警示語張貼在村里,通過簡單易懂的語言或圖畫來宣傳安全用電的重要性。其次,可以請電力專家來農村進行講座,介紹一些日常生活中錯誤的用電方法,通過一些已經發生的用電事故來引起村民的注意,分析平時的安全隱患。再次,村委可以組成監督委員會,定期對村民用電安全進行指導監督,排除不安全因素,使得人人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用電思想。
進一步規范管理,建立明確的問責制度。對于安全用電的管理不僅僅是在口頭上,更是要通過一些規章制度來明確責任。首先,由村委組成督導委員會,每人負責相應片區的安全用電管理工作,每個片區至少有一個電工,建立“責任到人”的標準制度。然后,電工和村民簽訂安全責任書,定期檢查安全工作,一旦發生事故,由專業人員到現場進行事故鑒定,明確相關人員進行事故責任的承擔。對于責任人員要嚴肅處理并進行相應的懲罰,以避免同類的事故再次發生。
派遣電工人員參加有關職業道德、安全知識和安全技能的培訓,例如按照正規流程操作、正確使用防護用品、及時檢查發現異常情況并及時處理等。也可以定期邀請電力專業人員來農村進行用電安全知識的講座,提高每個人的安全用電綜合素質。因此,加強新職工的崗前培訓、老職工的在崗培訓,提高安全作業意識、積極應用新技術、新設備,做好技術仿真演練等專業化培訓,同時加強職工職業道德建設。
習慣性違章是指安全生產工作中經常發生的習以為常的違章行為。例如有些需要停電的作業,在沒有停電、驗電、掛地線情況下就開始工作,造成人身觸電死亡事故;不正確佩戴安全帽等等。電工人員通過嚴格的正規培訓,認真學習《安全操作規程》,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消除僥幸心理,堅決與違章、麻痹、不負責任的惡習作斗爭。同時,規范現場作業程序,落實現場安全措施,確保現場生產流程的可控、在控。加強現場安全措施標準化管理。執法部門必須形成嚴格的規章制度,將安全作業行為與個人的利益掛鉤,促進電工人員的自覺行為與良好習慣,嚴厲禁止違規作業,從源頭保障安全生產。
有關部門應該加大投資力度,鼓勵支持逐步完成對農村電網的改造工程,對于用電負荷大的線路,應該進行徹底改造,建設安全、高效、低碳的用電環境。對于老舊的設備應該根據現在新的目標要求更換先進的設備,設立專項專人監督設備的采購更換工作。對于仍在使用準備更換的變壓器等設備要設立明顯的危險警示牌,所有的金屬外殼要接地,表后線要用斷路保安器控制。在此基礎上,逐漸實現農村電力的智能化。智能化將成為節約型社會構建的必由之路,智能用電也是規范農村用電環境有效手段。這個過程是漫長的,需要在農村進行宣傳普及知識,要得到居民的認可。根據國內的電網經濟的運行理論,將安全運行與經濟相結合,實施電網運行調度方式的科學性,達到有效降低損耗。尤其在農村低壓配電網運行中,合理調度電力負荷,強化用電負荷管理,是降損節能的重要措施。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三農”問題始終是關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問題。大力發展農村能源及電力事業,加強農村安全用電管理,是電力行業義不容辭的責任。農村地區由于其長期的歷史原因、經濟原因等,存在著很大的電力安全隱患。這就需要各部門通力合作、及時溝通,樹立安全用電的意識,加大用電安全的監督力度,嚴格事故責任追究制度,確保電力安全生產的各項要求能夠得到落實。
[1]邵松平.電力企業安全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水運,2009(12).
[2]李志民.淺談電力企業安全生產管理[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9(02).
[3]任偉峰.農村用電存在的安全隱患及對策[J].房地產導刊,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