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輝
不出意外的話,“2015香港小姐競選”決賽將于8月底舉行,屆時將誕生2015年度“港姐”各項獲獎者。
能從萬千佳麗中脫穎而出的“港姐”,無疑是幸運的,可以從“路人甲”一躍成為耀眼的明星。她們的偶像,如張曼玉、趙雅芝、李嘉欣等,就是從“港姐”競選中出道的。
同樣幸運的,還有香港電視廣播有線公司(英文簡稱“TVB”)。自1973年起,一年一度的“港姐”競選活動都由TVB舉辦。“港姐”獲獎者,自然就成為TVB的簽約藝人。“港姐”的關注度和影響力,無疑能為TVB吸引更多觀眾,而人氣爆棚正是TVB所希望看到的:觀眾越多,才會吸引更多企業投放廣告,進而收入越多。
將“港姐”等人才招入麾下,正是TVB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自1967年成立至今,TVB憑借由明星組成的強大陣容,推出的《上海灘》、《射雕英雄傳》、《大時代》等經典劇集,不僅使其在香港擁有八成以上的收視份額,還在中國內地、中國臺灣、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全球華人圈,擁有無數粉絲。TVB,成為全球最大的中文商營傳媒之一。
TVB為什么能如此成功?它究竟做對了什么?TVB國際業務部總監李德基在接受《支點》記者專訪時說了四個字:內容為王。
培養藝人:深諳明星效應的魅力
李德基所說的“內容”,指的是TVB的王牌產品——自制劇集。
與內地大多數電視臺不同的是,近50年來,TVB一直堅持自拍自制自銷電視劇,而不是主要靠外購。當然,TVB也有外購劇,但外購劇只占TVB免費頻道播放劇集的一小部分。
TVB的這種做法,與其首任董事局主席邵逸夫有很大關聯。在電影事業中獲得成功的邵逸夫,深知明星對票房的號召力,他將電影領域的成功之道嫁接到電視領域,開創了“一條龍”機制,即臺前幕后的主創人員、演員等全是公司職員,從拍攝至播放再到音像制品版權銷售,全部一手包辦。這種自給自足機制,最大限度地為TVB降低了成本,也能將明星緊緊地“攥”在自己手中。
“一條龍”式自制電視劇,需要儲備大量人才。除舉辦“港姐”競選獲得簽約藝人外,從1971年起TVB還自辦藝員訓練班培養新人。在那個演藝圈顯得神圣無比的年代,少男少女們經常做“明星夢”,TVB打開演藝圈大門,擴大了在民間的影響,把自己和香港廣大市民聯系在一起。
藝員訓練班的成功,讓TVB成為“明星夢工場”,也讓TVB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步入“黃金期”。內地觀眾最為熟悉的,便是“無線五虎將”:黃日華、梁朝偉、苗僑偉、劉德華、湯鎮業。他們在TVB大放異彩。黃日華、苗僑偉主演的《射雕英雄傳》、劉德華主演的《神雕俠侶》、梁朝偉主演的《新扎師兄》等電視劇,已成為經典中的經典,至今仍為TVB迷津津樂道。
隨著劉德華、梁朝偉成長為天王巨星,明星效應讓藝員訓練班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追捧——這種場面正是TVB樂于見到的,因為他們又將周星馳、劉青云、周海媚、歐陽震華、古天樂等明星收入囊中。
受眾定位:有消費能力的家庭觀眾
如果說明星是將粉絲目光引向TVB的法寶,那么好的劇情才是將粉絲持續留在TVB的殺手锏。明星和好的劇情是TVB打造“內容為王”的兩大核心,兩者相輔相成。這就好比,一款餅干請明星作代言,消費者雖然會因為喜愛的明星而關注該品牌,但最終能不能讓消費者形成長期購買習慣,還是取決于餅干的品質。
持續研發好的劇情,是TVB能黏住粉絲的另一關鍵竅門。要研發好的劇情,首先得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粉絲是誰,即好的劇情是為誰而研發,因為不同的人群對劇情的“好”有不同的定義。
“TVB一直定位于家庭觀眾。”李德基說,TVB將家庭觀眾按年齡劃分為五個層次,分別以A1-A5表示。A1代表4-14歲年齡段,A2代表15-24歲年齡段,A3代表25-34歲年齡段,A4代表35-44歲年齡段,A5代表45歲以上年齡段。
TVB對每個年齡段的人群特征,都作了細化分析。
A1人群,沒有消費能力,但有消費需求。他們的父母有消費能力,即A3和A4人群。
A2人群,多為還沒畢業的學生,他們對體育等戶外活動更感興趣,對電視的興趣不大。
A3人群,剛參加工作,會將很多時間用于社交,他們回家的時間越來越晚,看電視的時間不多,但可能會在移動端看視頻。
A4人群,多為父母,工作很辛苦,上有老下有小,他們看電視的時間也不是很多,不過也可能會在移動端看視頻。
A5人群,是最有時間看電視的。
“我們需要定位的觀眾,既要有觀看電視或視頻的需求,又要有消費能力?!崩畹禄f,A3-A5的普通家庭,是TVB觀眾的主要群體,同時他們也是廣告商最為看重的群體,因為他們是社會的中堅力量,有很強的消費能力。也就是說,只要TVB能抓住A3-A5群體的眼球,廣告商就會給TVB投更多廣告。
研究觀眾:每天分析前十強收視率
在視頻內容極為豐富的今天,對內容生產商來說,世界上最困難的事莫過于與觀眾交心:即便觀眾就站在眼前,也很難讓他說出“我愛你”三個字。
TVB與觀眾“談戀愛”的法則,是研究觀眾。
“在TVB,有一個節目發展部,專門負責創作觀眾可能會喜歡的橋段?!盩VB市場服務部高級市場經理李匯庭介紹,他們創作橋段,并不是閉門造車,而是研究時代潮流,研究觀眾變化。
總體來說,香港人工作節奏快,生活壓力大,所以對精神娛樂的要求要盡量開心些。這也是為什么港劇里的“大狀”“阿sir”,不論工作多么忙,總會穿插輕松感情戲的一個重要原因。不管是律政劇、警匪劇,還是法醫劇,最終都演化為感情戲、生活戲。
“在香港職業劇里,行業只是由頭,生活才是核心。” TVB前金牌監制梅小青說,生活已經很不容易,電視劇不能再給觀眾添堵了,要給觀眾傳遞工作勵志與娛樂消費兩不放松的價值觀。
這或許就是TVB里經常會出現“做人吶,最重要的就是開心”這一經典臺詞的原因。
“不過,只有勵志、開心,還遠遠不夠。因為觀眾對正能量的接受方式,可能天天都在變化?!崩畹禄f,TVB需要不停地研究觀眾最想看什么。
在TVB,有個團隊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收集全港所有電視臺所有節目的收視率,并把每天黃金時段收視率前10強的信息統計出來,然后展開研究:為什么是那部電視劇排第一?競爭對手為什么會推出這樣的橋段?每天都有分析,每月都有綜合報告。
為了能與觀眾近距離接觸,每隔一兩個月,TVB還會組織規模約200人的“觀眾意見智囊團”座談會,觀眾來自各行各業,各個年齡段都有。舉辦座談會的目的,就是收集觀眾對節目制作的意見,以深入了解他們對電視節目的需求和口味。
通過“研究收視率10強”、與觀眾座談等辦法,TVB不斷對劇集、題材、拍攝場景等進行調整。比如,針對被吐槽“老喜歡關在室內取景”的問題,2013年TVB制作的《沖上云霄Ⅱ》時裝劇,一改以往室內劇之沉悶,前往倫敦、巴黎、臺灣、三亞等地取景,帶觀眾全球“旅游”。該劇也憑借最高41點的收視率,獲得當年香港電視劇收視冠軍。隨后,TVB聯合其他幾家電影公司將《沖上云霄Ⅱ》制作成電影,在2015年賀歲檔上映后,盡管被網友評為“爛片”,但其在內地市場仍獲得1.5億元人民幣的票房收入,而該片的制作成本僅為6400萬元人民幣。
研究廣告商:每年至少打造兩部“大戲”
有了明星做底料,又掌握了觀眾口味,TVB便能制作出觀眾喜歡的娛樂大餐。但這并不是TVB的全部。從商業角度來講,TVB的大餐最終要“賣”給廣告商。
TVB最后一項重要工作,便是研究廣告商。
每年4月和11月,TVB都會推出“大戲”。所謂“大戲”,是指演員陣容強大、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制作大的電視劇。通常,“大戲”的收視率較高。
為什么每年在4月份和11月份推“大戲”?李德基解釋,4月份的“大戲”,是為了告訴廣告商,TVB的大制作會有高收視率保障,請放心投下半年的廣告吧。11月19日是TVB臺慶日,所以每年11月都會推出大制作的“臺慶劇”,也是為了告訴廣告商,請放心投明年上半年的廣告吧。
2014年,TVB的免費和收費電視的廣告為34億港幣,比上年增長3%。該公司2014年財報顯示,受零售市場不景氣等因素影響,手表、珠寶、高級化妝品、相機、移動電話設備的廣告有所下滑,但保險公司、網上旅游服務、牙膏及清潔用品、信用卡公司的廣告大幅增長。同時,對收益貢獻較大的奶粉、金融、超市、餐廳類的廣告則比較穩定。
財報關于廣告的分析,相當程度上也印證了TVB對觀眾定位的準確性,從廣告增長的行業來看,大多都是針對A3-A5普通家庭的日常消費所投放。
TVB對廣告商的研究,還分析出一個現象,即廣告商開始加大對植入廣告的投入。
2012年TVB推出的時裝劇《巨輪》,講述的是一對親兄弟,時代的巨輪讓他們分開在港澳兩地,各自為夢想打拼。弟弟的奮斗故事,正是以澳門鉅記創始人梁燦光的故事為原型藝術加工而成。
事實上,鉅記正是該劇的特約贊助商。雖然TVB未透露具體贊助金額,但憑借該劇平均29點、最高33點的收視率,鉅記已成為眾多港澳游網站的必推景點之一。李德基還透露,《巨輪》開播兩個月內,鉅記的銷售額增長20%。
應對挑戰:堅守內容為王
盡管TVB為吸引廣告商想了很多辦法,廣告也在持續增長,但一個不可回避的事實是,近幾年其廣告增速呈下滑趨勢。
2010年,TVB免費和收費頻道廣告增長22%,到2011年便下滑至13%,2012年為6%,2013年為5%,2014年為3%。
廣告增速下滑,有宏觀經濟原因,有日韓英美電視劇和網絡視頻等競爭對手越來越強的原因,也有知名藝人和編劇相繼離開、人才“青黃不接”的原因。
有人說,有著40多年歷史的TVB開始陷入“中年危機”。但TVB的多位相關人士均表示,應對挑戰,TVB仍將堅守“內容為王”。
“互聯網時代,還是內容為王?!必撠烼VB在中國內地業務的上海翡翠東方傳播有限公司CEO金仲波說,互聯網改變了內容呈現形式,但不管是哪種形式,觀眾最終要看的還是明星和好的故事。哪怕是人們喜歡韓劇,喜歡的也是韓劇好的內容產品。
李德基也認為,應對競爭,還是內容制作最重要。他說,當前TVB電視劇的收入來源主要有兩種,一是廣告(本地市場),二是版權銷售(外地市場)。兩者的比例約在55:45到65:35之間。“但不管是廣告,還是版權銷售,最根本的還在于內容。只要內容好,再配合互聯網手段的創新,未來仍有很大商機?!?/p>
TVB所指的互聯網手段的創新,旨在打造除傳統電視之外的第二和第三平臺。第二平臺,是指通過自主研發的、可隨時點播TVB節目的機頂盒,鎖定不能在固定時間看電視的觀眾;第三平臺,是指研發應用軟件,將節目上傳到手機、PAD等移動終端,以進一步吸引年輕觀眾。(支點雜志2015年8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