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作者從多方面闡述了高中青年教師職場心理倦怠產生的原因和消極影響,然后提出了緩解、解決的方法。高中青年教師職場心理倦怠不容忽視,只有正確看待,解決這個問題后,青年教師才能茁壯成長,為社會主義事業(yè)培養(yǎng)人才,為國家的教育事業(yè)作出應有的貢獻。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3-0123-01
一、概念及現狀
教師職場心理倦怠指的的是教師因不能有效應對工作壓力而產生的極端心理反應,是教師伴隨與長期高水平的壓力體驗而產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行為的衰竭狀態(tài)。隨著社會的高速發(fā)展和應試教育的盛行,職場心理倦怠呈年輕化趨勢,越來越多的高中青年教師也難逃此劫,對教師本人,學生以及整個教育系統(tǒng)中的其他要素造成了嚴重的消極后果。
二、成因
(一)教書=西西弗斯式的生活
就像西西弗斯無休止地搬石頭那樣,在我國現行的教育制度下,教師基本上在整個教學生涯中無休止地重復著相同的工作,單調乏味。任憑學生和教材版本的不斷變化,整個教學的要點幾乎不變,屬于換湯不換藥的典型。這與青年教師的整體性情相矛盾:他們熱情,活潑,渴望對新事物的探索和自身發(fā)展空間的拓展,不愿意像被蒙眼拉磨的驢一樣做重復、單調、無奈的機械運動。
(二)先進理念和落后評估體系(教學成績)的矛盾
進入工作崗位不久的青年教師從學校吸收了大量的先進教學理念,懷揣著烏托邦式的偉大教育理想,希望把自己火焰般的熱情奉獻給中學教學事業(yè),但到頭來卻被嚴酷落后的教育評估體系傷得體無全膚。在應試教育盛行的國情下,學校對教師的唯一考核標準即是分數、升學率。當青年教師挖空心思增加學習趣味,激發(fā)學習興趣以開展創(chuàng)新教育時,其他教師都在奮力抓踩線生,提分數。結果很明顯:青年教師的班級學習成績明顯落后。隨后而來的便是校領導的批評、冷眼和家長的憤怒,使得青年教師慢慢放棄創(chuàng)新、探索,轉而循規(guī)蹈矩,按部就班地上課,三、五年后便出現“未老先衰”的情況。
(三)青年教師生存狀況堪憂
中國古代傳統(tǒng)社會對師道尊嚴有很高的稱譽,教師的社會地位也比較高,但是現況卻全然不同。我國教育在整個國家財政預算中的比例不足4%,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標準,直接影響教師的工資水平(普通縣城的教師月工資約3000元,收入和付出遠不成正比)。放眼經濟快速發(fā)展的今天,物價飛漲,房價攀升,大多數無家庭背景的青年教師都很難在一個城市立足。
再者,青年教師踏入工作崗位后,一項重大的生活挑戰(zhàn)迎面而來——婚姻。而高中教師工作量大,瑣碎事務繁多,需要占用大量的課余時間來完成,因此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十分模糊,加之學校系統(tǒng)的相對封閉性,與外界的信息交流甚少,因此找到合適的婚姻伴侶成家立業(yè)成了當前很多青年教師的難題。
另外,青年教師在工作崗位上也危機重重。教育體制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教育崗位的競爭,聘任制、量化管理等舉措的實施,使教師在知識經驗、教學能力及心理素質方面常常預支、透支。特別是推行新課標,強化新理念之后,教育更是無所適從:學生難調、課本難教、高考難以應付、家長社會需要太高,缺乏教學經驗和社會經歷的青年教師掙扎在社會的夾縫之中,激情漸退,身心疲憊,職場心理倦怠隨之而來。
三、消極影響
患上職場心理倦怠后,教師會對自己的工作產生強烈的厭倦感,從而引起心理和生理兩方面的問題,諸如身體疲勞、情緒低落、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下等。并且很有可能會轉嫁這種工作中的郁悶情緒到學生、同事乃至自己的家人身上。教學過程中有些辱罵、體罰學生的行為便是惡果之一。程度嚴重的還會把這種職場倦怠延展到整個人生:消極、悲觀、憤世嫉俗,造成自我否定、家庭破裂,偏執(zhí)型或攻擊型人格等一系列問題。
從長遠來看,青年教師職場心理倦怠還會危及到學生的發(fā)展和我國教育實力的提升。試問一個無教學抱負,無生活激情的教師何以幫助學生健康、全面、長遠地發(fā)展?何以塑造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何以為國家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長此以往,我國的教育實力何以與其他國家抗爭?
四、緩解、解決方法
青年教師職場心理倦怠關系著個人、國家、乃至整個社會的發(fā)展,緩解、解決它不僅僅需要青年教師本身自我調節(jié)、努力,更需要全社會各個方面參與進來。
首先,國家可以從宏觀出發(fā),適當擴大教育預算,提高教師工資和福利待遇以減緩青年教師的生存壓力,確保其能安心開展教育工作。與此同時,加強對社會的教育宣傳力度,讓社會其他群體更好地了解教師這個職業(yè),鼓勵更多有理想的年輕有志者積極加入到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為其注入新鮮血液。
其次,學校在緩解青年教師職場心理倦怠中占據著重要位置。拋開社會賦予教師的“光環(huán)”(園丁,蠟燭等),教師就是普普通通的社會群體之一,他們不是圣人,也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追求更好的物質生活,這點沒錯。但普遍來說,青年教師的個人品質和素養(yǎng)都高于其他行業(yè)。他們看中的不僅僅有錢,還有情。這里說的“情”指的是他們能否感受到來自學校各方面(學校領導,同事和學生)的關愛。因此學校應努力為青年教師營造一個有愛的氛圍。如尋找機會與外界單位聯誼,解決其個人問題;建立諸如教師工會類的部門開展各種活動表示對教師的關愛。另外加強對學生的尊師教育,保障教師應有的權利。在解決了青年教師的這些后顧之憂后,學校可以致力于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開展教學大賽,教師交流,教學培訓等,實現青年教師很好地從學校過度到社會,并迅速在崗位上成長,在社會上立足。
再者,青年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首先,要用正確的心態(tài)認識職場心理倦怠:任何人在任何行業(yè)都會遭其侵害,只要方法恰當,它是絕對可以緩解,逐步解決的。其次,青年教師應該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比如教學思想先進,和學生代溝小,學習、適應能力強等)努力在教育理想和教育現實間找到平衡點,切勿好高騖遠,隨波逐流,學會享受教育中的點滴幸福,哪怕是一個學生的進步,改觀,甚至是一個感激的眼神。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小目標,體驗成功的快樂和對自我的肯定。更為重要的是,教師要明確工作和生活的分界。不要把任何一方的情緒帶到另一方,利用課余時間多培養(yǎng)一些自己的興趣愛好,讓自己感受到生活的美妙和幸福,用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直面挫折。
高中青年教師職場心理倦怠不容忽視,只有正確看待,解決這個問題后,青年教師才能茁壯成長,為社會主義事業(yè)培養(yǎng)人才,為國家的教育事業(yè)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