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華(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測繪地理信息院,鄭州 450000)
河南石峽溝鐵礦成因分析
劉美華
(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測繪地理信息院,鄭州 450000)
礦區位于華北地臺南緣,地層分區屬華北地層區澠池—確山小區。出露地層主要為中元古界汝陽群云夢山組、白草坪組、北大尖組及第四系。區內斷裂構造不發育,僅有一條北西—南東向的斷裂,區內巖漿活動不頻繁,僅在礦區北部發現有灰色石英斑巖巖墻侵入熊耳群地層中。本區礦體位于云夢山組上段石英砂巖中。礦體底板多為鐵質頁巖、石英砂巖、石英礫巖,頂板由鐵質頁巖或厚度不大的磨圓度較好的礫巖層組成,代表一套海浸序列的濱?!\海相沉積建造,綜合礦區整體地質特征,該礦床為一濱?!\海相膠體ˉ化學沉積鐵礦床。
構造;鐵礦;沉積;礦床
該區早在1958年河南省地質局豫二隊就開展了地質工作,此后至今河南省有色地質局第六地質大隊、河南省地礦局區調隊、山西省建委地質局區域地質測量隊、河南省地礦局測繪隊等隊伍在此開展了區域地質調查、鐵礦勘探等工作,對本區的地層、構造、巖漿巖等進行了系統的工作。近些年國家開展了新一輪地質找礦工作,根據從事該區鐵礦勘查工作的認識,試對石峽溝鐵礦床成因進行探討。
礦區位于華北地臺南緣,地層分區屬華北地層區澠池—確山小區。區內斷裂構造不發育,僅有一條北西—南東向的斷裂,區內巖漿活動不頻繁。
(1)地層。出露地層主要為中元古界汝陽群云夢山組、白草坪組、北大尖組及第四系。中元古界汝陽群云夢山組(Pt2y):出露于礦區的西部。與下伏地層熊耳群馬家河組呈角度不整合接觸,為一套沉積變質巖,下部主要為紫紅色石英砂巖、礫巖,中上部以紫紅色中厚層狀石英砂巖為主,與上覆白草坪組為整合接觸。根據巖性組合特征自下而上可分為下段(Pt2y1)和上段(Pt2y2)二個巖性段,區內僅出露上段。云夢山組上段(Pt2y2)分布在本區西部,是本區的含礦巖系,為灰白、紫紅等色砂巖。底部為砂礫巖層,成份以砂粒最多,礫石次之,礫石直徑由1厘米至數厘米不等,為鐵礦層和鐵質石英砂巖。下部為云夢山組下段地層。中部為不等粒石英砂巖夾薄層頁巖。上部為灰白色及肉紅色石英砂巖,與上覆白草坪組為整合接觸。鐵質石英砂巖,紫紅色,細—中粒結構,中—厚層狀構造。主要由石英和赤鐵礦組成,TFe含量5-31%。石英砂巖:灰白色,細—中粒結構,厚層和巨厚層狀構造。主要由石英顆粒組成,其含量達95%以上。頁巖,紫紅色和灰綠色,泥質結構,頁理狀構造。局部含粉細砂。
中元古界汝陽群白草坪組(Pt22bc):主要分布在礦區中部和南部,主要為紫紅、灰綠色頁巖、砂質頁巖,夾石英砂巖、含礫石英砂巖、鈣質砂巖等。中元古界汝陽群北大尖組(Pt22bd):主要分布在礦區東北部,石英砂巖夾長石石英砂巖、頁巖,頂部含礫砂巖。
第四系(Q):主要分布于區內的溝谷之中緩坡之上,為沖積、洪積、坡積及殘積的粘土、亞粘土、砂及含砂礫的粘土等松散堆積物。
(2)構造。本礦區構造比較簡單,除了局部地方巖層有撓曲現象外,很少有褶曲構造。根據數十個巖層產狀測量結果,巖層傾向變化范圍為120-160°,傾角10-17°,巖層平均產狀為,傾向140°,傾角13°。該礦區本身為斷裂變動所復雜化了的單斜構造山。北有F2斷層(老銀硐-東溝),礦區西南部有F3斷層(塞溝-金燈河)。在此兩個斷層發生的同時,有一系列的派生小斷層發生,現就本區斷層敘述如下。
F3斷層:位于塞溝—張莊一帶,自胡莊附近起,經塞溝、張莊、金燈河一帶逐漸消失,橫穿本礦區,斷層延長方向為北西—南東向,北東盤下降,南西盤上升,為正斷層??傮w走向約115°,斷層面傾向北東,傾角75°~85°,勘查區內出露長約1800m。北東盤由西向東依次為:中元古界汝陽群云夢山組上段(Pt2y2)、汝陽群白草坪組(Pt22bc)、汝陽群北大尖組(Pt22bd);南西盤由西向東依次為中元古界汝陽群云夢山組上段(Pt2y2)、汝陽群白草坪組(Pt22bc)。
(3)巖漿巖。在礦區北部雜木溝、老銀洞等處,發現有灰色石英斑巖巖墻侵入熊耳群地層中,一般寬1~2m,近乎直立。根據鏡鑒結果,斑晶為透長石,約占10~15%,次為石英,邊緣有溶蝕現象,含少量黑云母。高嶺土和絹云母等。基質為隱晶質的長英質礦物,晶化后呈霏細結構,次生礦物為高嶺土和絹云母等。巖石大都具斑狀結構和流紋構造,出露地表部分多數已經高嶺土化。礦區西部約10千米,巖漿巖活動主要表現為中元代熊耳期中基性火山熔巖的噴發,主要由輝石安山巖組成。區內無巖漿巖活動。
3.1 成礦控制因素及礦床成因類型
(1) 成礦物質來源。礦體底板多為鐵質頁巖、石英砂巖、石英礫巖,頂板由鐵質頁巖或厚度不大的磨圓度較好的礫巖層組成,在石英砂巖、石英礫巖之上為厚層狀石英砂巖,代表一套海浸序列的濱海~海相沉積建造,通過對礦區西部熊耳群安山巖的野外觀察及室內化學分析可知,安山巖自下而上其結構、構造及化學成分呈漸變趨勢,頂部鐵質相對富集。說明鐵礦的成礦物質來源為下伏的安山巖風化層;(2)控礦因素。本區赤鐵礦的形成,與熊耳群安山巖古風化殼密不可分,云夢山組上段底部礫巖層是重要的找礦標志,古風化殼低凹處,云夢山組上段地層是控礦地層;(3)礦床成因類型。礦體底板多為鐵質頁巖、石英砂巖、石英礫巖,頂板由鐵質頁巖或厚度不大的磨圓度較好的礫巖層組成,在石英礫巖之上為厚層狀石英砂巖,代表一套海浸序列的濱?!珳\海相沉積建造,綜合礦區整體地質特征,該礦床為一濱海~淺海相膠體~化學沉積鐵礦床。
3.2 找礦標志
本區赤鐵礦的形成,與熊耳群安山巖古風化殼密不可分,云夢山組上段礫巖層是重要的找礦標志,古風化殼低凹處,礫巖層較厚的部位往往是成礦的有利部位。
礦區位于華北地臺南緣,地層分區屬華北地層區澠池—確山小區,巖層傾向120°-160°,傾角8°-17°,具有良好的成礦地質背景。赤鐵礦體位于礦區中部的張莊東部一帶,礦體呈層狀、似層狀產于云夢山組底部石英砂巖之中,并嚴格受其層位控制。鐵礦的成礦物質來源為下伏的安山巖風化層,云夢山組上段底部礫巖層是重要的找礦標志,古風化殼低凹處,云夢山組上段地層是控礦地層。云夢山組上段礫巖層是重要的找礦標志,古風化殼低凹處,礫巖層較厚的部位往往是成礦的有利部位。綜合礦區整體地質特征,該礦床為一濱?!珳\海相膠體~化學沉積鐵礦床。
[1]羅銘玖,黎世美,盧欣祥.河南省主要礦產的成礦作用及礦床成礦系列[M].北京出版社,2000.
[2]孟浩.條山鐵礦礦體(層)特征[J].科技創新導報,2011(19):78-78.
[3]孟浩.高邑—馬谷田一帶鐵礦地質特征淺析[J].西部探礦工程,2012(01):145-146.
[4]河南省新安縣-澠池縣石峽溝鐵礦區勘探(詳終)報告[R].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測繪地理信息院,2014.
劉美華(1982-),女,河南鄢陵縣人,工程師,從事地質礦產勘查、綜合研究及技術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