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雪紅 曾韶英 鄭振嬌 吳素芬
南方醫科大學附屬新會醫院,廣東江門 529100
專業護士核心能力是指不同專業類型、不同崗位護士,在擔當專業性護理工作中的各種預期角色時,為確保專業性工作任務完成及其質量,所須具備的知識、技能和態度等素質的總和[1]。護士核心能力包括評判性思維能力、評估能力、溝通能力和技術能力[2]。核心能力是從事臨床工作必須具備的綜合能力,工作所需的知識、技能、態度、個人特質、行為等能力可經后天的訓練、開發而得到有效的提升[3]。助產崗位對助產士的獨立工作能力要求很高,需要對助產士通過專門的繼續教育進行培訓指導[4]。本院在2011年根據廣東省衛生廳編寫的《專業護士核心能力建設指南》第六章助產士核心能力訓練方案,結合產科實際情況,制定助產士核心能力培訓方案。對助產士進行系統的專業培訓及準入管理,收到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已經從事產科及產房工作的助產士共28名,年齡20~36歲,平均(26.3±2.1)歲,其中副主任護師3名,主管護師1名,護師11名,護士13名,學歷結構:本科14名,大專8名,中專6名。
1.2.1 成立助產士核心能力培訓管理委員會 成員由護理部主任,婦產科科護長、婦科、產科護士長組成。護理部主任負責助產士的等級評定及準入資格審核;科護長負責制定培訓方案,確定培訓目標、對象、方法以及考核標準,審核臨床培訓導師的資格,病區護長負責培訓方案的組織落實,對培訓導師及培訓對象進行督查及考核。
1.2.2 確定崗位職級 根據助產士在本專科的工作年限、職稱、學歷等條件賦予特定分值,通過自評、助產士互評、醫生評價等方法進行工作能力測評,再參加管理委員會的理論和操作考核,最后由管理委員會根據綜合成績由高到低將助產士分為N1、N2、N3 3個職級。其中N2級分N2a、N2b 2個階段。評定結果:N3級助產士3名,N2級17名,其中N2a級8名,N2b級9名,N1級8名。
1.2.3 制定各職級能力要求 N1級助產士,能運用專科知識與技能,進行產程護理,掌握新生兒窒息的處理流程,具備規范執行正常產程觀察及監護能力,運用適當及有效的溝通技巧對產婦及其家庭成員進行健康教育。N2級助產士,N2a級助產士能獨立觀察產程,配合正常產接生和新生兒窒息復蘇的搶救,能分析產程變化,獨立完成順產接生;N2b級助產士能對異常分娩的孕產婦進行觀察與護理,對新生兒窒息進行應急處理,能對高危孕產婦進行產程的觀察并完成接生,熟練掌握新生兒窒息搶救,具備正確、安全執行助產專科技術,評估及監察產婦、胎兒(新生兒)及其家庭成員在懷孕、生產、產褥期間的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需要。N3級助產士,能配合難產接生,指導下級助產士進行產婦及新生兒搶救,具備評估產程變化及異常產程的能力,完成高危孕產婦的產程觀察及接生,確認各類產科并發癥、緊急及異常情況,并主動實施適當的處理方法,具備訓練N1及N2級助產士的能力。
1.2.4 培訓內容、方法及要求
1.2.4.1 培訓內容 根據助產士各職級能力的培訓要求,編寫《助產士核心能力訓練手冊》,圍繞專業基礎知識、專科技能、應急處理與搶救能力、教育與培訓能力、綜合管理能力5個模塊的內容,制定具體的培訓目標和內容。各層級助產士按照培訓計劃的要求,完成本層級的相關知識、操作技能、臨床實踐訓練、個案項目積累等內容的培訓。
1.2.4.2 培訓方法 以理論授課、操作演示、個案查房等形式進行。進入培訓路徑的助產士,人手一冊《助產士核心能力訓練手冊》,由護長根據助產士評定的崗位職級,按照助產士的層級及科室人員排班情況安排相應的導師。導師可以根據助產士的輪轉和晉級進行調整。
1.2.4.3 培訓要求 (1)專業理論知識部分的學習以自學為主,集中理論培訓為輔。(2)臨床實踐培訓采用層級導師負責制。導師負責對接受培訓的助產士按照各層級的訓練模塊完成培訓目標,以臨床個案實踐為主,每天下班前檢查下級助產士完成護理個案的質量,及時進行評價及指導,考核合格后簽名確認。(3)培訓晉級不設定年限,接受培訓的助產士每3個月考核一次,在轉科或完成該層級全部培訓內容后進行綜合考評一次,成績合格者確定崗位級別,并進入下一級培訓。(4)接受助產士核心能力訓練的護士統一使用《助產士核心能力訓練手冊》,以此作為其在N1、N2、N3級各階段臨床教育與臨床實踐的記錄。
1.2.5 綜合能力評價方法
1.2.5.1 專科理論和專業知識的評價和考核 完成職級培訓后參加助產士核心能力管理委員會組織的理論考試,考題為選擇題、簡答題、案例分析題。滿分為100分,60分合格,90分以上為優秀。
1.2.5.2 專科技能的評價和考核 包括助產技術、急救技術、監護技能。滿分為100分,80分合格,90分以上為優秀。
1.2.5.3 帶教能力的評價 實習生出科考核后由護長發放問卷,要求學生對帶教老師的帶教能力進行評價,滿分為100分。得分≥90分為優秀。
1.2.5.4 患者滿意率 由醫院顧客服務中心每月對病區住院患者進行問卷調查,調查樣本數為住院患者的30%。
數據用SPSS12.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進行描述,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
培訓后助產士的帶教能力、專科理論、專科技能測評優秀率,孕產婦滿意度逐年提高(P<0.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011~2013年助產士綜合考評優秀率及患者滿意度比較(%)
由于助產專業風險高,對助產士的專業能力要求較高,因此助產士的成長周期普遍較長。經過3年規范、持續的核心能力訓練,助產士的綜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專科理論、專科技能考核優秀率逐年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護士參加專科培訓年次數越多,核心能力越強[5]。管理者應幫助護士建立職業生涯規劃,為不同層級的護士做出明確的專業發展目標,這樣才能促進護士的核心能力隨工作年限增長而不斷提高[6]。鄔俏璇[7]的研究顯示,產科護士必須具備的核心能力包括應急處理及搶救能力、專科操作技能、管理與領導能力,健康教育及培訓能力。傳統的培訓方式沒有明確的培訓目標,內容分散、隨機,缺乏連續和系統性,因此不能保障臨床訓練持續運行,從而影響培訓效果。對學生培養不能僅僅注重知識傳授,更要重視能力提高,注重知識的靈活運用[8]。
本項目通過將助產士核心能力培養與護士能級結構設置相結合,建立臨床實踐與臨床學習以及臨床經驗積累相結合的培訓機制,根據不同職級、不同崗位的助產士所需要具備的核心能力來設計訓練的課程和內容。培訓內容全面、具體,目標性、針對性強。培訓方式靈活,以臨床實踐和個案培訓為主,注重助產士臨床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重點針對專業基礎知識、專科技能、應急處理與搶救能力、教育與培訓能力、綜合管理能力5個模塊進行持續、系統的培訓。培訓期間統一使用《助產士核心能力訓練手冊》,及時記錄理論、操作培訓的時間,臨床個案積累的完成情況,導師及護長的考核評價等。形成連續、系統、客觀的培訓體系。培訓晉級不設年限,各層級助產士只要完成層級培訓的內容,通過考核即可晉級,并享受相應級別的崗位津貼,這樣有效調動了助產士主動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化被動為主動,從而促進助產士綜合能力的提升。核心能力培訓模式在傳統的規范化培訓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及系統化,為每一位助產士提供了專業的成長階梯。
護士分層次使用管理的關鍵是科學、合理設置護士層次,明確界定各層次護士職責范圍和工作內容,明確各層次護士的責、權、利[9]。導師制有助于初級責任護士士個人的發展及綜合素質的提高[10]。核心能力培訓導師制的培訓方式亦有別于傳統的師徒帶教,教學督導的過程亦是導師們學習的動力,她們必須不斷學習才能給予受訓者有效的輔導和指導[11]。在實施層級帶教的過程中,體現了高年資護士的專業價值,形成教學相長的學習氛圍,促進助產士帶教意識的養成,有效提升導師的操作演示、個案查房能力。因此帶教優秀率逐年提升(x2=21.147,P<0.001),層級培訓模式把護士的教育培訓與護理質量管理和評價相結合,在保證臨床培訓持續運行和能力持續增長的同時使各級護士能各盡其職,提高其工作積極性和職業滿意度,進而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12]。
臨床實踐培訓采用層級導師制培訓方式,對進入培訓的助產士分別進行產科相關知識、操作技能、臨床實踐訓練、個案項目積累等項目的綜合培訓。護長排班時根據護士的層級進行合理的調整,安排導師和學生一起上班,共同管理同一組孕產婦,導師根據孕產婦的情況,有計劃地按照各層級訓練模塊的培訓目標和內容,及時對學生進行培訓和指導,每天下班前對其工作質量進行評估及督導,發現問題及時進行調整。學生在工作中遇到不懂得的問題,能主動向導師提出請教,并共同為孕產婦提供有效的護理措施。通過層級、連續的臨床培訓,使助產士的工作能力得到持續的增長,使其具備為產婦提供專業,全面、系統、連續、安全護理服務的能力,從而提高護理質量及孕產婦的滿意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6.414,P<0.05)。
[1]彭剛藝.專業護士核心能力建設指南[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9:1.
[2]王俠,于蘭貞.護士核心能力的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07,27(7):638-643.
[3]徐少波,葉志弘.護士核心能力概念和構成要素的研究進展 [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8):764-766.
[4]簡雅娟,趙平,甘西西.助產專業建設與發展的現狀與思考 [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9)832-834.
[5]豆欣蔓,伏旭.腔鏡手術相關護士核心能力的研究與調查 [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3,l3(7):645-647.
[6]徐國彬,夏春香,趙寧.南京市二級醫院年輕護士核心能力調查分析[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3,24(3)104-106.
[7]鄔俏璇,朱社寧,譚荔荔,等.產科專科護士核心能力評價體系構建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9):777-780.
[8]鞠永熙,孫峰.護理本科教育中護士核心能力培養路徑探析 [J].中華護理教育,2009,9(6):418-419.
[9]曹敏.我國護士分層次使用管理的研究進展[J].護理管理雜志,2011,l2(11):863-865.
[10]陸紅,陳偉菊,朱麗云.導師制在急診專業護士核心能力培訓中的應用和效果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2011,6(26):509-512.
[11]肖陣萍,徐友嵐.專業護士核心能力培養在婦幼保健院實施的探討[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16(8):96-97.
[12]黃心茹,江桂素.層級培訓模式在兒科護士核心能力培訓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2,11(6):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