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衛瑞(滎陽市水務局)
滲流計算應包括以下設計水位組合;上游正常蓄水位與下游相應的最低水位;上游設計洪水位與下游相應的水位;上游校核洪水位與下游相應的水位;庫水位降落時上游壩坡穩定最不利的情況。
土石壩設計中,滲流分析為極重要的內容。通過滲流分析可以確定以下滲流特性。
確定壩體浸潤線的位置(包括水位降落期間上游壩殼的浸潤線位置);確定滲透流量和滲透壓力(包括繞流);確定壩基平均水力坡降、出逸坡降;確定大壩下游地下水位或剩余水頭大小,以便判斷下游農田等是否會浸沒或受影響。以上特性是進行壩基滲流控制的重要依據,并用以分析壩體的穩定性、確定斷面結構、確定防滲體與排水體設施類型及其具體尺寸。
在進行滲流分析時,經研究和確定壩體土料的性質、壩基的水文工程地質特性以及滲流邊界條件等,選擇恰當的計算模型和計算方法,才能獲得正確的滲流分析結果。滲流計算按平面問題進行,不僅符合實際情況,凡從論證大壩安全性已能滿足要求。
大壩浸潤線特征是:上下游壩殼內的浸潤線均接近于水平,滲流經由上游壩殼,并透過心墻后,即沿著心墻后坡集中,并與下游壩殼內的浸潤線相銜接。因此大壩的滲透穩定性問題,主要存在于心墻的本身;心墻與巖基以及其他埋設建筑物的接觸面;心墻的下游過渡層等部位,其中尤以下游過渡層的滲透穩定性問題突出。結合工程實際,滲流計算內容為:計算正常高水位時最大斷面及各控制斷面的浸潤線及單寬流量。至于滲透穩定計算,壩體將設置反濾層,就是為了防止發生滲透破壞而經計算設計的,所以可不進行滲透穩定校核。
滲流分析方法包括試驗法、水力學法、流體力學法、圖解法和數值法等。結合滲流計算內容,選擇水力學法最為合適。
水力學法:是在平面滲流條件下,研究求解的穩定滲流的一種近似方法。這種方法可以計算壩體的浸潤線位置、滲透流量。其計算簡單、適用,能滿足滲流控制的精度。
據天津大學《水工建筑物》基本假定:滲流在土體內的流動是穩定的,連續的;滲流在土體內的流態是層流并符合達西定律;滲流液體是不可壓縮的;在同一種土壤中是各向同性的。
該壩為單一的均質土石壩。由于此次設計的土石壩修建在透水地基上,可以將滲流分析分成兩部分,分別計算滲流量:先假定壩基為不透水地基,則壩體中的滲流可以按照不透水地基上的壩體滲流來計算;假定壩體為不透水壩體,再計算壩基中的滲流量;最后,將二者的滲流量相加,則可以得到整個斷面的滲流量。
現選擇最大壩體斷面,并以上游正常蓄水位與下游相應的最低水位組合為例,分別計算如下:
①對壩體進行滲流分析。壩體單寬流量及浸潤線方程采用式1 和式2 進行計算。壩體上游擋水三角形換算成等效矩形的寬度為:b=0.40H1=0.40×70.40=28.16m
所以滲流區長度:L=28.16+10+155.65=193.81m
壩體單寬滲流量:

壩體浸潤線方程:

式中:q—單寬滲流量,m3/s ·m;H1 和H2—分別為上、下游壩前水深,分別取70.20m 和0m;L—滲流區長度,m;k—壩體的滲透系數,取10-6cm/s;x—計算點至下游面的距離,m。所以,計算結果如表1:

表1 計算結果表
②對壩基進行滲流分析。認為壩體是不透水的,砂卵石地基平均厚度約5m,沿河谷長度取為壩身長379.50m。

式中:q—單寬滲透流量,m3/s·m;k—滲透系數,cm/s;J—水力坡降,無量綱;T—壩基砂卵石厚度,m。壩基砂卵石滲透系數k1=1 ×10-2cm/s=1 ×10-4m/s, 截 水 槽 土 料 滲 透 系 數k2=10-6cm/s=10-8m/s。正常蓄水位時下游無水,設計截水槽底寬10m,邊坡1:1.60。地基平均開挖0.50m,砂卵石地基厚4.50m。
不同滲透系數的豎向條帶土層可以一等效的均質土層代替,按滲流不變的原則將壩基折算為砂卵石層:

所以壩基滲流量為:q=1 ×10-4 ×6.99 ×10-4 ×4.50=3.15 ×10-7m3/s·m
再把(1)(2)計算出來的結果相加得壩基總滲透流量為:Q=2.54 ×10-7 ×193.81+3.15 ×10-7 ×379.50=1.69 ×10-4m3/s。一晝夜滲水量:1.67 ×10-4 ×24 ×60 ×60=14.50m3
一是正常運用與非常運用條件下,上游水深與下游水深之差分別僅為1.37,0.79m,透過均質壩向下游的單寬流量相差不大;二是下游壩殼內的浸潤線接近于水平;三是不做滲透穩定分析,本設計中設計了反濾層,基本能保證滲透穩定的要求。四是全壩長均以最大斷面滲流量計算,得出的滲流量偏大。
穩定計算的目的是保證土石壩在自重、各種情況的孔隙水壓力和外荷載作用下,具有足夠的穩定性,不致發生通過壩體或壩體和壩基的整體剪切的破壞。按規范的要求:土石壩施工、建設、蓄水和庫水位降落的各個時期不同荷載下,應分別計算穩定性。控制穩定的有施工期(包括竣工時)、滲流穩定期、水庫水位降落期和正常運用遇地震四種工況,應計算內容如下:一是施工期的上、下游壩坡;二是穩定滲流期的上、下游壩坡;三是水庫水位降落期的上游壩坡;四是正常運用遇地震的上、下游壩坡。
由于穩定計算需求出壩坡的最小安全系數及其相應的滑裂面,因此需要計算出每個滑裂面的安全系數。
對于均質壩,上下游壩坡均為曲線滑裂面。采用瑞典圓弧法進行穩定計算。

式中li—條塊的長度,m;bi—條塊的寬度,m;c—有效應力的內凝力,kPa;φ—有效應力的內摩擦角,度;αi—條塊重力線與通過此條塊底面中點的半徑之間的夾角,度;γi—條塊的重度,KN/m3。
由基本資料知:c=19.62kPa,φ=31°。
取下游壩坡的滑裂面作為示范計算面,見圖1。

圖1 穩定計算簡圖
用手工計算正常蓄水位情況下下游壩坡穩定,其余的用程序計算。按平均坡度1:2 簡化計算。滑動面圓心的位置選在壩坡中部上方、坡線中點鉛垂線與法線之間半徑為L/2 的范圍內,其中L 是壩坡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長度。具體計算結果見表2。

表2 正常蓄水位情況下下游壩坡穩定計算表
由表3可知,工程等級為2 級的壩,在正常運用條件下的壩坡抗滑穩定最小安全系數為1.25,因Fs=1.72>1.25,所以在正常蓄水位下下游壩坡滿足穩定,具體見表3。位)與死水位之間的各種水位下的穩定滲流期;②水庫水位在上述范圍內的經常性的正常降落;③抽水蓄能電站水位的經常性變化和降落。非常運用條件I 系指:①施工期;②校核水位下有可能形成的穩定滲流期;③水位非常降落;④正常運用條件與地震組合。非常運用條件II 指非常運用條件I 的①-③加地震。

表3 壩坡抗滑穩定最小安全系數表
程序計算得抗滑穩定系數為;水庫水位降落期上游壩坡:1.69;地震期的下游壩坡:1.64;均滿足穩定要求,所以擬定的壩坡滿足穩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