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在歷史上盛產大米、粉葛、茶葉等農產品,以馬壩油粘米、火山粉葛、羅坑茶為代表的特色農產品遠銷珠三角、港澳等地區。之前,由于缺乏統一標準和有效保護措施,造成仿冒曲江地方特色農產品的事件常有發生。
13萬年前,人類祖先“馬壩人”繁衍生息之地的粵北曲江,因為地理標志產品馬壩油粘米、火山粉葛、羅坑茶揚名國內和東南亞再度成為吸引眼球的神奇之地。
曲江歷史上盛產大米、粉葛、茶葉等農產品,以馬壩油粘米、火山粉葛、羅坑茶為代表的特色農產品遠銷珠三角、港澳等地區。之前,由于缺乏統一標準和有效保護措施,造成仿冒曲江地方特色農產品的事件常有發生。如何規范企業生產,維護種植戶的合法權益,一直以來是困擾曲江人的難題。
曲江質監部門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圍繞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先后爭取馬壩油粘米、火山粉葛、羅坑茶等地方特色鮮明、發展前景廣闊的農產品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并通過創新治理模式、推動產業多元發展、強化地標產品保護等方式,積極打造地方特色經濟品牌。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3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年產值近10億元,地理標志產品種植規模、產量、產值、效益都大幅度提高,有力帶動了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取得令人驚喜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馬壩油粘米獲得國家糧食協會頒發的“放心米”稱號、國家“綠色食品”證書、白馬牌馬壩油粘米通過了有機產品認證并獲評廣東省名牌產品,火山粉葛通過了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羅坑茶榮獲第八屆“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一等獎、廣東省第九屆名優茶質量競賽銀獎三項、創新獎一項和優質獎,產品的知名度大幅提高。
創新地標產品培育模式
——標準導航,打造馬壩油粘米 “金字招牌”。曲江質監部門推動廣東聯益馬壩米業(曲江)有限公司等6家馬壩油粘米龍頭企業成立了馬壩油粘米行業協會,通過建章立制規范運行,引導馬壩油粘米行業形成了“一人摻假,招牌盡毀;良性競爭,行業共贏”的營銷理念。與此同時,曲江質監部門積極推動建立“政府搭建平臺,部門劃定標準,行業良性自治,產品質量提升”的馬壩油粘米質量多元共治機制,深入引導企業制修訂相關標準,先后出臺實施了《馬壩油粘米》(DB44/304-2006)和《馬壩油粘栽培技術規程》(DB44/T301-2006)),實現了馬壩油粘米栽培技術、生產工藝和產品質量標準統一,奠定了技術基礎。
——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形成“業內良性自治”。曲江質監部門助推馬壩油粘米行業協會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建立依法經營監督機制,追求合法性商業利益的最大化。各企業自發自覺地相互監督,成為了造假行為最堅定的反對者和質量提升最堅決的執行者。為保障米源安全,各企業自籌資金購進檢驗設備,在收購、入庫、加工前進行相應檢驗,實現了關口前移。在此基礎上,行業協會每兩個月還會進行內部抽查,連續3次檢驗不合格將取消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專用標志使用資格。質量安全治理手段的創新,質監部門在節約大量行政資源的同時,對地理標志產品質量監管的有效性反而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馬壩油粘米在售價高出同類大米50%以上的前提下,仍然占領珠三角及港澳市場的巨大份額。
引導地標產品多元發展
——招商引資擴大生產規模。為擴大羅坑茶的生產規模,質監部門積極配合地方政府開展招商引資,引導有實力企業家投資生產羅坑茶,成功引進了4家投資額超過500萬元的茶葉公司生產羅坑茶,新建優質茶園5000畝,直接帶動200多種植戶走上致富道路。
——優化結構整合生產資源。生產規模小、組織格局分散是制約羅坑茶做大做強的重要原因。曲江質監部門引導羅坑茶農選擇“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公司+行業協會+農戶”的產業化經營組織形式,以“訂單茶葉”的方式規范羅坑茶的生產,并大力爭取政府對相關產業給予稅收優惠政策。得益于“政府搭臺、協會引領、企業牽頭、茶農受益”的良性循環,茶青由原來的5-10元/公斤漲到了100-300元/公斤,茶葉價格由原來均價200元/公斤漲到了1000元/公斤,羅坑茶農人均年收入從申報前1000多元上升到4200多元,戶均年收入從申報前4000多元上升到21000多元。
——依托技術支持提升產品質量。曲江質監部門積極引導火山粉葛龍頭企業創辦韶關市曲江區金葛火山粉葛種植基地,切實提高企業對產品內在質量的控制能力。聯合農業技術部門和相關專家成立了科技攻關小組,專門負責火山粉葛選育,提純復壯和推廣種植,并開展了小面積種植示范。經過試種觀察,產品達到了淀粉含量高、無渣、質鮮、肉嫩、味美;邀請韶關學院、華南農業大學等高等院校的有關專家教授親臨現場指導工作,形成了集研究、試驗、開發、銷售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條,產品上市后每公斤價格達到20~26元,比普通粉葛每公斤價格4~6元高出3~4倍,且經常供不應求。
強化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為了維護地標產品的合法權益,曲江質監局爭取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出臺了《韶關市曲江區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管理辦法》,并由財政保障專項工作經費,強化了對地標產品的制度保護。質監部門每年以區打假辦名義組織農業、工商等部門對全區農業生產資料市場進行專項檢查和整治,嚴厲打擊銷售假冒化肥、農藥、種子等違法行為,凈化農資產品市場。從源頭上堵住漏洞,保障了地標產品農業生產資料質量安全。與此同時,切實加強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專項執法檢查,與馬壩油粘米市場份額較大的東莞、佛山等地質監部門聯合執法,共同查處假冒地標產品等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