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5月6日,記者出席了中歐建交40周年的慶典。在慶祝儀式上,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歐洲委員會副主席費德麗卡·莫蓋里尼啟動了以“源味歐洲”為主題的歐洲傳統美食推介活動,旨在向中國消費者推介擁有歐盟地理標志認證的高品質的歐洲傳統美食。 活動中,記者有幸與歐盟委員會農業和農村發展總司總干事澤西·普萊瓦先生相識,并就這次活動以及有關歐盟地理標志農產品和食品安全等問題與他進行了一次深度對話。
對于這次推薦會的期望是什么?
在啟動儀式上,歐盟組團將地理標志(Geographical Indications,簡稱GI)認證的農產品和食品帶到中國,正式啟動為期7個月的“源味歐洲”美食推介活動。據悉,啟動儀式后,歐盟還將陸續在北京各大購物中心舉辦7場路演活動,屆時200平米的移動站臺將巡回展出。
首場路演活動已于5月9日至5月10日在北京悠唐購物中心舉行,西餐大廚親臨現場制作歐洲美食,公眾現場了解并品嘗到了包括原產地保護帕爾馬火腿、原產地保護提洛山奶酪、原產地保護波爾多葡萄酒、地理標志保護巴伐利亞啤酒、地理標志保護拉庫尼亞橄欖油,以及法國白蘭地等來自歐洲的地理標志認證美食。此外,其余6場路演活動將于6月至12月間在北京各大高消費人群聚集的購物中心舉行。
當記者問及對于此次活動的期待時,澤西·普萊瓦先生表示,希望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活動,而且能夠給消費者和媒體帶來更多的信息,能夠向大家介紹更多關于歐洲的地理標志產品的信息。他說,其實最簡單的溝通方式就是請人來嘗一嘗,能夠讓大家都知道這個美食、美酒是什么樣的味道。而且說得更準確一點,我們也希望通過這次活動,提高在中國市場上人們對歐洲的這些產品的認知。
原產地名稱和地理標志的定義和異同在哪里?
一直以來,中國都具有眾多的地理標志知名食品,如西湖龍井、紹興黃酒、嘉興粽子、山西陳醋、金華火腿等。同樣,在歐洲,也具有眾多的知名地理標志知名食品,如波爾多葡萄酒、帕爾瑪火腿、巴伐利亞啤酒等,未來中國消費者或將在中國本土接觸到更多的歐洲本土知名食品。公開資料顯示,2007年7月,歐盟與我國確立了雙方交換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隨后經過嚴格篩選的龍口粉絲、平谷大桃等十大產品被納入首批與歐盟交換的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名單。2010年5月,國家質檢總局與歐盟農業總司正式交換文件,雙方再次確認將對此前交換的包括龍口粉絲在內的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在對方國家或地區進行保護。
在這次活動中,有兩個名詞格外引人關注,這就是“原產地名稱”和“地理標志”。當記者詢問這兩個名詞的異同時,澤西、普萊瓦先生回答,地理標志首次出現于歐盟《關于保護農產品和食品地理標志和原產地名稱條例》(2081/92號/EEC)第2條第2款b項:“地理標志是指一個地區、一個特殊的地方或一個國家(在個別情況下)的名稱,用以表明某種農產品或食品來源于該地區、地方或國家,其具有的特別的品質、聲譽或其他特點可歸因于其地理來源。并且其生產或制造和前期準備是在當地完成的。”其后,又出現于WTO《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TRIPS協議)第22.1條:“本協議中的地理標志系指這樣的標志:它標示出某商品來源于(世界貿易組織)某成員地域內,或來源于該地域中的某地區或某地方,而該商品的特定質量、信譽或其他特征主要歸因于其地理來源。
地理標志產品指產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質量、聲譽或其他特性,本質上取決于這一產地的自然和人文因素,并經審核批準以地理名稱命名的產品。歐盟的“地理標志”包括:原產地保護(PDO)、地理標志保護(PGI)和傳統特產保護。
原產地名稱是指與一種農產品或一種食品有關的一個地區、一個特定地點或在特殊情況下一個國家的名稱。這種農產品或食品是指:發源于那一地理地區,并且只有在自然和人文因素的特定地理環境之中才能形成的某些品質和特征,并且產品的生產、加工和制作都在所指定的地理地區內完成。
地理標志與原產地產品(標志)其特性、功用、作用都是相同的。首先,地理標志和原產地產品(標志)其特性都是標明商品(產品)來源的某一地區,本質上都是個地域標志。其次,地理標志和原產地產品(標志)其功用都是標示該產品的特定質量、信譽或者其他特征,并且主要由該地區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屬性)所決定,都是商品(產品)的品質標志。再次,無論是地理標志或者是原產地產品(標志)其作用都是區別商品(產品)來源,以實施對特定地域產品的特殊保護,目的是確保這些商品或產品的特定品質,促進和發展傳統特色產業和保護經營者的合法利益,盡管名稱叫法不一致,其內涵和實質是一回事。地理標志保護與原產地產品保護都是對產自特定區域特定品質產品的保護 。
受保護的原產地名稱的地理聯系比受保護的地理標志更強:原材料必須來自所指定的地理地區,而受保護的地理標志沒有這樣的規定;與受保護的原產地名稱相反,特殊品質、聲望或其他特征與地理原產地之間的聯系對受保護的地理標志來說是需要的,但并非必須的或專屬的。這樣的聯系必須只“歸因于那一地理原產地”;對于一個受保護的地理標志來說,只需生產、加工或制作者三個環節中的一個在所指定的地理地區內完成,而對于受保護的原產地名稱來說,三個環節都必須在所指定的地理地區內完成。
歐洲農業的發展歷史悠久,十九世紀末以來,生產了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農產品,比如法國葡萄酒、洛克福羊乳干酪、意大利帕爾瑪火腿等。這些著名產品在受到世界各地消費者歡迎的同時也給原產地的農民帶來了可觀收益。然而由于特色產品的名稱頻繁地被其他生產者冒用,歐盟每年都承受著巨大損失。為保持其產品獨特性、防止“搭便車”現象的發生,歐盟國家逐漸通過立法來規定其原產地屬性,隨之誕生了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的相關制度。
歐盟通過了《農產品食品地理標志和原產地名稱保護條例》(即第2081/92號條例),該條例是繼葡萄酒和烈性酒的立法之后,又一項保護農產品地理標志的法規。其保護范圍不但擴大到了歐盟全境,而且將地理標志分為原產地保護(Protection of Designations of Origin,PDO)和地理標志保護(Protection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PGI)兩種類型,逐漸成為歐盟農產品地理標志制度的基礎性法律文件。
澤西·普萊瓦表示,目前,歐盟總計有超過1200種農產品和食品名稱已經注冊擁有歐盟地理標志標志(包括原產地保護PDO和地理標志保護PGI)。另據他透露,目前中國有10個產品獲得歐盟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歐盟有13個產品獲得中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這些地理標志產品為兩國的農產品貿易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中歐目前正在協商具體的保護地理標志產品的協議。” 澤西·普萊瓦透露,今后將會更好地對兩國地理標志產品加以監管和保護。
歐洲食品安全問題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如何應對?
資料顯示,上世紀80年代歐洲爆發瘋牛病,中國進口牛肉市場由此與大多數歐洲國家絕緣。1990年,中國開始禁止從有瘋牛病的國家進口牛羊、牛羊肉及其肉骨粉等相關產品;2001年1月1日起,禁止從所有歐盟國家進口動物性飼料產品。這些進口禁令一直延續到今日。2013年3月中國官方更新的《禁止從動物疫病流行國家/地區輸入的動物及其產品一覽表》顯示,大部分歐洲國家均因為牛海綿狀腦病(瘋牛病)禁止向中國出口牛及相關產品。由此,可以看出,瘋牛病在歐洲產生的影響是不小的。據了解,歐洲不光是瘋牛病的問題,同時還有毒雞塊事件,因此,記者問道:在面對食品安全問題時,歐盟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澤西·普萊瓦先生說,實際上幾年以前歐盟就通過采取有力的措施,把瘋牛病的影響有效地遏制住了,而且是按照國際組織所制定的相應標準,解除了瘋牛病,所以現在瘋牛病的風險是非常之低的。一些原來禁止從歐洲進口牛肉的國家已恢復了進口,比如美國、日本。
至于毒雞塊事件,可能是禽流感引起的,我們也采取了措施,建起一些特別的疫區。目前在歐洲市場已沒有毒雞肉。
在食品領域,要做到零風險是不可能的。一旦出現了風險,歐盟也建立起了一套機制,有一些應對措施,而這個機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預警系統。當出現了任何問題的時候,可以通過這個預警系統,在全歐洲內部進行通報。除了這樣的一個預警系統能夠及早發現危險跡象之外,我們也建立起良好的完善的可追溯的體系,可以保證所有的農產品和食品從農場到屠宰場再到餐桌都能夠全程跟蹤。可追溯體系,也是在瘋牛病爆發之后建立起來的。在歐洲,這個系統是非常全面發達的,所有的牛和牛肉上都有這樣的記錄。
構建“一帶一路”,能給中歐帶來哪些利好?或者說雙方需要做哪些努力?
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下簡稱“一帶一路”)的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參加2013年中國-東盟博覽會時強調,鋪就面向東盟的海上絲綢之路,打造帶動腹地發展的戰略支點。加快“一帶一路”建設,有利于促進沿線各國經濟繁榮與區域經濟合作,加強不同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世界和平發展,是一項造福世界各國人民的偉大事業。
當記者問道,構建“一帶一路”對中歐的農產品能帶來哪些利好?中歐雙方需要做哪些努力時,澤西·普萊瓦先生說,這樣的一個倡議,肯定會促進中歐之間農產品貿易,因為這樣能把中國和歐洲更好地聯系起來,比如說以前是通過海路來運輸,但是現在有更多的方式可以進行更好的貿易和運輸。我們期待著“一帶一路”轉化成具體的機會和項目。因為我們和中國現在也進行了很多這樣的對話,特別像地理標志,雙方達成了這樣一個協議,通過這個協議也能更好地促進中歐之間的農產品貿易,使中歐農產品貿易平穩地向前發展,當然,在我們的雙邊貿易之外,還有很多已經存在的多邊貿易框架,我們也要遵守這些多邊貿易的規則,比如像WTO、SPS相應的規則,像食品法典所制定的相應規則,還有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所制定的相應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