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薇
每年頭伏,凡是開展冬病夏洽的醫院或中醫門診部里,總是一幅人擠人的畫面。許多患者一大早就去排隊等候貼敷伏灸膏,等個一兩小時是很尋常的事情。其實,冬病夏治自己在家也能做,現在就推薦給您幾個簡便的小方法。
冬病夏治三伏貼
冬病夏治的原理 冬病夏治的概念始于清代,深得中醫界的推崇并延續至今,其理論基礎源于“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醫家認為,一些在秋冬季節容易發作或加重的疾病,多與人們的虛寒體質有關。這類疾病主要包括呼吸道疾病和疼痛性疾病兩大類。急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病、咽喉炎、過敏性鼻炎等是最常見的冬季疾病,其次是頸椎病、肩周炎、腰腿痛、風濕性疾病等,常在冬季復發或加重,夏季則癥狀緩解或明顯減輕。
這類冬季病,如果在氣候寒冷的時節進行治療,就好比陰雨天晾衣服,寒涼不散,衣服不干,難見效果。但如果是在天陽下逼、地熱上騰的盛夏時節,不僅外界氣溫高,人體也陽氣充沛,晾曬衣物可很快收干,治療冬病便也同樣事半功倍。因此,在三伏天最高溫之時,通過內用溫熱、外散風寒的方法治療虛寒癥,可以陽克寒,標本兼治。
伏灸膏也稱“三伏貼” 伏灸膏是中醫學里內病外治驅散風寒最常用的方法,專門用于治療冬病、寒病中的疑難雜癥,向來信受醫家推崇并深入人心。由于貼敷時間指定在三伏天進行,所以伏灸膏也被稱為“三伏貼”,是冬病夏治的主要手段。

三伏貼是中醫里內病外治的方法,藥材多采用具有辛溫驅寒作用的中藥,如:生姜、細辛、麝香、白芥子等,結合現代遠紅外技術和透皮給藥技術精制而成,貼敷在患者特定的穴位。當此時節,因氣候炎熱,人體的毛孔呈松弛開放狀態,使藥物更易滲透皮膚,刺激穴位,由此起到疏通經絡、調節臟腑、治病強身的功效。時間上,成人一般貼敷6~8小時,兒童可適當減少2小時左右。
方便家庭自療的貼服法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時間金貴,很多人抽不出時間去醫院排隊等候。那有沒有一種適合大眾自療的辦法呢?如果你認真看一些相關的科普書籍,可以找出一些簡便易學的方法,自己在家就可進行冬病夏治的自療,使用得當,效果也會很好。
簡便易行的艾灸 三伏貼要配方,自己制作有難度,需專業人員配制。簡便易行的冬病夏治可以用艾條或艾絨做點薰的灸法,用艾灸條每次一支,點燃對準相關穴位,左右兩穴灸完為止。每日一次,勿燙傷。
也可嘗試“隔姜灸” “隔姜灸”,熱源不直接對著皮膚,所以也稱為“冷灸”。做法:取新鮮老姜,切成5~7厘米厚度的長片,用牙簽扎出較多的細孔,貼在患者相應的穴位上,表面堆積艾絨,點燃,一般需要近一個小時,在家庭里就可以做。每到感覺過熱時,可以在皮膚上加墊一層新鮮的姜片,以個人能耐受為度。
更為簡便的“大蒜灸” 也許有人連隔姜灸都嫌麻煩,那還有一種更簡便“大蒜灸”。早在明代,李時珍就已經用這種方法貼敷患者足底心治療疾病了。杭州第四人民醫院退休的一位推拿科醫生憑借自己多年的臨床實踐經驗,據此琢磨出一種比隔姜灸更為簡便的操作方法。方法:取一瓣大蒜頭,捻碎到汁液黏膩,取牙簽挑起綠豆那么大的一小粒,不可過量,敷于阿是穴(壓痛點),外面用塑料薄膜,或者是創可貼、橡皮膏完全封閉。這種方法發揮藥效的時間跟患者是否屬于寒性體質有關,還與所處環境的溫度有關系,氣溫越高,起效越快,所以主張不要在空調間里做。
大蒜灸的貼敷部位,依據不同病情而有區別。通常以3~4對為一組,貼敷于特定的穴位。比如氣管炎患者,可貼在膻中、天突、大椎穴:胃病患者,可以貼敷在中脘和脾俞,以及兩手腕的內關穴;膝部疼痛的患者,可以貼在內膝眼與外膝眼,兩穴中間稍上還可以再貼一片,剛好形成一個三角形。
自己采用大蒜灸進行治療,一般以10~15分鐘為宜,無論患者的皮膚表面是否產生熱燙等主觀感覺,都建議不要超過半小時,否則可能會出現痛癢感,此時不可硬熬著,應馬上取下膏藥。若是貼敷部位出現紅腫疼痛,可局部涂抹京萬紅軟膏或燙傷膏,有水泡時則涂抹紅霉素軟膏或金霉素眼膏。對于較大的水泡,應去醫院進行處理。
三伏貼自療的注意事項
冬病夏治一般從頭伏開始,一共三次。貼敷時以正午12點左右最好,因為中醫很講究氣候與時辰的對應,11~13點正是“午時合陽”之際,順應天時,陽氣最盛。實際上,第一貼未必要在頭伏第一天,只要是在頭伏至二伏的十天之內進行貼敷治療,就可以起到醒穴、溫經、通絡的作用,效果是一樣的。只是一旦進入治療,就應該連續貼三伏,否則達不到預期效果。
選擇合適的穴位。如常感冒、發燒、鼻炎、咽炎等的可灸合谷、曲池、大椎、肺俞、廉泉;體虛的可灸大椎、至陽、身柱、腎俞、命門、足三里、膻中、神闕等,其他各種疾病需要對癥尋找不同的穴位,對穴位不了解的可以從相應的書籍、網絡百度搜索、向內行人或醫生請教等方法找對穴位。
要注意,敷貼后不要馬上洗澡,也不要揉搓按摩局部皮膚,還應少吃海鮮、生冷、辛辣的食物,減少運動量以避免出汗,治療過程中不要對著電扇或空調正面吹風,以利藥物的吸收。
還有一點,貼敷三伏膏或者自己做大蒜灸,并非人人適宜,如患接觸性皮炎、皮膚易過敏或者有破損,還有孕婦、3歲以下兒童,有口干咽痛等陰虛火旺癥狀的人,都不宜采用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