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海霞(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吉林 132021)
吉林省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分析
萬海霞
(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吉林 132021)
現階段,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平分秋色,且職業教育呈現出發展壯大的趨勢。在畢業生就業日益緊張的今天,如何有效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這直接影響著職業教育的發展情況,并關聯著和諧社會的構建情況。本文以吉林省為例,首先分析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現狀,然后提出了針對性的就業對策。
吉林省;高職院校;就業
伴隨著高職教育的不斷改革,顯著促進了吉林省地區職業教育的發展,同樣,吉林省高職院校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并形成了初步發展規模,它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顯。然而,高職院校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挑戰。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率直接決定著高職院校自身的發展命運,因此,本文對于畢業生就業的探討和分析具有重要意義。
伴隨著高校擴招的全面實施,大學生數量迅速增加,外加城鎮化進程的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逐漸轉向城鎮,這大大增加了社會就業負擔。同時,因社會工作崗位并未增加,使得畢業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而世界經濟格局的轉變也對我國經濟產生沖擊,這在某種程度上激化了畢業生就業形勢。吉林省在1998年正式設置首個高等職業院校,這是吉林省高職教育的起點。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高職院校招生數量逐年遞增。近幾年,在高校擴招以及錄取率的共同作用下,吉林省高職院校生源具有不確定性,有些院校的第一志愿報考情況不理想,為完成招生計劃,需要招考平行志愿考生;有些高職院校因就業前景一片光明,第一志愿報考人數較多,招生錄取線逐年上升[1]。
1.1 就業觀念缺少科學性
現階段,對高職院校畢業生而言,因就業指導力度不足,導致畢業生就業觀念缺少科學性。有些對工作抱有過高的期望,就業位置擺放不合理。在擇業過程中通常會過多的考慮物質因素,忽略職業發展前景,也不會考慮社會貢獻度。大部分畢業生均將經濟發達地區作為就業首選地區,希望進入國企或者外企,但自身卻存在能力不足,存在不愿吃苦的問題。
1.2 畢業生薪資待遇不理想
伴隨著高等教育的崛起,人才選擇標準和空間日益擴大,形成了一種企業忽略自身崗位需求,胡亂攀比,片面提高人才選擇標準,這對于吉林省高職院校而言,無疑增加了畢業生的就業難度。通常,在薪資待遇層面,高職學生與本科生相比,起點較低,這大大降低了高職畢業生的就業積極性。另外,伴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民工涌向城鎮,部分企業為節省生產運營成本,將招聘對象轉向農民工,這對于高職畢業生就業而言,相當于雪上加霜,上述因素嚴重阻礙了就業進程。
1.3 專業設置不合理
現階段,吉林省大部分高職院校片面追求熱門專業,盲目設置熱門專業,因社會需求調研力度不足、培養條件不完整,使得該專業的畢業生通常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同時,一些高職院校片面追求高、大、全,但卻仍然沿用傳統管理模式,專業設置不合理,這大大降低了人才培養質量。
1.4 師資力量不強
調任和招聘是高職院校專職教師的主要選拔途徑,因我國尚未出臺具體的關于專職教師實踐教學的標準和規范,所以,相應的專業實踐訓練效果并不理想。現階段,吉林省高職院校教師普遍存在操作經驗不足的問題,理論課程單調乏味,現實應用的融入較少,畢業生雖然最終能順利獲得畢業文憑,但是,無法快速適應工作崗位,自然不能實現順利就業[2]。
2.1 加強就業指導
在新生入校后,高職院校便應開展就業指導工作,幫助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和科學的擇業觀念,加強在擇業價值方面的引導,通過三年教學,形成合理的就業價值取向,制定可行的職業生涯規劃,并依照市場需求,不斷優化知識結構,逐步增強就業能力。同時,還應指導高職學生樹立適宜的抱負,這要求高職學生應能清晰認識自身條件,了解周邊環境,待形成了一個整體認識后,方能樹立適宜的抱負,而這有利于自我價值的實現。
2.2 積極獲取各方支持
經濟發展是決定高職畢業生就業情況的主要因素,從具體層面而言,企業是學生就業的主要影響因素。因此,用人單位應參照崗位需求,合理設置選拔標準,平等看待高校畢業生和高職畢業生,有效發揮人才效能。因高職畢業生就業難的引發因素較多,所以,就業形勢的緩和也需要從多個層面共同著手,單純依賴用人單位是不夠的,國家應加強政策支持,社會各界應增加就業扶持,與吉林省高職院校攜手共同為畢業生創造公平、寬松、良好的就業環境。
2.3 合理設置學科專業
(1)增強學生素質。吉林省高職院校在做好專業知識教育的同時,還應確保人文教育的開展質量,實施學分制,以選課的形式來學習人文知識,以此來提升畢業生的人文素養,培養職業道德,增強人際交往能力;
(2)加強與用人單位的交流。高職院校應沖破課堂束縛,加強與用人單位的交流,以此來了解就業動態,掌握就業形勢,在課程教學中適當引入新型專業理念,進而改善教學質量;
(3)打造品牌優勢。專業設置應獨具特色,打造品牌優勢,對于新增設的工作崗位,應以辯證的眼光進行論證,緊密結合社會需求和辦學目標,禁止盲目跟風。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著重培養實踐操作能力。
2.4 構建雙師型隊伍
雙師型是指不僅能傳授理論知識,還可開展實習教學。為構建雙師型隊伍,首先,合理選拔兼職實訓教師[3]。通常選拔長期從事一線生產工作的人員充當兼職實訓教師,他們具備一定的實踐檢驗,在實訓課程中可給予學生有效的指導以及寶貴的意見;其次,雙師型隊伍在全面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還能面向學生傳授勞動技能,有利于學生的成長;最后,高職院校應鼓勵青年教師應走進企業,深入學習,在增強師資力量的同時,也能在課堂教學中合理融入生產實踐。
高職院校區別于普通院校,其畢業生就業問題更加嚴峻。為實現吉林省高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緩解就業難現狀,高職院校應明確畢業生就業現狀,牢固樹立以就業為目標的辦學理念,積極調整人才培養手段,著重培養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進而更好適應現代社會。
[1]孔令聲,王詞.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分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30(7):74-76.
[2]張瑜波.當前我國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能力培養分析[J].成人教育,2012,32(5):85-86.
[3]蔣竹林.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的現狀分析及對策[J].時代文學,2014,(22):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