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4000神年秘前部,族的絕版之作

2015-08-22 01:23:46文圖王文元
絲綢之路 2015年13期
關鍵詞:文化

文圖王/文元

4000
神年秘前部,族的絕版之作

文圖王/文元

4000多年前,齊家古玉和齊家文化如雨后春筍般猛然出現在歷史的舞臺,三四百年后又倏然消失,只留下一件件精美的玉器訴說著昔日的故事。

齊家古玉和遼寧的紅山古玉、江浙的良渚古玉并稱為中國三大古玉,它也是西北地區史前古玉的代表。

齊家文化,站在階級社會門口的先民們,神秘的東南沿海貝殼,他們會冶煉銅、鐵,熟練運用琢玉技術,加工來自新疆的和田玉。這背后,究竟隱藏著什么樣的秘密呢?

那些創造了齊家古玉的神秘部族從何而來?又向何處而去?

站在青銅時代的門檻上

1924年,瑞典考古學家安特生在廣河齊家坪發現了齊家文化遺址。自從安特生發現了齊家遺址后,齊家鎮周圍就不斷有玉器被發現。

2008年4月7日,出了廣河縣城,向東經過三甲集,向南沿洮河前行,大約16公里后,就是廣河縣齊家鎮齊家坪村。

清明剛過,農民們就已在地里忙碌了。今年雨水充足,幾場春雨后,山坡已被“抹”上了一層嫩綠。春天的顏色點綴在溝溝坎坎上,一股黃土氣息撲面而來。村民馬德和往常一樣早早就開著小四輪去地里干活了。他家的地在洮河邊上,站在地邊上就能看見陽光下閃爍的洮河水。地里上的肥料早已準備好了,也散開了。犁好,耙平,就可以種了。到了上午10點多,在田埂上坐下歇息了一會,馬德又拿起耙子,準備把地埂邊上再平整一下。馬德慢條斯理地干著活,不時停下,看看地是否平整。一個角落快耙完時,忽然感覺耙子特別吃勁,可能是被大石頭卡住了。他放下耙子用手刨開土,發現是一塊石片。他沒敢隨便扔掉,只是把這塊石片放到了田埂上。

“這些年,村民的腦子也越來越活,知道地里發現的東西不能隨便扔,這些石頭說不定就是一塊寶?!睆V河縣收藏家馬少清說。廣河縣出土過不少東西,村民們都知道個大概。

馬德把石片上的土去掉,又用衣衫擦了擦,一個鏟子形狀的東西出現在他面前。隨后,馬德把這個石片悄悄拿到了家里。

廣河縣古玩城內的鑒寶齋就是馬少清開的,多年來,他收集了不少的齊家玉器,其祖上也是搞收藏的。

馬德從地里發現了玉鏟后,一直想找個人看一下。今年4月中旬,馬少清到齊家鎮去辦事,正好遇到了馬德。馬德就把這個玉鏟拿了出來,馬少清一眼就看出這是一個齊家玉鏟。

“這個齊家玉鏟,非常典型,非常難得。”

馬少清的藏品中,他比較滿意的就是玉鏟。

馬德發現玉鏟的地方,距離齊家坪遺址最遠不過10里地。

齊家坪是個小村莊,齊家文化遺址的石碑就樹立在村中央最為顯眼的地方。村民們在路口好奇地張望著不速之客,孩子們圍攏在相機的鏡頭前,好奇地張望著。

現在已經看不到80多年前安特生在此進行發掘的古遺址。它們早已被回填,重新埋入了地下。隨著人口的增多,當年發掘過的遺址早已變成了村落農田。

1.齊家文化素陶杯

2.齊家文化連體單耳罐

負責齊家文化管理所工程施工的王海云說:“齊家文化的遺址主要沿著這條大溝的兩側分布,古遺址的面積大約20萬平方米。”

“說起齊家古玉,就必然要從齊家文化說起。”

“齊家文化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遺存,形成于距今4000年前后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是新石器時代向青銅時代過渡的文化遺存。廣河縣齊家坪遺址早在1996年就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著名考古學家郎樹德先生說:“齊家文化正處在文明的前夜,他們站在青銅時代的門檻上。根據探測年代,齊家文化出現的年代在距今4200~4100年到3800~3700年間?!?/p>

此時,彩陶已經開始逐漸衰落,紅銅和青銅已經出現,人們居住在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半地穴房屋中。居民們過著半游牧、半農耕的生活。他們用骨鏟、穿孔石刀和石鐮等工具種植粟等農作物,也飼養豬、羊、狗與大牲畜牛、馬等。他們可以制作銅刀、錐、鏡、指環等小型紅銅器或青銅器。

“中國最早的青銅鏡,就是在這里發現的?!?/p>

這幾年,當地對齊家遺址非常重視,把它當作廣河縣的名片。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縣文聯主席馬琴妙說:“這幾年,廣河縣政府投入很大氣力宣傳齊家文化。不僅在縣城建成了以陳列齊家文化遺存為主的博物館,而且將原先的排子坪鄉改成了齊家鎮?!?/p>

所有的一切說明齊家遺址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那么,齊家遺址是怎么被發現的呢?

3.廣河縣齊家文化博物館的彩陶罐

4.齊家文化白玉壁

安特生的一次邂逅

安特生被人們譽為中國考古學的奠基人,中國史前考古學以及近代田野考古學是始于安特生。然而,安特生到中國的原因卻并不是為了考古。

中國彩陶網總裁張智先生長期致力于彩陶的研究、收藏。他說:“1914年,安特生受中國北洋政府的邀請,作為農商部礦政顧問來到中國,協助中國地質學家尋找鐵礦、煤礦?!?/p>

安特生到中國時,正是軍閥混戰之時,找礦無法進行。只好向中國地質調查所所長丁文江提出采集古生物化石的計劃。在采集中,他收集了許多新石器的器物,興趣開始逐漸轉向史前文化研究。

“1923年,安特生發表了《中華遠古之文化》一文,在這篇文章中,安特生把仰韶文化彩陶和中亞的安諾和特里波列文化彩陶進行了比較。安特生發現兩種文化類型的彩陶紋飾非常相近,他認為,中原地區的彩陶文化可能是西方傳播來的?!?/p>

這一觀點的提出在學術界引起了軒然大波,正方、反方爭論不斷。安特生決定前往西北的陜甘地區,尋找那里的史前文化遺址,以此來驗證他的觀點。從1923年春天到1925年返回瑞典前,安特生的大部分時間,在以蘭州為中心的半徑400公里的范圍內進行考古調查。

1924年4月23日,安特生和他的助手們又一次離開蘭州,沿著洮河一路南下,在臨洮縣發現了灰嘴遺址和辛店遺址,又在洮河西岸的廣河縣發現了齊家坪遺址。

由此,齊家坪遺址走入了人們的視野。80多年來,人們對齊家文化的認識,經歷了從走入誤區到予以糾正的一個過程。截止目前,考古學家在甘肅、青海等地發現了1100多處齊家文化遺址,其中,甘肅省境內就有650多處。

加工技術至今是未解之謎

齊家文化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文化類型,它的出現和消失都一樣突兀。那些先民們騎著馬忽然而至,又倏然消失,只有那些玉器依舊精美絕倫。

郎樹德先生說:“齊家文化出現之前,甘肅史前文化類型是馬家窯文化晚期的馬廠文化,但是,齊家文化和馬家窯文化之間卻沒有任何傳承關系,實際上,甘肅一些地方,馬廠文化和齊家文化還有并存的情況。在齊家文化之后,也沒有找到直接繼承了齊家文化的文化類型?!?/p>

“和早于齊家文化的馬廠文化相比,齊家文化凸顯了三個特征:一是有一群獨具特征的陶器,即雙大耳罐、高領折肩罐和鏤孔豆等;二是出現了紅銅器和青銅器;三是出現了大批玉器,比如在武威的皇娘娘臺齊家墓葬中玉璧少者只有1件,多者83件?!?/p>

“馬家窯文化類型中很少有玉質裝飾品和享用玉器,而齊家文化的玉器數量猛然增多,并且增添了新的玉石器品種和樣式?!?/p>

目前,齊家文化玉器種類達到了30種以上,主要有璧、琮、多孔刀、珮、環等,涵蓋了祭祀器具、生活飾品等方方面面,而且掌握了非常高超的玉器加工技術。

在廣河縣博物館有一個大約40厘米見方的大玉琮,厚度至少有20厘米,如此大的玉器出現,說明齊家先民們已經掌握了非常高超的玉器制作技術。

甘肅古玉研究會會長梁濤說:“在齊家古玉中,人們發現齊家先民們掌握了高超的薄片切割技術、鉆孔和管鉆技術,以及琢玉工藝……”

甘肅省境內發現齊家玉器的遺址主要分布在嘉峪關、玉門、武威、永靖、廣河、積石山、靜寧、永登、莊浪、平涼、鎮原、慶陽、涇川、天水等10多個縣市。齊家玉器除了被省內外的博物館收藏以外,絕大部分都在收藏家的手中。

2004年后,國家博物館雷叢云、故宮博物院周南泉、中國古玉研究會會長侯彥成等專家都寫了大量的文章介紹齊家古玉,齊家玉器才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并且在全國掀起一股收藏齊家玉器的熱潮,至今不衰。一些造型奇特的羊頭尊、杖首,往往引起收藏界轟動。齊家古玉也當之無愧地被人們稱為中國三大古玉。

齊家玉器使用的玉材,主要是甘肅、青海本地的蛇紋巖。也有人認為,齊家玉器中有新疆和田玉。而同時在齊家文化墓葬中還發現了海貝,這是一種產自我國南海和臺灣海峽的貝類。

滋養了齊家先民的洮河

帶著江南色彩的齊家玉琮

齊家先民們不僅有著高超的玉器加工技藝,而且也是一個崇尚玉的部族。他們的生活和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也許,部族中流行著一種崇玉習俗。考古發現,齊家文化的隨葬玉器中不僅有成品,還有玉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人們對隨葬玉器的放置位置非常講究。

實際上,人們對齊家玉器的認識,要遠遠早于齊家文化。在清代中期,人們就已經發現了齊家古玉,當時只是籠統地稱之為“西北玉”。

齊家玉器有著明顯的地域性特點,更確切地說,齊家先民制作玉器時,基本上都是就地取材或就近取材的。齊家玉器除了數量巨大以外,外形特征上也表現出與眾不同之處。

梁濤說:“齊家玉器以大量的素器為主。早期素器比較多,且不成規矩;中晚期形制有了一定的規矩?,F在帶工的立雕件和人物、動物造型成為齊家玉器中的極品,十分罕見。”

“齊家古玉是西北古玉的代表,雖然命名為齊家古玉,但并不是僅僅局限于齊家文化的年代范圍,是收藏界對西北地區至少4000年以前古玉器的統稱。”

人們把齊家古玉、紅山古玉、良渚古玉稱為三大古玉文化區。良渚文化以江浙地區為主,影響到河南、山東南部。紅山文化的古玉影響到山東南部。

“三大玉文化之間由于部落的遷徙、戰爭、商貿等,逐漸有了交流和影響?!?/p>

齊家古玉中有不少玉璧和玉琮。玉琮最早的起源與圖騰柱有關。在齊家文化中,最初的玉琮比較低矮,而且加工也不是很好,形狀往往比較粗糙。然而有一個奇怪的現象,西北地區與齊家文化相鄰的一些古文化區域中則找不到玉琮、玉璧,即使在齊家文化前身的馬家窯文化中也難覓其蹤。

“齊家文化中有大量的玉琮,其形制和江浙的良渚玉器的形制屬于同一個體系,其獸面紋上帶著江南良渚玉的痕跡。而器形上則又受到紅山文化的影響,形體大,器類多,外形凝重而內涵更加豐富?!绷簼f。

融合了三大古玉文化區的風格特征,神秘出現,卻又莫名消失,齊家古玉的背后隱藏著一個怎樣的秘密?

大干旱下的遷移和碰撞

盡管學術界對齊家文化的源頭存在著爭論,但大部分專家認為齊家文化在甘肅出現和一場大干旱有關。

“齊家文化的出現和4000年前的一場大干旱有關?!崩蓸涞孪壬沁@樣認為的。

原本碧綠的草原,逐漸枯萎了。一場空前的災難向人們襲來。干旱缺水,氣候寒冷,讓人們不得不四處遷移。騎在馬背上的游牧部族,從北方草原趕著牛羊,帶著老人、小孩,一路南下,尋找溫暖和水草。而此時,生活在甘肅中部地區的居民是馬家窯文化晚期的馬廠類型的居民,這是一個善于耕作的部族,雖然他們有著高超的耕作技術,但干旱和缺水也使他們放棄原有的農田,尋找一條新的出路。

齊家坪遺址

于是,兩種不同文化的部族在甘肅隴中發生了碰撞。

在騎馬部族面前,農耕部族的抵抗很快就被瓦解了,騎馬部族取代了農耕部族,在這塊土地上占據了主導地位。而那些農耕部族只能在一些偏僻的角落里茍延殘喘。

地理學家、氣象學家通過大量的科學研究證實:在距今8000年左右到距今4000年左右期間,氣候大體以暖濕為主,植被帶有北移和西移的情況。但這種情況并不是很穩定,期間出現了多次波動,在距今5000~4000年間,多次出現氣候惡化事件。齊家文化的出現和這次氣候的波動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距今4000年以前的氣候波動,在我國境內主要表現為溫度降低、降水減少、氣候帶南移、北方地區氣候惡化為特點,迫使北方的騎馬部族不得不向南遷移,原農業文化區出現小范圍‘空白’?!崩蓸涞孪壬f:“現在看來,那些騎馬部族是從今天的鄂爾多斯高原一帶逐漸游牧過來的?!?/p>

創造了齊家文化的先民,在長達數百年的遷移過程中逐漸接受了東西方不同部族的文化,他們在隴中扎根后,隴中就成為他們展示東西方不同文化的場所。齊家玉器中的江浙良渚色彩就是這樣出現的。

然而,氣候條件在繼續惡化,齊家的先民們在這塊土地上生活了三四百年后,又走向更為廣闊的地域。曾經輝煌一時的齊家文化,也隨著這種分散,散布到了各個地方,分別發展成了一支支獨立的文化類型。齊家文化之后的辛店文化、卡約文化等,都普遍缺乏玉器或者明顯呈衰落之勢。

輝煌過后成一夢,齊家古玉也在地下靜靜地等待著重見天日的那一天。

“現在,齊家玉器是墻里開花墻外香,在全國,齊家古玉的名氣非常大,而在甘肅,知道的人并不多。外省研究齊家古玉的人也很多,而甘肅則寥寥無幾,只有一塊塊古玉向人們講述著來自遠古的傳說。”梁濤說。

1.來自臺灣海峽的貝殼

2.齊家文化陶罐

齊家坪遺址出土的海貝

2013年12月3日上午,又一次來到廣河縣城,一座看上去有些簡單的四層小樓內,10多枚光滑的貝殼,散發著淡淡的光暈,靜靜等待人們參觀。

這些貝殼大小各異,均有孔,大者長5~6厘米,寬3~4厘米,上有兩孔,如勺子狀。有些貝殼還帶著黑色,看上去好像被火燒過了一樣。從孔的磨損程度來看,它們一定輾轉了無數道手,甚至還經歷了災難。我被它們神秘的樣子所震撼。

貝殼是水生物的軀殼,大體上有淡水和咸水兩大類。一般而言,淡水貝殼比較薄,顏色比較灰暗。而我們眼前的這些貝殼則厚而寬大,帶著光澤,顯然,它們并不是西北內陸長大的淡水貝殼。研究證實,這是一種來自南?;蚺_灣海峽的貝類。

廣河縣文廣局馬寶明長期發掘研究廣河本土文化。他熱情地給我們介紹了展出的齊家文物。在馬寶明眼中,齊家文物展廳中展出的兩個類型的器物很是神秘,除玉器很奇特外,我們看到的貝殼更是令人驚異。

玉器是齊家文化的典型器物,齊家先民在玉器的雕琢上有著非常獨到的技藝,他們掌握了玉器的薄片切割技術、鉆孔和管鉆技術,齊家先民們加工出的各種玉器,展示了他們獨特的文化。尤其是齊家先民們掌握的鉆孔技術,經過這種技術加工的玉器,會留下細細的螺旋紋。這種技術在玉器的加工史上,有著承前啟后的作用,也是夏、商、周古玉加工技術的源頭。齊家先民的玉,有來自榆中馬銜山的玉,也有產自武山鴛鴦鎮一帶的鴛鴦玉,還有一種產自青海的玉料,但最出人意料的則是來自新疆的和田玉。

馬寶明認為:“大海貝殼和和田玉器的出現,說明在齊家先民們所生活的時代,商貿交流已經相當發達,那些古老商隊能走得更遠,其交易范圍或許遠遠超出我們今天的認知。”

墓葬分布在這條大溝的兩側

那么,來自大海的貝殼和新疆和田的古玉,是在哪里出土的呢?在馬寶明的帶領下,我們直奔齊家坪遺址而去。

大地上留下的蛛絲馬跡

離開博物館,穿行在縣城的繁華街區,縣城的街道在古樸和時尚中交織,人們在建設城市時,既保存以前的風貌,也修建了新區,展現了它時尚的一面。

出縣城,往東而行,過三甲集后,就逆洮河而上。初冬時節,大地蕭瑟,枯枝敗葉,寒風中呼呼作響。齊家文化遺址在洮河岸邊的一個坪上,齊家坪的對面是臨洮縣的新添鎮。當年,安特生就是從新添鎮乘坐羊皮筏子,過洮河,發現了齊家坪遺址的。

10多分鐘后,山勢逐漸變高,開始爬坡了。齊家鎮是我們的第一個目標,鎮子很小,在一處三岔路口向右而行,不遠處是齊家坪村。穿過村子,走不遠,看見一處院落,這就是齊家坪遺址管理所了。

齊家文化遺址的發現地名叫齊家坪,這里是一個背山面河的坪地,整個遺址被一條大溝分為兩半,面積大約150萬平方米。這條溝有三四十米深,從村莊后面的山中一直延伸到了洮河,兩邊是黃土斷崖。如今的齊家坪遺址是非常平坦的農田,莊稼早已收割,層層梯田,從洮河岸邊逐漸向山里延伸。過去則不是這樣。

“現在,我們看到的地面比以前要低不少,有些地方甚至要低1米多?!瘪R寶明說。我們看到的齊家坪地貌,并不是它的自然地貌,而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們平田整地后形成的地貌。當時,人們為修建梯田,挖高填平,地面也下降了不少,許多齊家墓葬也就這樣漸漸地露出了地面。果然,馬寶明的這個說法得到了證實,我們在田野中看到不少齊家先民們留下的打制石器。

齊家先民在安葬時,喜歡將石頭打成石器埋葬在墓地中,這顯示了他們有一種獨石文化。可惜,已經無人知道他們為何要這樣做。

山里的氣溫低,背陰處的積雪尚未融化,收拾過的農田軟軟的,踩上去,深一腳、淺一腳的。馬寶明帶著我們先去了大溝邊上,然后又拐到洮河邊。河流是先民生活的依托,人類社會越進步,對河流依賴就越小。人們所發現的史前文化遺址,往往都在水邊。這是一處高出洮河100多米的斷崖,緩緩而來的洮河在這里拐了個大“S”形彎,或許,它是在洮河下切中形成的。此時,夕陽逐漸西下,陽光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空氣中也飄散著淡淡的霧靄,給洮河籠罩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無意識中形成史前絲路

這個文化類型的來龍去脈,為眾多的考古學家所重視。人們期待著這里出土的器物能夠解答許多未解之謎。在安特生后,又有眾多專家學者來此。

在考古學家夏鼐之后,1947年6月,中國現代考古學家、古生物學家裴文中又來此調查了齊家坪、石咀、董坪、上三甲集、格子等遺址,并撰寫《甘肅史前考古報告初稿、臨洮、臨夏附近史前人類遺址調查簡報》一書,將安特生所稱的仰韶期改為“馬家窯式”,并首次發現齊家文化白石灰地層等。

在馬寶明的帶領下,我們幾乎繞著大溝北側的遺址轉了一圈,來到村邊的一戶人家附近。村里通往河邊的路從這里經過,村民的房子高出路面兩三米,在路邊形成了一個斷崖,斷崖上有一道細白線,順著地形起伏。

“這就是先民們的白石灰地層。”馬寶明說。白石灰形成細線,寬約0.5厘米,在這之上是一層1米多厚的黃土層?!皬臄嘌逻吙?,白石灰是一條,其實是一個面。這里曾經是先民居住區,甚至還有大型建筑?!?/p>

斷崖前面則是大片農田,馬寶明說,1973~1975年,甘肅省博物館文物工作隊在此進行過發掘,發現墓葬117座,房子2座,還有灰坑等,出土千余件隨葬物。其中,有我們看到的貝殼、銅鏡、銅斧等器物。銅鏡、銅斧是一個重大發現,其中,青銅鏡直徑12厘米,厚0.3厘米,鏡面光素無飾,扁平,背后有鈕,這是中國目前發現距今年代最早的銅鏡。這枚銅鏡現存于甘肅省考古研究所。

這塊銅鏡被人們稱為“中華第一鏡”,從而否定了中國銅鏡外來說。一些專家認為,中國北方銅鏡是受斯基泰文化(前7~前6世紀)的影響。而齊家文化遺址出土的銅鏡則比斯基泰文化早數百年。其實,齊家先民們不僅冶煉青銅,而且也在逐步摸索冶鐵技術。在臨潭陳旗磨溝遺址中有仰韶、馬家窯、齊家、寺洼等多個文化類型。人們曾發現公元前14世紀的鐵塊。這塊鐵成為中國冶鐵的源頭。在此之前,西方學者認為,中國的鐵是公元前5世紀從伊朗傳來的。

我們在博物館中看到的海貝就是這次考古發掘中發現的。海貝是當時的貨幣,也就是人們所說的貝幣。

齊家坪遺址

關于這些貝殼的來歷,馬寶明認為和古老的絲綢之路有關系。事情真的是這樣嗎?如果和絲綢之路有關,這說明早在4000多年前,絲綢之路就已經開通。

在4000多年前,就在先民們的簡單交換中,這條古道已經開通。人們曾經在寧夏發現1萬年前的鴕鳥蛋,這說明這條貿易古道也許在那時就已開通。

另一方面,齊家先民掌握著那個時代最先進的生產力。無疑,他們冶煉出的青銅刀、青銅鏡對周邊部族而言有著無比巨大的誘惑力。在一次次的交換中不僅帶來了外地物產,而且齊家先民吸收了外地的技術。于是,新疆的和田玉、臺灣海峽的貝殼都輾轉而來;于是,齊家玉器中的江浙良渚色彩就這樣出現了。

離開齊家坪遺址,已經暮色降臨。暮色中回看遺址,陣陣微風吹過,樹木微動,仿佛向我們揮手致意。

(本文由甘肅省廣河縣文廣局提供)

作者系資深媒體人,《蘭州晨報》首席記者,知名專欄作家

猜你喜歡
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窺探文化
英語文摘(2019年1期)2019-03-21 07:44:16
誰遠誰近?
繁榮現代文化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6:12
構建文化自信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5:50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亚洲免费人成影院| 青青热久麻豆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 亚洲天堂免费| 在线观看国产黄色| 91精品亚洲| 国产精品成| 国产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狼人色|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视频播| 一边摸一边做爽的视频17国产|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一区| 99re66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毛片一级带毛片基地| 波多野结衣在线se| 114级毛片免费观看|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无码| 最新国产高清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 毛片视频网| 欧美精品高清| 国产精品福利尤物youwu | 精品人妻AV区| 亚洲精品波多野结衣| 欧美一级在线看| 女人18毛片久久| 欧美国产日韩另类| 亚洲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 |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久草视频精品| 亚洲VA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偷伦在线观看| 88国产经典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91网址在线播放| 亚洲第一视频网站|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国产一级妓女av网站|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五月六月伊人狠狠丁香网| 青青草原国产一区二区| 露脸一二三区国语对白| 一级做a爰片久久免费| 毛片免费在线视频| 91在线播放国产|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无码|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 欧美a级在线| 国产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av喷潮| 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自在线天天看片|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免费| 青草免费在线观看| 色爽网免费视频| 日韩成人午夜| 午夜电影在线观看国产1区|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伊人福利视频| 午夜精品福利影院| 欧美成人h精品网站| 97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爱|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无码AV|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日韩高清一区 |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国产| 3344在线观看无码| 日韩午夜片| 在线国产三级| 欧美日一级片| 手机看片1024久久精品你懂的|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成人网| 亚洲第一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