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洪波,毋少庚
(華東理工大學石油加工研究所,上海 200237)
聚α-烯烴(polyalpha-olefin,英文俗稱PAO)基礎油是被廣泛使用的潤滑油的合成基礎油,與其他基礎油相比,PAO的優勢主要是黏度指數高、傾點低、抗氧化性能好、低揮發性、閃點高等。茂金屬催化劑是近年來開發的用于催化α-烯烴的高效催化劑,與其他催化劑相比具有如下優點[1-2]:① 茂金屬催化劑催化活性極高,比傳統的Ziegler-Natta催化體系高100倍以上,催化劑用量極少;②作為均相單活性中心催化劑,具有優異的共聚性能,聚合產物的分子量分布窄,黏度指數高,產物性質穩定,使用壽命長。
茂金屬催化劑用于催化α-烯烴聚合時,通常用甲基鋁氧烷(MAO)作為助催化劑。Brüll等[3]用(CH3)2Si(2-methylbenz[e]indenyl)2ZrCl2/MAO催化高級α-烯烴聚合,所得聚合產物的摩爾質量相對較大。Knowles等[4]用Ph2C(Cp)(9-Flu)ZrCl2/MAO催化1-癸烯聚合,所得產物在100℃黏度為110(1cSt=10-3Pa·s,下同),轉化率為89.1%。盛亞平等[5]用(n-Bu)Cp2ZrCl2/MAO對1-癸烯的齊聚進行了研究,所得聚合物由二聚體、三聚體、四聚體和五聚體組成。但是,MAO的缺點很明顯[6-7]:①MAO中含有游離的三甲基鋁的量經常變化,生成的產物結構多變,很難控制;②MAO很不穩定,對水極其敏感,實驗危險程度高;③MAO的造價高昂且用量很大,生產成本高;④MAO的結構復雜,具有鏈狀、籠狀、環狀等結構,關于其催化聚合的反應機理難以解釋。而弱配位硼化物由于其明確的化學結構和極少的用量,使它相比MAO更有優勢。Wu等[8]用Ph2C(Cp)(9-Flu)ZrCl2/Al(iBu)3/[Me2NHPh]+[B(C6F5)4]-催化1-癸烯聚合,轉化率為85%、黏度指數為283、分子量分布為1.93。Hagemeister等[9]用Me2Si(4H-Ind)2ZrMe2/Al(nOc)3/[Me2NHPh]+[B(C6F5)4]-催化1-癸烯聚合,所得產物的轉化率為73.9%、黏度指數為249、分子量分布為1.758。呂春盛等[10]用2-Me4Cp-4,6-tBu2-PhOTiCl2/Al(iBu)3/Ph3C+B(C6F5)4ˉ催化1-癸烯聚合,得到轉化率為80.4%、黏度指數為238、凝點為-62℃的聚合產物。但是它們的轉化率都不高,反應的經濟性不好。本文作者用[Me2NHPh]+[B(C6F5)4]-代替MAO作為助催化劑,探索rac-Et(1-Ind)2ZrCl2/Al(iBu)3/[Me2NHPh]+[B(C6F5)4]-體系催化1-癸烯聚合達到高轉化率的條件,并對所得產物的結構和性質進行了研究。
主催化劑rac-Et(1-Ind)2ZrCl2由華東理工大學應用化學研究所制備,結構式如圖1所示;助催化劑[Me2NHPh]+[B(C6F5)4]-購買于百靈威公司,結構式如圖2所示;清除劑為Al(iBu)3購買于百靈威公司。1-癸烯,純度≥96.2%,購于道普化學公司。

圖1 rac-Et(1-Ind)2ZrCl2的結構

圖2 [Me2NHPh]+[B(C6F5)4]-的結構
本實驗中,金屬有機化合物對水分和空氣極其 敏感,所有涉及的制備、貯存和反應都采用標準的Schlenk技術,在高純氮氣保護下進行。1-癸烯使用前用活化過的13X分子篩(真空下200℃保持4h)浸泡至少24h,在氮氣保護下過濾,加入CaH2回流20h以上,減壓蒸餾,貯存于Schlenk瓶中備用。溶劑甲苯,分析純,加入金屬鈉至少回流48h,同時加入二苯甲酮做指示劑,顏色變紫以后方可使用。
所有實驗用的玻璃儀器和注射器都要在烘箱中烘干,茂金屬和硼化物的甲苯溶液提前在氮氣保護下配制,聚合反應在Schlenk瓶中進行,反應瓶提前抽真空,用熱風槍烘烤除水除氧,然后通氮氣置換,在氮氣保護下降溫,反復進行至少3次。當油浴溫度達到設定溫度時,邊攪拌邊加入1-癸烯、甲苯、Al(iBu)3,rac-Et(1-Ind)2ZrCl2溶液、[Me2NHPh]+[B(C6F5)4]-溶液。開始計時,溫度保持一定,達到指定時間后,用HCl-C2H5OH溶液終止反應。分液,在上層產物中繼續加入去離子水沖洗,再分液,取上層清液,經減壓蒸餾除去未反應的單體和溶劑,剩余的即為聚合產物。
聚合產物運動黏度、閃點、傾點的測定方法按照GB/T265—1988[11]標準進行;1H NMR和13C NMR表征在Bruker公司的型號為AVANCE 500的超導傅里葉變換核磁共振波譜儀上進行;摩爾質量及分子量分布采用Poly Laboratories公司的PL-GPC50凝膠滲透色譜儀測定;1-癸烯的轉化率通過物料衡算得出。
大量研究表明,α-烯烴聚合反應過程中,茂金屬并不是直接作為催化活性體參與反應,而是作為催化前體,先經過烷基化,再和硼化物反應生成活性物種,然后再參與聚合反應[12-13]。聚合反應活性物種生成過程如圖3所示。

圖3 rac-Et(1-Ind)2ZrCl2/Al(iBu)3 /[Me2NHPh]+[B(C6F5)4]-生成活性物種過程
由于反應的原料是1-癸烯,且加入量都是20mL,所以由Zr/烯摩爾比作為衡量茂金屬催化劑濃度大小的指標,實驗結果如表1所示。當Zr/烯摩爾比增加時,反應轉化率增大最后趨于不變。這是因為當Zr/烯摩爾比小于8×10-5時,聚合反應的鏈增長速率大于鏈失活速率,催化劑濃度越高,生成的活性中心數目越多,反應轉化率與催化劑濃度接近一級關系[14];當Zr/烯摩爾比大于8×10-5時,聚合反應的鏈增長速率和鏈失活速率達到動態的平衡,同時催化劑濃度高時更易于發生雙分子失活,繼續增加催化劑濃度,反應轉化率幾乎不變。因此,最優的Zr/烯摩爾比為8×10-5。
茂金屬催化劑濃度的變化對黏度和摩爾質量幾乎沒有影響,黏度和摩爾質量的波動是測量誤差導致的??赡艿脑蚴谴呋瘎舛仍黾訒r,鏈增長和鏈轉移的速率同時增大,造成摩爾質量的變化很小。
一般來說,Al(iBu)3的主要作用[15]有:①作為茂金屬催化劑的烷基化試劑;②清除溶劑或者單體中的少量雜質;③作為鏈轉移試劑;④和主催化劑形成雙茂異核絡合物。茂金屬催化劑是單活性中心催化劑,Al(iBu)3可以穩定茂金屬的活性中心,所 以Al/Zr摩爾比是一個重要的反應指標,反應結果如表2所示。當Al/Zr摩爾比增大時,轉化率、黏度和摩爾質量先增大后減小。這是因為,當Al/Zr摩爾比小于80時,Al(iBu)3的濃度較低,沒有充分的發揮其除雜和烷基化的作用,形成的催化活性中心數目不足,轉化率、黏度和摩爾質量隨濃度升高而增加;但是當Al/Zr摩爾比大于80時,過多的Al(iBu)3會和活性物種絡合,造成催化劑的失活,從而使轉化率變低,同時剩余的Al(iBu)3會作為鏈轉移試劑,促進了聚合反應鏈向Al的轉移,產物的黏度和摩爾質量減小。因此,Al/Zr摩爾比為80時,反應效果最佳。

表1 Zr/烯摩爾比對聚合產物黏度和摩爾質量的影響
在聚合反應中,硼化物是重要的助催化劑,它的作用主要是與茂金屬配位,奪去茂金屬上的質子使其形成空配位的陽離子,并和茂金屬陽離子形成陰陽離子對。因此,B/Zr摩爾比是影響聚合反應的重要參數,反應結果見表3。當B/Zr摩爾比增大時,反應轉化率、黏度和摩爾質量先增加最后趨于不變。這是因為,當B/Zr摩爾比小于1.5時,助催化劑的用量不足以使茂金屬全部轉變為活性物種,同時,硼化物濃度低時,形成的活性物種不穩定,造成活性中心的數目較少,鏈增長速率小,轉化率、黏度 和摩爾質量隨硼化物濃度增大而增加;而隨著B/Zr摩爾比達到并超過1.5時,茂金屬被充分的活化并使之穩定存在,反應轉化率、黏度和摩爾質量不再增加[14]。因此,最佳的B/Zr摩爾比為1.5。

表2 Al/Zr摩爾比對聚合產物黏度和摩爾質量的影響

表3 B/Zr摩爾比對聚合產物黏度和摩爾質量的影響
在聚合反應中,反應溫度主要影響催化劑的活性和反應體系分子的擴散速率,進而影響反應的轉化率的大小,反應結果見表4。當溫度升高時,反應轉化率先增大后減小,黏度和摩爾質量隨反應溫度增大而一直減小。原因在于,溫度影響催化劑的結構和活性:一方面,當溫度升高時,茂金屬轉化為活性中心的比例隨溫度升高而增大,活性中心的增多,意味著單位體積活性物種濃度的增加,轉化率增大;同時,β-H消除的速率變大,1-癸烯聚合度下降,摩爾質量降低;另一方面,溫度影響催化劑的立體選擇性,茂金屬催化劑在高溫下變得很不穩定,溫度升高導致構象的自由度增加,1-癸烯單 體插入的空間位阻效應增大,低聚物的含量增加,轉化率降低,黏度變小[10,15]。

表4 反應溫度對聚合產物黏度和摩爾質量的影響
反應時間主要影響反應進行的程度,判斷反應是否進行完全,實驗結果如表5所示。當反應時間不到1h時,反應沒有達到平衡,隨著反應時間的延長,反應轉化率的增加很明顯,這是因為含雙鍵的聚合物重新參與到鏈增長過程,與活性中心配位、插入[16],因此黏度和摩爾質量隨著反應時間的延長而增大;當反應時間為1~3h時,鏈增長速率和鏈轉移以及失活速率達到動態的平衡,轉化率、黏度和摩爾質量基本不再變化。

表5 反應時間對聚合產物黏度和摩爾質量的影響
在最佳聚合反應條件下,所得產物的典型13C NMR如圖4所示。參照相關文獻,標識出了側鏈峰的歸屬[16]為:C135.68,C227.25,C331.04,C430.54,C530.22,C632.72,C723.44,C814.82,聚合產物表現出了很好的規整性,具有統一的片段 結構。

圖4 1-癸烯聚合物樣品的13C NMR圖
在最佳聚合反應條件下,所得產物的典型1H NMR如圖5所示。依據相關文獻[17],在4.6~4.8出現的峰信號為(C=CH2),在5.0~5.2出現的峰信號為(—CH=CH2),在5.2~5.4出現的峰信號為(C=CH—)。這3種雙鍵基團的相對比例為11∶1∶5,它們是通過不同的鏈消除反應形成的,如圖6所示。
在最佳聚合反應條件下,1-癸烯20mL,甲苯20mL,Zr/烯摩爾比8×10-5、Al/Zr摩爾比80、B/Zr摩爾比1.5、T為 80℃、t為1h時,測得產物的性質如表6所示。衡量潤滑油基礎油的重要指標是黏度指數和分子量分布,由于茂金屬催化劑單一的反應活性中心,使得聚合產物的黏度指數高(259),分子量分布窄(2.088)。

圖5 1-癸烯聚合物樣品1H NMR圖

圖6 不同的鏈消除方式

表6 優化條件下所得聚合產物的性質
(1)rac-Et(1-Ind)2ZrCl2/Al(iBu)3/[Me2NHPh]+[B(C6F5)4]-體系催化1-癸烯聚合,在反應條件為: 1-癸烯20mL、甲苯20mL、Zr/烯摩爾比為8×10-5、Al/Zr摩爾比為80、B/Zr摩爾比為1.5、T為80℃、t為1h時,反應轉化率較高,達到96.2%。
(2)聚合產物具有高黏度指數(259)、高閃點(>300℃)、低傾點(-25℃)和低分子量分布(2.088),達到高品質潤滑油基礎油的基本要求。
[1] Hagemeister M,Kramer A I,Nandapurkar P J,et al. Utilization of linear alpha olefins in the production of metallocene catalyzed poly-alpha olefins:US,0221775[P]. 2009-09-03.
[2] 張衛江,王楠楠,徐姣,等. 聚α-烯烴合成油制備過程中BF3絡合物的分離及回收[J]. 化工進展,2013,32(7):1468-1473.
[3] Brüll R,Pasch H,Raubenheimer H G,et al. Polymerization of higherα-olefins with (CH3)2Si(2-methylbenz[e]indenyl)2ZrCl2[J].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A:Polymer Chemistry,2000,38(13):2333-2339.
[4] Knowles D C,Fabian J R,Kosover V,et al. Polyalphaolefins and processes for forming polyalphaolefins:US,0092752[P]. 2011-04-21.
[5] 盛亞平,黃啟谷,陳偉,等. 茂金屬催化劑/MAO催化1-癸烯齊聚合及其產物的結構與性能[J]. 化工學報,2007,58(3):759-764.
[6] 張普玉,王立,封麟先. 茂金屬/硼化和物烯烴聚合催化體系研究進展[J]. 化學進展,2001,13(2):108-112.
[7] Chen E Y X,Marks T J. Cocatalysts for metal-catalyzed olefin polymerization:Activators,activation processes,and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J].Chemical Reviews,2000,100(4):1391-1434.
[8] Wu M M,Rucker S P,Canich J A M. Process for producing novel synthetic basestocks:US,0160502[P]. 2011-09-30.
[9] Hagemeister M P,Jiang P,Wu M M,et al. Production of shear-stable high viscosity PAO:US,0247442[P]. 2009-10-01.
[10] 呂春勝,趙俊峰. 限制幾何構型茂金屬/硼化物催化1-癸烯齊聚及其產物表征[J]. 化工進展,2009,28(8):1371-1375.
[11]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開發部. 石油和石油產品試驗方法國家標準[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5.
[12] Santam?ki S,Aitola E,Kokko E,et al. Activation of hafnocene catalyzed polymerization of 1-hexene with MAO and borate[J].EuropeanPolymer Journal,2009,45(3):863-869.
[13] 胡杰,朱博超,義建軍,等. 金屬有機烯烴聚合物催化劑及其烯烴聚合物[M].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21-34.
[14] Mehdiabadi S,Soares J B P,Bilbao D,et al. Ethylene polymerization and ethylene/1-octene copolymerization withrac-dimethylsilylbis (indenyl)hafnium dimethyl using trioctyl aluminum and borate:A polymerization kinetics investigation[J].Macromolecules,2013,46(4):1312-1324.
[15] Vasilenko I V,Kostjuk S V,Kaputsky F N,et al. Effect of different aluminum alkyls on the metallocene/methylaluminoxane catalyzed polymerization of higherα-olefins and styrene[J].Macromolecular Chemistry and Physics,2008,209(12):1255-1265.
[16] 趙俊峰. 茂金屬催化聚α-烯烴基潤滑油基礎油的合成與表征[D]. 大慶:大慶石油學院,2009.
[17] Kim I,Zhou J M,Chung H. Higherα-olefin polymerizations catalyzed byrac-Me2Si(1-C5H2-2-CH3-4-tBu)2Zr(NMe2)2/Al(iBu)3/ [Ph3C][B(C6F5)4] [J].Polymer Science,2000,38(9):1687-1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