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記者姜美怡
創新驅動發展綠色經濟第六屆全球綠色經濟財富論壇在京舉行
《中國農資》記者姜美怡

6月6日,由國際綠色經濟協會主辦的“第六屆全球綠色經濟財富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論壇以“引領新常態——創新驅動與綠色發展”為主題,匯集了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各界專家及中外企業領袖近800人參會,通過智慧碰撞與商機合作,研究綠色發展的新機遇。
聯合國前副秘書長、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秘書長、國際綠色經濟協會名譽會長沙祖康擔任大會主席,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解振華,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李毅中,國務院參事、國家科技部原副部長劉燕華等各界領導、專家出席了會議,分別就大會主題發表了各自的觀點。
論壇圍繞2015年中國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的轉型要求與機遇,提出了綠色發展理念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途徑之一。論壇重點推動中國經濟創新驅動的要素,分享各產業綠色發展的商業模式,建立傳統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新興產業市場聯動的中國經濟新常態合作發展體系,樹立引領新常態的經濟發展模式風向標。
大會主席沙祖康做了開幕發言,他認為,中國經濟新常態的論述指出,經濟發展方式正在從粗放增長轉向集約型增長,過去傳統發展模式要轉向高效率、低排放的發展模式,這種發展模式正是綠色經濟的基本特征,綠色經濟集中代表了中國新常態發展方式,是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可以說中國經濟新常態呼喚綠色發展,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了高層次的發展階段,創新驅動與綠色發展將成為引領中國經濟新常態的重要支撐。
解振華強調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方式,就要發展綠色經濟。他說,新常態為我國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目標,建設生態文明提供了良好的機遇。目前我國正在研究制定“十三五”規劃,同時他也提出,希望本次論壇的成果能夠為我國加快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提高全社會生態文明的水平發揮積極的作用。
李毅中對于企業創新發展提出建議,他認為實現創新驅動拉動經濟需要從科學創新、管理創新、產業組織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方面入手,并強調科學技術的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率的提高是中國企業掌握核心技術與關鍵技術的必由之路。依靠創新驅動,“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存”,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必須同時發力。
劉燕華在論壇上同時強調,新常態主要有速度、結構、動力等特點,而“創意”是創新驅動的核心問題。目前,解決中國創新驅動的瓶頸問題要從適應新形勢、創意、管理模式、創新生產方式、市場意識、創新融資等方面入手。創新服務體系正處于初期階段,重在能力建設和軟實力開發上。
據介紹,全球綠色經濟財富論壇是國際綠色經濟協會各項資源與合作體系的集中呈現。國際綠色經濟協會致力于為工業、農業、能源、環保等產業及區域經濟提供綠色發展的能力建設,還重點開展了霧霾治理、生態沙產業、秸稈產業化、食品安全等幾大專項行動,充分發揮了綠色經濟專業社會組織的行業服務功能與經濟社會推動功能。
論壇期間還舉行了絲稠之路經濟帶產業聯通論壇、GBO-CHINA合作論壇、互聯網+CSR發展論壇、綠色金融與綠色產業聯盟峰會、環境產業峰會、現代農業峰會、綠色建筑峰會、中國秸稈產業化聯盟峰會等多場專業會議,探討綠色經濟在各個產業領域的發展模式與產業合作體系。

近日,在山東煙臺中化化肥永基大櫻桃示范種植園內,30位市民和中化化肥農化服務專家一起摘櫻桃、聽農業科普。通過這種方式讓農民和消費者了解中化有機化肥櫻桃全程解決方案。
《中國農資》記者 趙光輝 攝
中期天氣預報
未來一周,江南、華南西部多降雨天氣,東北地區及內蒙古東部等地多陣雨,局部有雷暴大風或冰雹等強對流天氣,冬麥區大部以多云或晴為主。
15日之前,我國主要降雨區仍位于江南、華南西部。13-14日,江南中北部、華南西部及貴州等地仍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此外,華北北部、東北地區有陣雨或雷陣雨天氣。15-18日,江漢、江淮西部、江南北部及貴州東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此外,內蒙古東部、東北地區及西南地區有小到中雨,局地大雨。
15-17日,長江中下游沿江地區將有明顯降雨,江南、華南西部降雨量較常年偏多4-7成,局部偏多1倍以上。內蒙古東部、東北地區降雨量較常年同期略偏多。西北地區東部、華北中南部、黃淮降雨量較常年偏少2-5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