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圖 本刊記者 許 勇
2014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形勢和繁重的任務,黔東南州以同步小康為統領,以改革開放為動力,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全力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各項工作。
堅定不移實施主基調主戰略,推動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2014年,黔東南州按照穩中求進、提速轉型、又好又快的總基調,以園區和開發區為載體強力推進工業強州戰略,以同城化建設為龍頭強力推進城鎮帶州戰略,以建設文化旅游大州為目標強力推進旅游活州戰略,以建設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為抓手大力推進現代高效農業加快發展,以項目建設為核心著力擴大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加快推進交通、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著力夯實發展條件。據初步預計,2014年全州地區生產總值實現701億元,同比增長14.4%,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目標;財政總收入實現130億元,同比增長10%,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98億元,同比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1303億元,同比增長26.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155億元,同比增長14%;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95億元,同比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47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50元,同比分別增長11.1%、14.9%;全面小康實現程度達到85%。

黔東南州將大力實施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工程等“八大工程”,著力提高投資效益。圖為凱羊高速石橋段。

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發展的強大動力,蹄疾步穩地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黔東南州緊緊圍繞中央和省委確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目標和基本要求,牢牢把握改革開放正確方向,狠抓全面深化改革頂層設計。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以凱里經濟開發區為試點在全省率先啟動“先照后證”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積極推進“負面清單”管理改革試點工作,強化重點區域先行先試,穩步推進政府機構改革、職業教育改革,深化旅游管理體制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序推進基層紀檢組織建設、紀檢監察派駐機構管理制度改革,扎實推進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國家循環化改造試點園區等26項國家改革試點和全省自然資源資產確權改革試點、行政綜合改革試點等32項省級改革試點各項工作。
扎實辦好以扶貧開發為重點的各項民生實事,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眾。大力實施精準扶貧工程,以“5321”模式大力推進以“兩山”地區為重點的扶貧攻堅工作,全州137個州直部門和16個縣市共44051名干部職工與61650戶貧困戶建立了結對幫扶關系。大力實施扶貧生態移民工程,建設扶貧生態移民住房5528套,完成投資5.1億元,搬遷入駐6501戶2.6萬人。狠抓各項民生突破工程,全面落實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著力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深入推進農房災害保險,統籌抓好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各類社會事業。

黔東南州將大力發展現代山地高效農業,加快建設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大州。圖為凱里市現代農業示范園區——云谷田園。
堅持以生態文明理念引領發展,扎實推進美麗黔東南建設。出臺《關于建設生態文明示范州的實施意見》和《黔東南建設生態文明示范州三年行動計劃》,推動生態文明示范州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扎實推進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重點防護林、自然保護區建設等重點生態建設工程,大力實施中小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和石漠化綜合治理,加強環境整治,狠抓重點流域、城鄉生活污水、工業生產廢水治理和水資源管理,加快推進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向縣城全覆蓋,認真落實化解產能過剩行業各項政策措施。
積極創新社會治理,扎實推進平安黔東南建設。建立健全社會管理體制機制,堅持打好突出矛盾和信訪問題集中化解“百日攻堅戰”,強化源頭排查化解根治。認真落實領導干部包案督辦和“三級二次”接訪工作制度,推動各級領導干部接訪實效化、下訪規范化、回訪常態化。強化信訪案件復查復核“三級終結”,一批疑難信訪積案得到成功化解。深入推進平安黔東南建設,大力開展安全生產“百日行動”和道路交通安全“百日整頓”等專項行動,事故頻發特別是較大事故多發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生產安全事故發生起數和死亡人數實現“雙降”。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州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小康創建的關鍵之年。在新的起點上,黔東南州將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堅持主基調主戰略不動搖,努力實現“三高三保”目標;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主動適應新常態、搶抓新機遇、謀求新發展;更加注重在“趕”中“轉”,更加注重發揮投資關鍵作用,更加注重深化改革開放,更加注重創新驅動,更加注重保護生態環境,更加注重防控風險,更加注重強化民生保障,努力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
著力實施以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工程、農田水利建設會戰工程、城鄉住房保障工程、生態環境建設工程、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等“八大工程”為抓手,充分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著力提高投資效益。
以實施百萬畝精品水果工程、百萬畝綠色蔬菜工程、百萬畝稻魚生態種養工程、百萬畝中藥材種植工程、百萬畝高標準木本油料作物工程、百萬頭特色養殖工程“六個百萬工程”為載體,大力發展現代山地高效農業,加快建設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大州。
按照省里的統一部署,充分發揮黔東南州的比較優勢和后發優勢,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特色產業,著力改造提升傳統產能,切實抓好工業“百千萬”工程的實施,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黔東南特色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以創建侗鄉文化旅游養生健康創新區為契機,大力實施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建設文化旅游大州。
以凱麻同城化、黔東一體化、黎錦同城化三大板塊建設為主戰場,著力優化區域空間布局,加快推進具有山地民族特色的新型城鎮化。
以建設全國生態文明工程示范區為機遇,扎實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州建設,加快生態環境優勢向生態經濟優勢轉變。
以發展的難點作為改革的重點,全面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努力闖出改革開放創新新路子。
以實施扶貧攻堅三年行動計劃、社會管理綜合治理三年行動計劃、農村消防安全三年行動計劃為核心,推進民生持續改善,切實增進人民福祉。
力爭通過全州上下不懈努力,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繼續保持高于黔東南歷史最好時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于全國30個自治州平均水平的增長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