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隨著高速快艇在嶗山灣畔畫出優美的白色線條,大管島就在眼前。大管島位于嶗山灣中,西與嶗山仰口隔海相望,大管島是青島沿海島嶼中少有的幾個尚未開發的島嶼,島上保持著較為原始的生態系統,島上淡水豐富、植被繁茂,有耐冬、石竹等植被,更有鮑魚、海參、石花菜等海產品。大管島也是鳥類遷徙的通道,有多種候鳥在此棲息。
經過20分鐘的高速航行,快艇到達大管島碼頭,登陸海島放眼望去,幾棟紅瓦民宅隱落在綠樹叢中。沿著山石鋪就的路,一路上坡便進入島內。島上居民不多,多以打漁為生,要想在島上過夜,只有一家可以入住,沿著路前行300米左右,便是大管島垂釣招待所,招待所主人是一個飄逸長發的中年漢子王德進,熟悉他的人都習慣稱呼他為大管島老王。
說起大管島老王開店,還要從他的玩性說起,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他就在青島沿海的海島上“游山玩水”了。“起初是在馬兒島,后來去了潮連島,最終選中了現在的大管島。”王德進說,自己就是單純的好玩,從前在馬兒島和潮連島就是幫養殖戶看海參鮑魚池子,順便自己一個人“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現在到了大管島就扎根住下了,島上還有淳樸的漁民,這些優質的條件是老王選擇大管島的原因。“當時是一個朋友介紹來玩的,沒想到一住就是十幾年。”老王說,自己在這里生活瀟灑、自由,心情也好,看到有朋友或上島來游玩的人漸漸多了,島上生活不便老王就搞起了漁家宴,來招待朋友們,每天隨著潮汐不斷有漁船打漁歸來,船員們就把當天捕獲的新鮮海貨送到這里,看著滿鍋滿盆的新鮮海貨,就算是常住海邊的人也會口水不斷。大管島老王做一手好菜,每逢有朋友來,他都會親自下廚,用當天的海鮮來招待。
每逢候鳥遷徙的季節,大管島上是一個觀察候鳥的絕佳地,經過大管島鳥類遷徙通道的鳥類很多,許多攝影愛好者也在此拍攝過往遷徙的鳥類。
大管島上有條環島路,沿著環島路步行一個小時即可轉完,在島的南端,當地居民稱為南嘴子的大片裸露礁石,經過風雨沖刷,形成蜂窩狀,也是大管島上奇石怪礁另一景觀。
沿著環島路,行至島東側,在海邊的懸崖上,生長著47棵樹齡600多年的耐冬樹,是島上一大景觀,青島市市花之一耐冬因此而命名,傳說耐冬是海神娘娘的吉祥花,可以保佑漁民出海平安,魚蝦滿艙。所以,漁民在春節有燃香請回耐冬枝條供奉的習俗。傳說,元代道教大師張三豐是從大管島移耐冬植于嶗山下清官,后被清代文人蒲松齡稱為花神“絳雪”,遂成嶗山名景,至今仍在那里講述著天長地久的故事。