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泊爾在幾星期之內連續發生兩次強烈地震,多處有數百年歷史的寺廟宮殿廢墟處于無人值守的狀態。作為世界最大文化遺產集群之一,這樣的狀況會使未來重建的機會愈顯渺茫。此次災難中被毀的文化遺產之多,為近代自然災害中所未見。
值錢的文物到處都是
尼泊爾的加德滿都王宮廣場,一根沉重的木梁從太后廟的廢墟上滑落。
一支志愿搜救隊的隊員們正利用滑落的木梁作為梯子,在寺廟基底上下忙碌著,滑落的磚石不時地掉在木梁上。這些木材最終會被收集在一起,堆放在行人穿梭的廣場日曬雨淋。
如果你是一個古董商,你可能會注意到梁上有某些細節:有兩個雕工精湛的神像,可能是17世紀的出品——這類古建筑構件拿到西方的拍賣行可以賣到數萬美元。
一些人可能出于感情因素,帶走了達拉哈拉塔的磚塊。該塔建于19世紀,在地震中倒塌。
一位市民致電尼泊爾考古部門,說他在首都一座寺廟阻止了一起企圖偷盜屋頂銅鐘的行為,當局隨后開始采取一些防范盜竊的初步措施。當地一家報紙刊登了一則通知,警告說任何試圖盜竊文物的人都將受到懲罰。
無力去監管清理工作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加德滿都辦事處負責人克里斯蒂安·曼哈特說:“有數千處遺址,我們無法在每一處都安排警察或軍人24小時值守。別的地方也需要他們。所以你可以想象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加德滿都這座城市建于兩條連接中印的貿易路線的交叉點,它的建筑遺產也反映出來自中印的影響:七世紀的小型佛教供奉建筑,裝飾以精致的銅雕和木雕;燒制的紅磚建成的多層寺廟;寺院、宗教建筑群、宮殿、庭院和大片的瓦房。
地震造成了極其巨大的破壞。教科文組織稱:加德滿都、巴克塔布和帕坦的寺廟建筑群基本都被摧毀了。
在加德滿都王宮廣場上,志愿者們正在清理兩座坍塌的寺廟基底上的廢墟。有一些警官站在廣場上,卻并未試圖去監管清理工作。
“沒有任何組織,”22歲的加拿大游客凱特琳·波爾說,她花了四個小時幫助清理太后廟上的碎石瓦礫,“什么人都可以參與。”
在匆忙清理碎石瓦礫時,雕花大梁和柱子已經淹沒在成堆的木頭殘片中,盡管有一些特別精美的雕刻已經被放在一旁,比如一件染成粉色的雕像,展示了女人們在兩個微笑的神像下嬉戲玩耍,擺出雜耍般的姿勢。
損壞流失在所難免
安尼爾·阿迪卡利是廣場警察局的一名巡官,他說唯一在廣場上因為非法劫掠被逮捕的是八個十來歲的孩子,他們打算把木雕拿到古董市場上賣。在警察局外面擺著一些白色米袋,里面是阿迪卡利收集的十來座神像。
官員們稱劫掠的問題變得更加緊迫,但每個官員似乎都認為,保障這些地點的安全是其他部門的責任。
記者湯姆斯·貝爾正看著志愿者們拋下雕花的大梁,讓這些大梁壘在一起,砸起一團團塵土。貝爾說,這些大梁應該立即編號登記、儲存起來,以免進一步受損。貝爾曾在2014年出版過一本講述這座城市的書《加德滿都》。
在尼泊爾“人們并不會僅僅因為一塊木頭很老,就認為它有很大價值,”他說,“但如果要修復這座寺廟,還是需要把它找回來。”
(編輯/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